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说话的闷葫芦爱因斯坦

你相信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三岁多了,他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担心他是哑巴,还带他到医院检查。直到九岁,小爱因斯坦说话还结结巴巴,令一家人十分担忧。

因为每说一句话,爱因斯坦都要花费很大力气,所以他每说一句话,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显得格外认真。小爱因斯坦不喜欢像别的孩子那样,打打闹闹、跑来跑去玩战争游戏,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凝望着湖水或者地上的蚂蚁。

一次野餐聚会,有位亲戚带着讥讽的语调对他妈妈说:“你看爱因斯坦,可真是个闷葫芦,大家都在玩,就他一个人闲着。”

他妈妈认真地说:“他在思索问题呢,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教授的。”

亲戚心里嘀咕着:连话都说不流畅的孩子还想做教授?那可是聪明人才能做的。他没想到,后来爱因斯坦不但做了教授,还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有时,爱因斯坦的话也会多起来。

由于他卧病在床,爸爸给他一个罗盘解闷。爱因斯坦惊奇地发现,不管自己怎样转动,这个小盒子里面的指针都指着同一个方向,这个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小爱因斯坦。他一改平时的沉默寡言,缠着爸爸问了好多问题,一定要他把这个现象解释清楚。

尽管他连“磁”这个词语都结结巴巴地说不好,他还是坚持要知道为什么罗盘会一直指着同一个方向。

一遇到问题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思考的习惯,让爱因斯坦的学识很快超过了同龄人,甚至长辈。慢慢地,他开始向更高深的问题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