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屠金城
屠金城,男,生于1923年,北京通州人,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后拜名医孔伯华为师,又承蒙萧龙友、翟文楼等名医点教,精通医典,深得奥旨,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屠老融汇先师卓见,博采名家之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思路和医疗体系,曾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主要著作有《孔伯华医集》《全国名老中医汇编》《奇方妙术》《当代中医名家丛书》《屠金城临床经验》等。
一、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指气管及支气管的急性炎症,病变主要限于黏膜,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和咳痰。其证属风寒者,多见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化痰。多用自拟散寒宣肺汤(详见附:秘验方介绍)。证属风热者,多见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口干思饮,恶风,便秘。脉浮数,舌苔薄白或薄黄。治宜清热疏解,肃肺化痰。多用桑菊饮、苇梗汤加减(详见附:秘验方介绍)。肺燥型则以干咳少痰,痰不易出,喉痒,鼻燥咽干,口渴唇干,或痰中带血。脉数,舌赤少津,苔薄黄为主,治当清燥润肺,生津止咳,多用石斛黛蛤散加减(详见附:秘验方介绍)。
肺热型以咳嗽黄痰,或气促喘逆,胸作痛,可兼有发热、口渴。脉滑数,舌红苔黄为主要症状。治宜清肃化痰,止咳平喘。药用麻杏石甘汤加芦梗汤加减:生石膏24g,麻黄2g,鲜芦根15g,莱菔子9g,杏仁泥9g,知母9g,苏梗子各6g,全栝楼15g,忍款冬花12g,贝母9g,竹茹12g。
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论治,应掌握标本虚实,轻重缓急的原则。一般来说,在急性发作期,重点治肺,宜用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并区分偏寒、偏热,予以温肺或清热。当病情缓解时,应着重扶正培本,以健脾益肾为主。虚中夹实者,当标本并治,攻补兼施,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具体证治,具体分析。如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稀黏,胸闷气憋,或纳呆,便溏。脉滑缓,舌苔白腻。湿痰泛于上下,脾失健运,肺络失肃遂发咳嗽。治当燥湿化痰。药用化痰和胃汤:杏仁泥9g,姜半夏9g,苏梗6g,生紫菀9g,薏苡仁15g,广陈皮12g,茯苓12g,炒枳壳9g。痰热型多见咳嗽痰多,痰色黄稠,或黄白相兼,痰不易咳出,胸闷咽干,口渴溲赤,大便干燥。脉弦滑数,或滑数,舌苔黄腻。治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可清金化痰汤及芦梗汤加减。
附:秘验方介绍
1.散寒宣肺汤
【组成】紫全苏9g 前胡9g 姜半夏9g 杏仁泥9g 陈皮9g 鲜芦根30g 桔梗9g 桑叶9g 生姜3g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之风寒型。症见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紫苏辛温肃肺,疏风散寒;杏仁宣肺止咳;桔梗辛开宣肺为主药;前胡宣肺镇咳;鲜芦根、桑叶疏风解表;半夏、陈皮化湿止咳(不宜过早使用);生姜辛温肃肺散寒止咳;合为疏风散寒,宣肺化痰之主方。
【加减】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加麻黄2g,桂枝5g,细辛1.5g,五味子6g,干姜3g。
【点评】本方是屠老先生治疗风寒型急性支气管炎的经验方,风寒之邪侵入皮毛,寒为阴邪,其气闭寒,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卫外之气被郁,肺失宣降而产生恶寒发热、咳嗽痰白诸症,本方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对于风寒咳嗽当属正治,不失为一个有效方剂。
2.桑菊苇梗汤
【组成】鲜芦根15g 白菊花12g 薄荷5g 杏仁泥9g 青连翘12g 金银花9g 知母9g 霜桑叶9g 青竹茹9g 栝楼9g
【功效】清热疏解、肃肺化痰。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之风热型。症见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口干思饮,恶风,便秘。脉浮数,舌苔薄白或薄黄。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是主要药;杏仁、苏子、知母、栝楼清咽喉,宣肺利胸膈,止咳祛痰;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鲜芦根清热生津,肃肺止渴,都是辅助药。合成疏解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加减】咳重者加贝母9g;痰盛者加天竺黄9g;合并喘者加嫩麻黄2g,生石膏15g,黄芩9g。
【点评】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失清肃,蕴生痰热,故咳嗽痰黄,治当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此方取桑菊饮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合苇茎汤意,清肺化痰,足见先生治咳功底。
3.石斛黛蛤散
【组成】鲜石斛15g 贝母9g 桑叶9g 黄芩9g 黛蛤粉(布包)12g 沙参9g 苏子6g 鸭梨1个 杏仁泥9g 知母9g 枇杷叶9g
【功效】清燥润肺、生津止咳。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之肺燥型。症见干咳少痰,痰不易出,喉痒,鼻燥咽干,口渴唇干,或痰中带血。脉数,舌赤少津,苔薄黄。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鲜石斛、沙参养阴生津肃肺;黛蛤粉宣肺豁痰;杏仁、苏子降气镇咳;枇杷叶、贝母镇咳化痰;桑叶、黄芩清肺肃化;知母、鸭梨养阴生津、肃肺止咳。主要以清燥润肺、生津化痰止咳为主方。
【加减】咳血者加鲜茅芦根各12g;痰多者加天竺黄9g;恶心加竹茹12g。
【点评】本方治疗燥咳,重用甘寒之品以养阴生津而除燥热,少佐苦寒之品以清肺肃化,实属治疗肺燥咳嗽的王道之剂。
4.麻桂姜辛汤
【组成】麻黄6g 桂枝6g 细辛2g 干姜6g 半夏6g 杏仁9g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寒痰咳嗽,痰多稀白,无汗,每于秋冬季节加重。
【用法】水煎服。
【方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细辛、干姜温肺化饮;半夏、杏仁化痰止咳、和胃散结。
【加减】咳嗽较甚加紫菀9g;夜不能寐,心烦加生石膏。
【点评】本方为小青龙汤加减方。减五味子、甘草、芍药以防恋邪,加杏仁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功效。
【验案】张某,女,30岁。就诊日期:1979年12月10日。
患者于一月前因淋雨受凉而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咳嗽,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用抗生素等药后咳嗽频剧,咳时弯腰曲背,小便自遗。予麻桂姜辛汤,服完6剂,病告痊愈。
5.自拟牡参芪杏菀汤
【组成】生牡蛎12g 北沙参12g 黄芪10g 杏仁9g 生紫菀9g
【功效】养阴益气、清热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见咳嗽,痰多,神疲,畏风等。
【用法】水煎服。
【方解】沙参养阴肺阴而清燥热,黄芪益气补脾,生牡蛎滋肾敛肺,杏仁、紫菀止咳平喘。
【加减】头痛、肢体酸楚加白芷、羌活。
【点评】这是一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自拟验方,不仅可以加减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常用也可改善脏腑功能,减轻症状。
【验案】孟某,女,48岁。就诊日期:1982年11月25日。
患者咳嗽、气喘7年,每至冬季复发,近2周来咳嗽痰多,胸透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投以牡参芪杏菀汤治疗,服药3剂,咳嗽减。复诊时,痰多清稀,继用上方加茯苓12g,款冬花9g,再进6剂后诸证均减。此后,继续应用“牡参芪杏菀汤”。随症加减治疗,服药月余,病情稳定。
(王 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