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生小试验小制作指导
1.气球传声
取一只大小适当的气球,把它吹大到直径25厘米左右。用细绳把气球吊在竹竿上,并使细绳能在竹竿上移动。在竹竿的一边挂一个闹钟,让闹钟的正面对着气球一边的中心。你站在气球的另一边,距离应当是使你正好听不清闹钟的“滴答”声。移动气球位置,或调整你所站的位置,原来听不清楚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楚了。这是球内的气体把声音会聚到你耳边的缘故,只要把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充人气球,都能起到这种作用。我们这只气球里充人的就是你吹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
2.找磁铁棒
选两根完全相同的小铁棒(缝衣针也可以),其中一根在强磁铁的一个极上擦几下,使小铁棒也带磁性。另一根则没有磁性。对于这样两根外表一样的小铁棒,你能不借用其他东西的帮助,把那根带磁性的小铁棒找出来吗?
办法是有的,拿一根小铁棒的一端去接触另一根小铁棒的中间。如果端部吸引另一根小铁棒,那么你拿着的那一根是有磁性的。如果互相不吸引,那么你拿着的那根是没有磁性的。因为任何磁铁的磁性都集中在靠两端的地方,而中间几乎没有磁性。
3.转动的铅笔
把一支铅笔放在地毯上。你能不用手触及铅笔,而使铅笔按一定方向转动吗?其实这很容易,只要光着脚在地毯上路几下(只有在干燥的日子才有效),然后伸出一只手指去接近铅笔,铅笔就会跟着你的手指转动。因为你用脚在地毯上摩擦的时候产生了静电,因而手指上也带上了静电荷,静电吸引使铅笔转动。
4.磁画
在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上,画上一个脸谱,然后把细导线沿着脸谱的轮廓布设在上面,并用透明胶纸把它粘住,不使它松动;再用一块同样大小的薄硬纸板,合在上面,用胶纸把两张纸粘牢。在薄纸上面撒上细铁屑。把细导线的一端串联一个2~3欧姆的电阻后和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导线的另一端和电池的另一个极相接。轻轻地敲打硬纸板,纸板上就会魔术般地出现一张人脸。如果你能把导线和电池隐藏起来,并用隐蔽的开关控制电流,那就能让观看的人目瞪口呆。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电磁场。当你敲下硬纸板时,靠近导线的细铁屑受磁场作用而聚集起来,形成画像。
5.有趣的“啄木鸟”
在一根金属棒(或铅丝)上松松地穿上一个小木杯,在木杯上安一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一只“啄木鸟”。金属棒的顶部固定一个小球,底端固定在一个较重的木座或金属座上。用手拨一下“啄木鸟”,让它作上下摆动,这时,木杯的倾斜度会改变,小木环连同“啄木鸟”靠自身的重力,会沿着金属棒徐徐下落,并会引起“啄木鸟”作上下振动,真像“啄木鸟”在啄着树干,非常有趣。
6.米花的舞蹈
在衣架上系十来条细线,间隔约5毫米,在每根线的另一端挂一粒爆米花,把衣架挂起来。找一根弹性较好的橡皮筋,用嘴咬住一起,用左手拉紧另一端,靠近米花的下部,用右手指去拨动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中部振动最强,所以中间的一些米花首先摆起来。橡皮筋振动得越剧烈,米花摆动越大;橡皮筋停止振动,米花也就停止摆动。
由于橡皮筋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就使米花摆动起来。这个游戏也可以用来说明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若这种振动的频率在200~20000赫兹之间,传到人耳的鼓膜上,就听到了声音。
7.静电喷泉
在桌子上面放一块塑料板,板上再放一只装满水的白铁皮桶。取一根尖嘴玻璃管(尖嘴直径约0.3毫米),平的一端插人橡皮管中;将橡皮管灌满水后,橡皮管的另一头放入白铁皮桶内的水中,利用虹吸现象,一股水流即从玻璃尖分中射出。
再用导线将白铁皮桶连接到感应起电机的一个电极上。接着,摇动感应起电动。这时就可以看到从玻璃管的尖嘴外射出一股美丽的“喷泉”——“静电喷泉”。这时,如用灯光照射,效果会更好。如果你不停地摇动感应起电机,并请别人用一支点燃的蜡烛火焰去烧尖嘴前的水流时,“喷泉”顿时消失而又成为一股细水流;当点燃的蜡烛从水流旁移开时,水流就又变成“喷泉”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由于静电感应,使桶和桶内的水都带上了大量电荷,当水由尖嘴中射出时,由于同性电荷互相排斥,水滴流也会排斥,这样就形成了向四周散开的喷泉。
火焰会把空气电离成许多正离子,再与水中的电荷相互中,“静电喷泉”便随之消失。
8.巧除水垢
水垢对人们是没有好处的。壶里结了水垢,不但盛水少了,烧起来也慢得多;机器的水冷部位结了水垢,热量散不出去,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为了清除水垢,人们想出了许多方法,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并且是消极被动的,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利用静电效应却能从根本上防止水垢形成。这是什么道理?
首先,咱们得搞清为何水垢会结在壶底呢?水垢是由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哇酸盐相互作用形成的。这些盐类在水中离解成负离子,被底部的金属壁吸收住板结。因为正负相吸,故而不能剔除。
如果我们用静电捆住正负离子的手脚,便不会有水垢了。
至于如果产生静电场?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请动手试一试。
9.铅笔比重计
如果能做一个简易比重计,使你在做实验时能准确区分各种比重的溶液,那该多好!
找一支橡皮头铅笔,把图钉按人橡皮头的正中,浸入水里,在铅笔静止的位置刻一道线,作为水的比重的标记。在这以下的位置,刻上间隔相等的细线,分别标上0、1、2、3……这样,一支铅笔比重就做好了。把这支铅笔比重计浸入盐水,这时候刻度会大于0,盐水越浓,库数越大。
铅笔比重计是利用液体比重越大浮力也就越大的道理制成的。图钉的作用是为了降低铅笔的重心,使它能够垂直地浮在液体中。
10.水下炸弹
在水杯里放入一个小纸盒(包),会僻僻啪啪炸出很多水花来。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个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跳跳糖、薄纸、玻璃杯、清水。
制作方法如下:准备一包“跳跳糖”,用薄纸一小块,在铅笔上卷一个小纸筒,不用浆糊粘,将底边多出的部分向内折叠压紧,把纸筒从铅笔杆上拔下来,作成一个圆筒形无盖有底的小纸盒,把跳跳糖的颗粒倒入纸盒里,将上口收拢捏一下,不必捏得太紧。倒一杯清水,最好用无条纹的平面玻璃杯。将装有跳跳糖的小纸盒投入水中,用铅笔压一下让它下沉,当水渗透到薄纸包里接触了跳跳糖就会发生“爆炸”,水花四溅还发出僻僻啪啪的小声响,看上去非常有趣。
跳跳糖着水后会有强大的吸水性,在吸水过程中自身迅速分裂,好像跳起来一样,用纸包住它,再让它渗透水分,就控制了吸水过程,加大它的爆发力量。以它的跳动力量再去冲击水,便会产生水花溅起的现象。
11.旋转的纸杯
利用一只盛冰淇淋的纸杯和盖子,再找一根8厘米长的蜡纸吸管做成两个喷嘴。在纸杯上半高度处,对称地开两个小孔,然后把蜡纸吸管斜插在小孔里,并用蜡把喷嘴固牢,把纸杯放在塑料碟子上。让碟子漂浮在一只盛水的脸盆里。
然后,在纸杯里先加1/3的水,再放进一小块石灰,立即把纸盖盖严。石灰遇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急速地从两个喷嘴喷出,使纸杯欢快地旋转。
纸杯中的气体通过喷嘴向外喷的时候,气体对纸杯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纸杯转动。
12.神奇的喷泉
在两个大烧瓶的橡皮塞上各打两个小孔,一把一个长管玻璃漏斗穿过一个孔并接近瓶底(漏斗下接皮管也可以),瓶里盛一些水。把一根尖嘴玻璃管插进另一个盛满水的大烧瓶。两个塞子的另两个小孔各插一短玻璃管,相互用皮管连接,接口处必须密封好,只要往漏斗里灌水,尖嘴玻璃管就喷水。漏斗内的水漏完时,那边的喷泉也停止。如果把喷口弯一个角度,使喷出的水正好喷人漏斗,喷泉就能持续进下去。
原来,漏斗里的水进入烧瓶后,瓶内的空气受压,因为两瓶是相通的。另一瓶的气压也相应增大,于是就把水从尖嘴压出,形成喷泉。
13.微型潜水器
科学家探索海洋深处的秘密,靠的是潜水器。虽然一些潜水器带有压缩空气瓶,但通常还要通过泵从地面往下输送空气。
我们有可能利用一个倒置的杯子来构成一微型潜水器。
首先,将手帕搓成一个球,紧紧塞进杯底,杯子颠倒过来后,要使手帕不至于掉出来。将杯子垂直放人水中,用手按住,以免杯子往上翻。
从水中取出杯子,整理好手帕。手帕竟一点也没有被水浸湿。原来奥妙在于杯子在放进水时,留在杯中的空气将水阻住,使它不能完全进入杯里。
14.卫生球跳舞
在一只玻璃杯中充水到将满时,加入两匙醋和6~10片小苏打,溶解后,放入几粒卫生球。把杯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过一两个小时后再看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卫生球在杯中上下舞动。仔细看那些卫生球,在它们表面附着很多小气泡。
因为卫生球稍重些,所以通常没有水底。小苏打和醋作用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形成许多小气泡,附着在卫生球表面时就使卫生球升到水面,这时一部分气泡破裂了,于是卫生球又往下沉,直到附着上足够的气泡才会重新升起来。
15.听话的火柴
在一只脸盆里倒上水,在水面上放几根火柴或小木片,拿一块糖接触水面中心,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糖块附近肝火柴或小木片立刻聚集到糖的周围。如果拿,块肥皂接触水面中心,火柴就会立刻向四周散开。
这是因为糖溶于水后,水的表面张力突然增大,于是火柴便向着表面张力大的方向移动;当肥皂溶于水后,这部分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突然减小,于是就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16.水上浮字
这是一项小的表演项目,在一个白色水盆里能浮起各种毛笔字。
本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白色脸盆、清水、毛笔、墨汁、竹板、大葱。
制作方法如下:准备一块竹板,把竹皮表面打磨光洁,把大葱撕开,用葱白有葱汁的部分在竹板的光洁面来回擦几次,将葱汁涂在竹板表面,稍干后用毛笔蘸浓墨汁在涂有葱汁的竹板处写字,写什么字都可以,稍干一会儿以后,把竹板平按入水中,按竹板时慢些,不要带起水波纹,然后慢慢地把竹板从中斜向抽出来,黑字便—一漂浮在水面上,不散不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葱对有粘性,在竹板上形成一层薄膜,能托住毛笔字浮在水面上。
17.水面绘画
利用水面的浮力可以画出“抽象派”画面。下面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材料和工具有:水盆、清水、浓墨汁、毛笔、小木棍、白纸。
制作方法如下:将水盆盛满清水,平放在桌上,用毛笔蘸浓墨汁滴在水面上,用小木棍将墨滴推开,让墨滴散乱成不规则的乱云形花纹,取一张白纸平放在水面上,再轻轻提出纸张,水面上的花纹画面就会翻印到纸上,晾干印好的纸张,再精心剪裁一下四边,就能出现类似山脉、云层等“抽象”画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水面平时总会有一层肉眼看不到的表面油脂,它可以把墨迹托起来,形成水平面印刷版,如果用油漆倒在水面上搅拌还可以在木板上印出假大理石花纹来。
18.简易的温度计
温度计之所以能测量温度,靠的是流体遇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原理。大多数温度计利用水银来显示温度。我们用水来做一个简单的温度计。
在瓶中倒一杯水,并将瓶子放人盆中。在软木塞上钻一个孔,将玻璃管从中穿过。将软木塞紧紧盖住瓶口,玻璃管的一端应伸人瓶内水面以下。
接着,将热水淋到瓶子上。这样瓶中的水受热而在玻璃管中上升。再向瓶子倾倒冷水,于是水便在你自制的温度计内往下降落。
19.涨水
在洗脸盆里盛一点水,拿一只玻璃杯倒扣在水里,杯内杯外的水面分不出高低,都一样平。现在,采用两个简单办法,就可以使杯内的水面拔高一截。
拿一块沾过热水的毛巾,裹在璃璃杯上,过一会,就会看到有气泡溢出水面,等气泡不再外溢,把热毛巾拿走。射一会,杯内的水面就会上升,也就是被拔高了。还有一个办法,用瓶子夹着一小团棉花,沾一点酒精,把酒精点燃,用另一只手倒拿下玻璃杯,用点燃的棉球,烘一烘杯内的空气,再迅速地把杯子倒扣在清水里,杯内的水面也会拔高。
这两种办法都是先把玻璃杯内的空气加热,使杯内空气膨胀密度变小。这时将杯子扣在水中,等到杯子冷却以后,杯内空气的温度降低,杯内空气的压强缩小,在杯外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杯内的水面就要升高。
20.安全灯
把一小块铁窗纱放在蜡烛的火焰上。你会马上看到,火焰只在窗纱的网眼下面摇晃,绝不会透过网眼去。把窗纱抬高一点,或降低一点,火焰总是被“压”在窗纱下面。动手做做这个实验。
实验原理如下:
窗纱是铁的,铁的传热性能很好,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的热很快被传走,使得窗纱上面的蜡烛蒸气达不到可以燃烧的温度,火就熄灭了。
在电池发明以前,矿工下井挖煤都是点普通的油灯照明,但很容易点燃坑道中的煤气,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来,人们在灯的外面罩一个金属网罩,照明灯的火焰也就再也不会冒出罩外,不能点燃外面的瓦斯气体。这种灯叫做安全灯。
21.切不开的冰块
在一根长约20厘米的细金线的两端,各缚一支铅笔。拿一块冰,放在一只瓶子或一块木头的顶上,然后用双手拿着铅笔,把金属丝放在冰的中间,再用力向下压,切割冰块大约1分钟后,金属丝会全部通过冰块。但是冰块仍旧是完整的,好像没有被切割过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金属丝的压力使和它接触的那部分冰融化,这部分冰在融化过程中必须从它周围的冰块中吸一收热量。当金属丝通过后,由于周围的冰温度仍旧比较低,所以切割时化成的水又重新结成冰了。
22.除墨迹
如果你不小心除红、蓝墨水,红、蓝色圆珠笔油或盖图章用的红、蓝色印油沾在衣服上,是很难用肥皂或洗衣粉洗净的。这时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这一类污迹。
高锰酸钾是家庭中常用的消毒剂,很容易从药店里买到。用时须把它配成0.1M溶液(质量百分浓度约为2%),还要在溶液里加硫酸,这样便配成了高锰酸钾溶液(每1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浓硫酸)。然后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污迹处,红、蓝墨水等污迹就会消失。
为什么高锰酸钾溶液能褪色呢?因为红、蓝墨水,印油和圆珠笔油都是用染料配成的,而红、蓝色染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变成无色的物质。
在红、蓝墨水等污迹消失以后,上面会留下过剩的高锰酸钾溶液,它是紫色的。如果不把它除掉,则会在衣服上造成新的污迹。除去高锰酸钾的办法是在上面滴几滴3%过氧化氢溶液(可用医用的双氧水),它具有还原性,能把紫色的高锰酸钾还原为无色的硫酸锰。
最后,在衣服上的污迹被除去以后,还要用清水把衣服洗一下,以除去衣服上残留的化学药品。
23.引蛇出洞
看到过蛇出洞的人想必是很少的。一般人遇见蛇总有几分惧怕,胆小的人更会心惊胆战,谁还敢专门等在洞口,去引蛇出洞呢!不过,我们倒可以让你看一看“蛇”是怎样从洞里钻出来的,并且保证这条“蛇”不会伤害你。
把7克糖、7克重铬酸钾和3.5克硝酸钾分别磨成很细的粉末(注意!一定要分开磨),细心地把它们混合均匀,并用一张锡纸将混合物包成一个小包(包不宜不太,也不要把混合物包得太紧)。如果没有锡纸,则可以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即市售的薄膜食品袋)代替。然后将装好混合物的纸包(或薄膜包)放进一个用硬纸板卷成的纸筒内(简要稍微大一些,使装混合物的纸包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把纸筒放在水泥地上,将纸筒的一头点着,等到里面的锡纸包(或薄膜包)烧着后,你就会看到一条“蛇”慢慢地从洞内扭曲着爬出来。最后在地面上会躺着一条形象逼真的半尺长的死“蛇”。
24.水果催熟
有什么办法使生水果变熟呢?下面介绍一个催熟水果的实验。
先制取一瓶乙烯气体。
取一支圆底烧瓶,注入5毫升浓度为96%的酒精,然后慢慢加入10毫升浓硫酸(一定再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以免发生危险)。配一个带弯曲导管和一支实验用温度计的橡皮塞。将烧瓶固定好待用。
再找一个带螺扣盖的广口瓶(最好用装果酱用的铁盖玻璃瓶),装满水,倒入在水盆中,选一个刚放进瓶子里的绿色小苹果,或青西红柿。
准备好后,便可以进行实验了。
点燃酒精灯,给圆底烧瓶加热。注意:温度一定要控制在16O摄氏度。将导管放进装满水的瓶中,用排水取气法制取一瓶乙烯气体。取出瓶,将选好的苹果放进瓶中,将盖子盖好,拧紧,放到不见光的地方。几个小时后,苹果原来的颜色消失,生水果就完全熟透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乙烯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它具有促使值物的果实早熟的催熟着色的本领;还具有使动物昏迷、植物“睡觉”的麻醉能力。人们常常利用乙烯的这个特性,把快要成熟的水果摘下来,运到目的地,在乙烯气体中放置几天,使水果成熟。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运输中的损失。乙烯也可以使大量的橡胶乳流出,提高橡胶的产量。
25.找淀粉
从家用药箱中拿出一小瓶碘酒,或者到外面药房里去买它一瓶。将一茶匙的面粉倒在半杯热水里面搅匀。再用茶匙盛一两滴碘酒倒入杯内,杯中的液体马上变成深蓝色。
你刚才做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就是化学家用来检查某种物质里面里否含有淀粉的方法。许多植物都含有淀粉。淀粉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的。糖也是由这三种原子组成,不过组合方式不同,所以才使得糖和淀粉大不相同。
只是碘一碰上含淀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变成蓝色。上面的实验证明面粉里面含有淀粉。
用一小滴碘酒滴到一小片马铃薯、一条通心粉、苹果、麦片或者糖上面,看看它们中间哪几种里面含有淀粉。
26.化学烟圈
找一只马粪纸做的鞋盒,在盒的前侧开一个圆孔,可用打孔来钻孔,孔的直径大小以5~10毫米为宜。如果自制纸盒,大小以300×150×150(mm)为宜,并要注意使纸盒密闭。
打开盒盖,在盒内放两只培养皿(或小烧杯),一只培养皿内加10毫升浓盐酸,一只培养皿内加10毫升浓氨水,盖上盒者,盒内立即产生浓厚的白烟(NH4CI)。
这时,你只要轻轻地拍打一下盒盖,一个白色的烟圈就会从圆孔中射出,和真的烟圈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27.碘酒变色
在皮肤肿处涂上碘酒,开始是深紫色的,可是过了几天颜色就会全部消失了。碘酒的颜色哪里去了呢?
若想知道碘酒颜色的去向,让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吧。
找一个装药片的小玻璃管,洗净后烘干。取高粱米粒大的碘放进小管底部,冉镊子夹住住放在火焰上加热。当出现紫色的气体后,将一干净的小玻璃片放在管好上,停止加热。这时就会发现,这种气体遇冷后并没有变为液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一堆暗黑色的、有光泽的晶体。这证明碘具有升华的性质。了解了碘的这种性质,我们就会明白,涂在皮肤上的碘酒颜色的消失,是由于碘酒里的碘在体温的作用下,逐渐升华的缘故。
碘是法国化学家古尔多瓦在1811年的一次实验里,把硫酸倒在海草灰制备的碳酸钠中发现的。当时古尔多瓦没有确认这种物质是什么,后来在他朋友的帮助下,才弄清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做碘酒用的碘。
28.燃烧的冰块
做这个实验前,自己可以先制一块冰。特别是在夏天不好找冰的情况下,更为需要。
找一个装香脂的小铁盒洗干净,盛半盒水。再买两只冰棍,把冰棍敲碎后,和二汤匙洗涤盐混和,放在一只饭碗中。把香脂盒放在里面,然后用蘸湿的毛巾盖住饭碗,过约15~20分钟后,铁盒里的水便结成冰了。
把冰取出后,例可进行实验了。
取一小块电石(碳化钙),放在冰块上。然后擦着一根火柴,往冰和电石接触的部位一点,片刻就着起火来,而且越烧越旺,就像冰着了火一样。但当电石消耗完以后,火焰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冰块和电石放在一起能够着火,主要是因为电石和水能发生激烈的反应,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乙炔(电石气)。当我们用点燃的火柴接近冰块时,使冰块发生微融,产生少量的水。水和电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乙炔通火开始燃烧。乙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使冰融化。水又和电石发生作用,不断的生成越来越多的乙炔气,火焰就逐渐地旺起来,直到电石作用完结为止。
电石和水作用,是制取乙炔气的一种方法。
29.汽水里的气体
把一大汤匙的醋和发酵粉倒在一玻璃杯的水中,再放三粒樟脑丸进去,在樟脑丸上即刻出现许多二氧化碳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好像一个个浮筒,把樟脑丸浮起在水面上夺气泡破后,樟脑丸下沉,再出现气泡,樟脑丸又浮上来。这种时而浮起时而下沉的情况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直到这种化学运作完结为止。
请注意有些泡始终不破,但是这些气泡往往出现在粗糙的樟脑丸表面上。
这些气泡好像汽水里产生的气泡。我们喝的汽水就是把配有糖和香料的水加入二氧化碳的气体制成的。这种气体实际上已溶在水里。打开汽水瓶塞,冒上来的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这些气泡使汽水产生一种碳酸气的味道。
30.烛焰显字
把钢笔在醋里面蘸一下,再在一张厚厚的白纸上写上几个字。要多蘸几次,使字的笔画粗重。醋很快就干了,而且不留一点痕迹。
点一支蜡烛放在水槽里,因为这样会使实验安全妥当。放好蜡烛以后,就把这张用醋写了字的纸放在烛箱上大约2.5厘米高的地方烘烤,注意要把纸片不停地移动,不能只烤一点,否则纸容易着火。这样过了不久,你就会看到纸片上颜色焦黄的字迹。
你用醋在纸上写字的地方,酷与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比纸上没有写字的地方更易燃烧,纸在烛焰上烤的时候,写上字的地方就先被烤焦。用柠檬汁、葡萄汁或者牛奶汁写字,结果也会同醋写的一样。
31.自制农药
现在,不少人喜欢在自己的庭园里或者花盆里栽种花草树木,以美化我们的环境。但是,有时候树上会长虫,把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毁坏了。你不妨在家里自制一点农药来防治这种病虫害。制法简单,价钱便宜,又不需要特殊仪器的农药,要算钙硫合剂了。
下面介绍钙硫合剂的做法:
在烧杯(或搪瓷杯等其他容器)中加28克生石灰(CaO),再慢慢加入75毫升水,混合均匀后即变成熟石灰。然后往烧杯中加56克研细的硫黄粉,用酒精灯加热煮沸一小时,反应过程中应不时搅拌,并补充因蒸发而损失掉的水分。因煮沸时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所以最好的室外制备钙硫合剂。把它贮存在玻璃瓶内,将瓶盖盖严,放在阴凉处,可以长期使用。
钙硫合剂用水冲稀10倍可以杀灭害虫,用水冲稀40倍时,可以用来杀死花草和树叶上的细菌,使用的时候以喷雾法最好。
32.盐和冰
把一粒食盐放在水中,并没有烫的感觉,热是从哪里来的呢?
然而,盐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以产生“热量”,而且还能把雪融化了呢!我们可以作个实验观察一下。
冬末,找一个用过的香脂盒盖,盛上雪后,放在外面(不要拿进室内)。然后,往盒盖里的雪上边均匀地洒上精盐面。过一会儿,盒盖里的雪就融化了(室外气温在零度左右效果更好)。奇怪,为什么没有热感的食盐,反到能把冰冷的雪融化了呢?
这是由于盐和雪的混和物的冰点,远远低于纯水的冰点的缘故。这们知道,纯水的冰点,在通过情况下为零度,才是食盐饱和溶液的冰点将近零下21摄氏度、雪是水以固态存在的一种形式,当它和食盐混合以后,这种食盐溶液的冰点,就是摄氏度零度而大大低于摄氏零度了,所以雪就融化了。
利用这个原理,在盛夏冰镇食物的冰块上撒一些食盐,冰点就会降低到零下21摄氏度。在工业上,利用这个道理来做专业的冷冻剂。
33.无火加温
取一支小试管,注入5毫升的温水,放入一支实验用温度计。取一个酒杯,放入10克氢化钾,再倒入10毫升清水,然后把盛放温水的小试管放入酒杯中,温度计的水银柱就会很快地上涨。水温可以增加十几度。
10克氢氧化钾和10毫升水混和后,怎么就能使水温升高呢?原来氢氧化钾晶体溶于水时,它的固态分子机械地扩散到水里面以后,立刻和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而这个化学过程是放热的,所以使整个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在热的传导作用下,小试管里的水温也就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