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用药经验

宋 康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近年来才被临床重视的特殊类型的哮喘,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偶有少许白痰,清晨发作较多,运动、冷空气、粉尘、异味、季节变化均可诱发并加重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中医学上,将本病归属于“咳嗽”“肺痹”“肺痿”“风咳”“痉咳”等范畴,本病常以“风邪为患”,肺失宣降,邪阻肺络,气道挛急所致,临床上表现出风邪的特点,如“风善行数变”“风盛则挛急”及“风邪为患可致瘙痒”等。治疗上若按一般的宣肺化痰止咳法,则疗效常不佳。需重视“祛风”,或为祛风解痉(外风),或为疏肝平肝(内风),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搜风通络之品,使风邪外达,肺气得以宣发,清肃之令得行,气道得以通利,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当然,在病情缓解期,宜重视益肺固表补肾。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因气道存在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从而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反应不一;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表现为喘息症状;如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者,则表现咳嗽为主。药理研究表明,地肤子、苍耳子、地龙、辛夷、蝉蜕等风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力,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拮抗组胺,抗过敏性炎症等作用。故此类患者可加用蝉蜕、地肤子、苦参、炒白果、广地龙等抗过敏,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附:秘验方介绍

祛风解痉止咳汤

【组成】荆芥10g 防风10g 杏仁10g 枇杷叶10g 紫草10g 茜草10g 地肤子10g 苍耳子10g 地龙10g 炙紫菀10g 炙款冬花10g 乌玄参10g 南沙参10g 北沙参10g 蝉蜕6g 桔梗6g 鲜芦根30g 甘草3g

【功效】祛风解痉、养阴润肺、脱敏止咳。

【主治】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之慢性咳嗽。

【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验方。本病类似于过敏性哮喘,是以慢性刺激性咳嗽为唯一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其治疗当以祛风解痉,养阴润肺,脱敏止咳为主。方中荆芥、防风以祛风解痉为主药,配以南北沙参养阴清肺,玄参、芦根养阴清热;用紫草、茜草以凉血,用地肤子、地龙、蝉蜕、苍耳子等风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用杏仁、枇杷叶、紫菀、款冬花以化痰止咳,用甘草以调和诸药,化痰止咳。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切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机制,既可止咳,又可改善过敏性体质,从而改善病症。

【点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机制与过敏性哮喘类同,均为持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本病以多发于夜间或凌晨的刺激性咳嗽为主症。西医治疗方案与过敏性哮喘类似。中医治疗本病可谓异军突起,不仅针对症状,而且针对病机,每每取得良好疗效。本方组方,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吸取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组方合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试用。

【验案】陈某,女,40岁。2006年10月7日初诊。

反复咳嗽4年余,常因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接触后容易诱发或加重。每次发作,咳嗽常持续3月余。此次因3月前受寒后,咳嗽又作,干咳为主,痰少白黏,夜间和晨起咳嗽为甚,闻到异味咳嗽加重,咽痒则咳剧难以抑制,胃纳尚可,夜寐欠安。舌淡、苔薄,脉弦紧。服感冒药、抗生素、止咳药,疗效欠佳。曾查血象、胸部X射线等检查未见异常发现,查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西医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为咳嗽,证属久咳伤阴,肺失清润,复加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治拟祛风解痉止咳,佐以养阴润肺之法。处方:祛风解痉止咳汤,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酮替酚片口服,每晚1次,每次1mg,共60片。另嘱饮食宜清淡为主,忌食生冷黏腻油炸之品,禁烟酒,避免烟尘异味。

7剂后,咳嗽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4剂,咳嗽逐渐消失。至冬令之时,予以中药膏方调补,法取祛风解痉、益肺固表、补肾,其后咳嗽未发。

(王 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