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纤维化十法

武维屏

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疑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且疗效不可靠。中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无能。兹将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为十法,与同道共享。

一、化痰

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受内外邪气之扰,则津液失布,易停聚生痰,对于肺纤维化患者,痰也是其最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有寒热燥湿之分,化痰亦有所区别。①燥湿化痰:药物如半夏、橘红、紫苏子;②温化寒痰:药如白芥子、细辛、干姜;③清化热痰:药如天竺黄、竹茹、栝楼、贝母、竹沥;④润燥化痰: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南沙参。

二、活血

瘀血是肺纤维化患者另一重要的病理因素,瘀血或由气虚无力运血而成,或由痰浊闭阻,气机不利而生。血滞于内,碍气升降,治当活血。①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鸡血藤、赤白芍;②化瘀活血:药如桃仁、红花、五灵脂、泽兰、苏木、茜草等;③清热活血:药如牡丹皮、赤芍、大黄、益母草;④温经活血:药如桂枝、川芎、当归等;⑤养阴活血:药如生地黄、玄参等。

三、散结

肺纤维化患者多是久病积渐而成,痰瘀胶结,难以化解,直至肺体变硬,结者当散,故散结之法不容忽视。①化痰散结:药物可选浙贝母、昆布、玄参等;②软坚散结:药物常选生牡蛎、鳖甲、鸡内金等。

四、通络

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型除外)是多种肺疾病或肺损伤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病理变化,呈慢性、渐进性进展。其病程较久,缠绵难愈,往往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致,主要为气阴两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则血运迟缓,阴虚脉络失于濡养则血流涩滞,气虚气滞、血行不畅则津血凝集成痰,聚而成瘀,由此导致瘀血痰浊阻滞肺络的病理改变。其病变过程亦由经到络、由气至血、由浅入深。故治疗要注重通络。①辛味通络。明代缪仲淳曾说:“血瘀宜通之……法宜辛温、辛热、辛平、辛寒、甘温,以入血通行。”叶天士则说:“络以辛为通。”故治疗本病时应适当应用辛味药物,借以宣通肺络,开其壅塞。如辛香通络之薤白,辛温通络之桂枝、细辛,辛润通络之当归尾、桃仁等。②虫类搜剔。络病既久,顽固难愈,医家多主张虫类药物搜剔络脉,从而使络痹易开,结邪易去。此法早于张仲景即已采用,其治疗疟母时参用蜣螂、水蛭等虫类药,以入络中搜剔结邪,病症易愈。在治疗肺纤维化时亦常于方中适当加入水蛭、地龙等虫类药物搜剔肺络,增强疗效。

五、解毒

中医学“毒”之广义是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病邪及物质,如外界致病的邪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即毒物。《素问·征四失论》曰:“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此外,亦指药物的偏性,或峻厉猛烈之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素问·脏气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作为致病的邪气,有内外之分,外为感受外来毒邪,如六淫邪气或者有害气体;内为脏腑功能失常使体内生理或病理的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而成。肺纤维化患者多是受六淫邪气的反复侵扰,且常伴体内毒邪内生,或直接感受有毒气体等,所以,治疗该病时不能忽视解毒的应用。把解毒分为3种:①温寒毒,可用桂枝、干姜、细辛等;②清热毒,药物可选连翘、蒲公英、金银花、黄芩等;③祛湿毒,药物可选藿香、佩兰、白豆蔻等芳香化湿,也可选择黄芩、黄连等苦寒燥湿,或茯苓、猪苓、泽泻等淡渗利湿。

六、解表

肺纤维化患者因正气不足,常易感受外邪而加重,称之为夹感发作。感受风寒,当辛温解表,药物可选麻黄、桂枝、荆芥、细辛等,或选择桂枝汤、荆防败毒散加减;感受风热,宜辛凉解表,药物可选金银花、连翘、桑叶、薄荷等,或选择银翘散、桑菊饮之类方剂加减。

七、益气

肺纤维化患者大多以气虚为先,从脏腑而言,气虚主要见于肺、脾、肾三脏,故治疗上主要为分:①补肺固表,药物可选黄芪、人参等;②健脾益气,药物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③益肾填精,药物可选肉桂、菟丝子、淫羊藿等。

八、养血

阴血不足,治当补益。血虚重点责之肝、心、脾三脏,因此,治疗上分为:①补肝,药物可选白芍、生地黄、川芎、枸杞子等;②补心脾,可选龙眼肉、当归、大枣等,或选择归脾汤。

九、滋阴

肺纤维化患者多存在阴虚的一面,尤其是一些服用激素的患者。阴虚重点责之肺、肝、肾。肺阴不足,当滋肺阴,药物可选沙参、麦冬、百合、知母等;肝阴不足,宜补肝阴,可选枸杞子、生地黄、当归、白芍等;肾阴不足,应益肾阴,药物可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等。

十、助阳

疾病后期,气虚及阳,阴损及阳,治疗当助阳,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肾,温脾阳药物可选干姜、附子,益肾阳可选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等。

上述十法是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机而采用的常用治疗方法。因肺纤维化患者的病机多是本虚标实,患者的具体情况纷繁复杂,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本虚和标实各有侧重,且本虚亦有偏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标实也有偏于痰浊、瘀血、热毒之分,因此,临证时又当圆机活法,机变而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附:秘验方介绍

自拟化痰活血方

【组成】党参10g 茯苓10g 白术10g 黄芪15g 当归10g 浙贝母10g 苦参6g 三七粉(冲)3g 地龙12g 鳖甲(先煎)10g 山茱萸15g 菟丝子3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功效】补脾益肺、祛瘀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肺组织纤维化。

【用法】水煎服。

【方解】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等补肺健脾益气;山茱萸、菟丝子益肾养肝纳气;当归、郁金、三七养血活血;石菖蒲、苦参化痰清热燥湿;地龙通络;浙贝母、鳖甲散结。

【点评】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失能。本方熔补脾益肺、祛瘀化痰、活血通络诸法于一炉,切合肺纤维化之病机,故采用本方,王道缓图,收效理想。

【验案】患者,男,66岁。2005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咳嗽、活动后气喘2年,于某院诊为肺间质纤维化,曾服用泼尼松,但效果不佳,现已减量至每日10mg。就诊时患者咳嗽,咳痰,痰色白,量不多,易感冒,活动后气喘,大小便可,纳食一般,舌胖黯,苔腻微黄,脉寸关弦滑尺弱。辨证为肺脾肾虚,痰瘀阻络。治宜补脾益肺、祛瘀化痰、活血通络。药用: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0g,浙贝母10g,苦参6g,三七粉(冲)3g,地龙12g,鳖甲(先煎)10g,山茱萸15g,菟丝子30g,石菖蒲10g,郁金10g。水煎服,每日1剂。1年多来一直以该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病情稳定。2007年6月复查示,肺功能弥散功能较2006年好转。

(张立山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