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方达药
邵长荣
邵长荣,男,生于1926年,上海人,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副秘书长,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等。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对肺部常见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以及职业病矽肺等进行临床验证和探索。曾在国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著名肺科专家。
慢性支气管炎久病必虚,一般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为多见。在旧疾复发或继续感染的时候,虚中夹实,出现实、热、痰、湿的见证。其治主要有以下几法:
一、温肺化饮
主要见症为形寒,胸闷,咳白沫痰,舌苔薄白,质淡或带紫,类似“疾饮”证。仿《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常用附子、姜竹茹、葶苈子、五加皮、白术各9g,陈葫芦、薏苡根各18g,黄荆子12g,细辛3g,制成合剂,名温脾化饮糖浆,对咳痰、胸闷、形寒等症有效率在70%~80%,对1gA亦有调整作用。
二、泻肺清热及清肺化痰
用于热证,代表方有《景岳全书》的桑白皮汤。原方去黄连、山栀,加连翘12g,并重用黄芩18g,对咳剧痰阻的患者加蚤休、天竺子,常使排痰通畅,肺热渐清。
三、润肺止咳
适用于干咳乏痰,咽干少津,舌红脉细等肺阴不足患者,可采用育阴润肺,止咳化痰之剂,古方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有一定效果。但养阴生津的方药,有时疗效并不满意。这与本病的病情迁延,缠绵反复有关,尤其兼有苔腻,脉弦滑,夹痰湿的病人,或原来脾胃虚弱的患者,养阴有助湿之弊,往往影响肺胃。因此,麦冬、生地等滋阴药不宜长期应用,而应选用沙参、玄参并加入冬瓜仁、薏苡仁、芦根等淡渗利湿之品。
四、健肺化痰
适用于胸闷身重,痰多纳少,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等痰湿较重者,用上述处方屡不见效,改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取平胃二陈之意,制成平喘合剂收效较著。后来,对肺结核兼患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重者,也使用此方。开始顾虑苍术、厚朴等性燥,恐其劫阴动血。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反因健肺利湿,湿除保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晨起脸部轻度水肿,可加车前草15g;老痰不化加海浮石18g。
五、培补脾肾
方药很多,参蛤散、附桂八味丸、七味都气丸之类,大同小异。
在用药方面,以尽其所长为宗旨。常用以下几种药:
1.麻黄 因其性味辛温,故多用于实喘中之偏寒者。临床体会经恰当配伍,寒热之喘均可应用,麻黄的用量可因地因人制宜。近来其用量有加大的趋势,偶可用至15g,但须蜜炙以濡润其燥烈之性,有时则重配白芍30g、桂枝9g调其营卫,以纠麻黄过汗之弊。临证还可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用麻黄根来治疗兼有自汗的哮喘患者。而对素患高血压、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则当禁用或慎用。
2.射干 为治咽喉疾患之要药。临床常用其治喘,其机会有时甚至多于麻黄。本药性味苦寒,具利咽清肺之功,而无麻黄发汗之弊。咽喉乃肺气出入之道,咽利路通,则喘哮可平。其用量多为9~12g。
3.款冬花 此药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已故名医程门雪认为它是一味治喘良药。临床多配用于复方中,且因其性稍嫌温燥,故常蜜炙使用。
4.补骨脂 系辛苦、大温之品,具补肾壮阳,温肾纳气之功。对肾不纳气之虚喘患者,常与胡桃肉等温补肾阳之品合用。本药不但可以用于治本,也可用于治标。既使不是肾虚的哮喘患者,只要热象不太明显,且无咯血等表现者,亦可应用,以加强祛痰平喘之效。
5.车前草 此药一般用于利尿消肿。车前草既可利颜面及下肢之水,必定也能清肺中之水。咳喘不息,多是痰饮壅肺,也是水湿之邪作祟,固可用车前草清利之,水清饮除,肺野清虚,气道通畅,则喘咳可平。因而,治疗喘咳不休,痰饮雍盛者多加之,疗效颇佳。
6.胡颓叶 《中藏经》谓其治“喘嗽上气”,《本草纲目》曰其能补“肺虚短气”。民间也有用之以治疗哮喘者。本品既可治喘又能补气,攻补兼任,确是一味治喘佳品,尤其对发育期前后的少年哮喘患者,常奏奇效。
附:秘验方介绍
1.三子汤
【组成】葶苈子12g 苏子9g 车前子12g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主治】适用于哮喘患者哮喘痰多,下肢水肿,但不太严重的患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葶苈子具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之功,效似桑白皮而力强,适当配伍,虚、实之喘皆可用之。配苏子以降气,车前子以利水,三品合用具明显的利水下气之功。
【点评】本方与三子养亲汤不同,三子养亲汤用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具有降气快膈,化食痰消食的功用,用于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本方用车前子清肺化痰,利尿渗湿,用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三子养亲汤主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医方解集》);本方主治咳嗽痰多,下肢水肿。二方均为泻实之剂,气虚者非所宜也。
2.三参汤
【组成】孩儿参15g 沙参12g 玄参12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本方主要用于哮喘静止期,舌质绛红的气阴两虚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用于哮喘缓解期而见气阴两虚证者。方中太子参补气生津,《本草更新》谓其“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可用于一切阴虚火旺,且可补肺阴,清肺火;玄参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三味合用,益气养阴,兼清虚热,祛余毒,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而见气阴两虚证者。
【点评】哮喘久病不愈,每见气阴两虚之证。气虚卫外不固,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哮喘发作。阴虚则痰热内气,咳喘不祛。因此,缓解期应重视益气养阴。本方益气不过于温热,养阴不过于寒凉,药性平和,适于长期服用。
3.三桑汤
【组成】桑白皮12g 桑葚12g 桑寄生12g
【功效】清泻肺热、补益肝肾。
【主治】适用于肺气肿气急等症不太严重,兼稍有舌紫的轻度肺气不宣和肾不纳气的哮喘缓解期患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桑白皮清泻肺热为君,配以平补肝肾的桑葚和桑寄生为辅,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具攻补兼施之效。
【点评】本方适用于哮喘缓解期以肾阴虚症状为主者,症见咳嗽痰少,腰膝酸软,体瘦,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久病及肾,哮喘缓解期多以肺肾虚衰为主,尤以肾虚为其根本。肾阳虚为主者,可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虚为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常用本方。
(刘亚生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