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严厉的爸爸

小巴顿出生在一个极其富裕的家庭里,母亲非常溺爱他,家中的仆人也惟恐少爷不满意,渐渐地,小巴顿养成了非常娇纵的性格。

在家里,小巴顿惟一害怕的人是他的父亲。他对小巴顿的一些看来很平常的行为,拉过去就教训一顿,至少也会皱着眉头盯着看,让小巴顿觉得很不自在。

很快,小巴顿该上学了。妈妈非常舍不得小巴顿去上学,生怕他吃了苦,受了欺负,要请高级私人教师来家里教育小巴顿。

不过父亲还是坚持把小巴顿送进了学校。

小巴顿一点儿也不喜欢学校,和富丽堂皇的家里相比,教室那么破烂简陋。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一点儿也不特别重视他。同学们更是不喜欢他骄傲自大的性格,也不和他玩。

学期末,成绩单和老师的评语送到了家长手里。成绩不好,老师的评语也不中听:与同学容易产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不适应集体生活。妈妈认为学校亏待了儿子,又提出要让家庭教师来教小巴顿。

这时,父亲说话了:“这更说明他人际交往的能力差,你现在这样溺爱他,长大后他怎么踏入社会?”于是,小巴顿只好再一次踏入校园。

不久,父亲认为小巴顿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高,不顾大家反对,把小巴顿送去了寄宿学校。那里施行军事化管理,作息时间都非常严格,小巴顿简直受不了那个苦,在一月一次的探亲时对着妈妈又哭又闹。

父亲虽然也很心痛儿子,可是他依旧坚持这一决定:“只有这样才能磨炼你的意志,全面纠正你的坏习惯。”小巴顿“呜呜”地哭,心里恨死了严厉的爸爸。

寄宿学校的生活的确使小巴顿学到了很多。多年后,取得了诺贝尔奖的巴顿回忆起父亲的决定,他非常感动:“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严厉的爸爸,不然我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