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劳伦斯·布拉格

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英国物理学家。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与父亲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劳伦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父亲23岁就在阿德莱德大学任数学和物理学教授,外祖父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家境优越,家里学究气氛浓厚,劳伦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启蒙下,他非常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也能够正视事实。

劳伦斯6岁时,玩游戏摔伤了胳膊。当时父亲正在研究X射线,他用自制的X射线管给劳伦斯做了检查,拍了片子。劳伦斯第一次看到X射线如此神奇,他知道其中蕴藏着许多抓不着的奥妙,但他不明白答案在哪里。他非常想知道父亲在做些什么。

劳伦斯上中学后显示出极强的接受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他觉得数学课很有趣,旁听过几次高年级的几何课后,便开始在班里给同学们讲解难题。他很喜欢做化学实验,并总是会提些独特的见解,为此化学老师经常让他帮助做实验课。父子两人有空就在一起讨论如何研究X射线的射程问题,使他在中学时代就接触到了一些科学家正在做的事。

劳伦斯随父亲到了英国,考入剑桥大学,他开始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他注意学习实验技能,熟悉实验设备,假期时到父亲任教的利兹大学实验室工作,帮助父亲进行实验分析。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

随着父亲的研究,劳伦斯对X射线的本质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物理学家劳厄发现的X射线衍射现象倾向于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但父亲坚持认为X射线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粒子运动,并想方设法去加以证明,以便推翻劳厄的理论。父亲设计了X射线分光计,并用它来研究X射线的谱分布、波长、普朗克常数、发射体和吸收体的原子量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反复探索,劳伦斯认为父亲的理论是不对的,他认为X射线的确是一种电磁波,并且提出了关键性的“布拉格方程”。据此,父亲设计出了一系列有独创性的实验,证明了劳伦斯的理论。

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布拉格父子开创了父子同获诺贝尔奖的先例;劳伦斯获诺贝尔奖时才25岁,至今还保持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获奖年龄最小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