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成长探秘
什么是恐龙呢?恐龙是远古时期地球上的一类爬行动物,外形和现在的蜥蜴、鳄鱼有些相像,数量非常多,栖息地也很广。它们有庞大的身躯、长长的脖子、锋利的爪子,还有厉害的尾巴,各有千秋,称霸一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恐龙身体内部,去发掘属于恐龙的独特成长史。
“恐龙”的来历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可惜,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甚至有人误认为它是“巨人的遗骸”。直到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才给它取名“恐龙”,并沿用下来。
理查德·欧文
理查·欧文是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有关中生代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达到了相当渊博的程度,在当时无人能与其匹敌。

理查·欧文
发现恐龙
自从人类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后,这类化石越来越多,后引起一位学者注意,这就是欧文,他发现这种动物很特别,它们身上的一些特征是爬行动物共有的,另一些特征有所不同。
小知识
恐龙这一称谓在我国和日本比较流行,欧美仍称它为“恐怖的蜥蜴”。
恐怖的蜥蜴
一次,理查·欧文在研究几块大化石,他感觉这些石头和蜥蜴的骨头很像。唯一的不同是,它们又比蜥蜴要大很多,于是他就给这种化石动物取名为“Dinosaur”,意思就是“恐怖的蜥蜴”,后被日本人翻译为“恐龙”。
复原恐龙
欧文发现恐龙后,就想把这一古老动物介绍给人们,随后开始为恐龙制造复原模型。装配好的恐龙骨架,有的设计成站立状,有的是在行走,还有的是在捕食。

理查·欧文与恐鸟骨架
不同的恐龙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
什么是恐龙
恐龙是远古时期地球上的一类爬行动物,外形和现在的蜥蜴、鳄鱼有些相像,种类庞大,数量也非常多。它们大约生活在2.2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留下许多故事。
史前爬行动物
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三个纪,自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恐龙种类
恐龙的种类繁多,有数百种之多,长相各异。有的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有的比一个网球场还长。

棘龙
小知识
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或“爬行动物时代”。
陆地动物
恐龙是陆地动物,当时的陆地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恐龙的身影。比如湖滨、河畔、沼泽、平原、草地等,都是恐龙的活动场所。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长达1.6亿年之久。

侏罗纪食草异齿龙

白垩纪杂食似金翅鸟龙
卵生动物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每个恐龙的皮肤上长有鳞甲或骨板,还有许多恐龙身披羽毛,大多数恐龙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以动物为主的肉食恐龙,还有一些是杂食性恐龙。
三叠纪食肉腔骨龙

恐龙的角落
恐龙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即使寒冷的南极。另外,人们在我国的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广东省等地,都发现过恐龙生活过的遗迹。
恐龙的起源
恐龙大约是在三叠纪中晚期出现的。因此,恐龙的老祖先可能是三叠纪早期的某种爬行动物,它们进化成了真正的恐龙。
槽齿类动物
槽齿类动物,就生活在三叠纪早期。它们的头骨和恐龙相像,还有半直立行走的习惯也和恐龙相似。另外,有些槽齿类动物外形较小,后肢细长。这让古生物学家猜想,它们很可能就是恐龙的祖先。
恐龙家族
恐龙家族分多少类?其实,只有蜥臀目和鸟臀目两类。因为恐龙的骨盆形态有两种:一种很像蜥蜴的骨盆,另一种很像鸟类的骨盆。
小知识
进入中生代后,爬行动物家族发生了大分化,曾盛极一时。

鸟臀目的骨盆结构

蜥臀目的骨盆结构
蜥臀目恐龙
蜥臀目又分为蜥脚类和兽脚类两大类。蜥脚类的恐龙身躯庞大,脑袋小,是四足行走,都是植食性恐龙。兽脚类恐龙大都是两足行走,都是肉食性恐龙,杂食性恐龙也属于兽脚类。
鸟臀目恐龙
鸟臀目恐龙都是植食性恐龙,包括鸟脚类、甲龙类、剑龙类、角龙类,还有后来出现的肿头龙类。鸟臀目中的一部分恐龙比蜥臀目恐龙行动起来要轻松。

恐手龙
与蜥蜴的区别
蜥蜴的四肢长在身体两侧,向外延伸,走路的时候左右摇摆,比较慢。而恐龙的双腿直立在身体下面,跑起来的速度更快。

开角龙
恐龙的进化
恐龙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在它之前,已经有很多物种存在了,而关于恐龙的进化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恐龙的老祖先
恐龙的老祖先是三叠纪早期的一种爬行动物——槽齿类爬行动物。槽齿类动物又有很多种,那恐龙究竟是谁的传人呢?有专家介绍,派克鳄很可能就是恐龙的直接祖先,它是一种吃肉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恐龙
地球上最早的恐龙出现在2.25亿年前。它们的形态比较一般,个头也不大,恐龙的分化还不明显,没有那么多种类。
小知识
派克鳄有点像鳄鱼,后肢比前肢稍长,用四肢行走。
派克鳄

身躯发生改变
恐龙刚出现时,种类单一,都是一些小型的双足行走的爬行动物。慢慢地,随着时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改变,恐龙的身躯渐渐由小变大,品种也多了起来。

平头龙
生存竞争
早期的恐龙生存能力极强。它们奔跑迅速,动作敏捷,容易比其他动物更快获取食物,这也为它们日后登上统治者的宝座奠定了基础。

恐龙化石
目前,最早的恐龙化石是在南美洲发现的。最著名的是始盗龙和黑瑞龙,它们都是肉食性恐龙。虽然它们不是最早的恐龙,可它们与最早的恐龙已经非常接近。
恐龙的栖息地
根据目前发现的恐龙化石,证实恐龙的栖息地非常广。在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加上南极洲等都有恐龙遗迹。可见,无论是沙漠、平原、丛林、湖泊周围,都是恐龙生活的栖息地。
现身北极
恐龙遍布整个世界,就连现在寒冷的南、北极都有恐龙的活动足迹。只是,那时候的南极和北极,没有现在寒冷。1960年8月,人类在北极圈里发现了一串13个足印,后来认定是禽龙留下的。
雪地行走的恐龙

小知识
南极洲也发现过生活在其他洲的恐龙。
禽龙和气候
禽龙现身地球大北极,这是恐龙化石发现史上最有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家了解1亿年前的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提供了重要线索。
恐龙分家
恐龙怎么会遍布世界呢?原来,由于板块运动,恐龙分家了,来到了各自不同的大陆。

巨齿龙
恐龙亲戚
生活在各地的恐龙一样吗?其实,恐龙的分布和我们人类相像。现在,在亚洲、美洲、非洲,都有侏罗纪时的蜥脚类恐龙。我国的永川龙、欧洲的巨齿龙以及北美的异龙,都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还是亲戚呢。

永川龙
恐龙蛋
恐龙蛋有大有小,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呈卵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橄榄形的,还有像玉米棒子的,也有像哈密瓜的。蛋壳里面,有一个大的卵黄,是为胚胎提供营养的,还有一个羊膜囊和尿囊。
发现恐龙蛋
在19世纪初,人们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直径有20厘米。可惜的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恐龙蛋,而是把它当成鸟蛋。

恐龙蛋化石
最大的恐龙蛋
1993年,一枚恐龙蛋在我国河南省西峡出土。这是一种类似哈密瓜形的巨型蛋,其中一枚长达52~55厘米,被公认为目前最大的恐龙蛋。
小知识
恐龙蛋与鸟类的蛋,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最小的恐龙蛋
恐龙蛋的长径一般在10~20厘米。不过,也有最小的恐龙蛋,长径只有1.8厘米,是在泰国发现的。我国发现的最小恐龙蛋长径为3厘米。

恐龙蛋
孵化小恐龙
恐龙属于卵生动物,就像小鸡一样,小恐龙都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恐龙妈妈一次下的蛋不多,但孵化率却比较高。一般一窝孵化10~20个小恐龙。

细心照料恐龙蛋的恐龙妈妈
白垩纪恐龙蛋
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绝大多数都是来自白垩纪晚期的。我国河南西峡一次出土了3万枚。
恐龙的成长
小恐龙是如何长大的呢?其实,小恐龙都是由恐龙妈妈孵化出来的,一开始很小。然后,在恐龙妈妈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成长,变得强大起来,开始独自生活。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小恐龙的成长录。
环境要求
小恐龙想从蛋中出来,是需要热量的。一般来说,恐龙蛋是靠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沙子的热量以及覆盖在蛋上的植物发酵时产生的热量来孵化的。另外,恐龙妈妈也会轻轻地伏在蛋上,为小宝宝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

恐龙孵蛋
小恐龙出生了
另外,恐龙妈妈也要准备充足的营养食物,还要保护这些蛋,以免被其他动物吃掉。一般来说,小恐龙在3个月就能孵化出来。
备受呵护
小恐龙几乎是在同时被孵化出来的。这些幼小的恐龙已经长了牙齿,可以咀嚼食物。恐龙妈妈也会精心地喂养,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恐龙喂食
群居生活
为了相互保护,很多恐龙的成长、生存都是采取群居的方式。在小恐龙出生不久后,也会加入到群体中去,一起结伴活动。一旦遭遇强劲对手,小恐龙就被大恐龙聚集在中间保护起来。
小知识
有的小恐龙出生后,妈妈会带着它生活一段时间。

危险来临时,躲藏起来的小恐龙
庞大的恐龙
一提到恐龙,我们就会想到那些恐龙中的“巨无霸”。其实,早先的恐龙个头并不大,到了侏罗纪、白垩纪,才出现了体型巨大的恐龙。身躯最庞大的是蜥脚类恐龙,如地震龙、马门溪龙、阿根廷龙等。

蜥脚类黑丘龙
世界第一大恐龙
1986年,在美国发现的地震龙身长33米,荣登大恐龙的榜首。后来,阿根廷龙的恐龙被发现了,他的体长有35米,有两个网球场加起来那么长,这也让它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大恐龙。
小知识
现在最大的动物大象要是与蜥脚类恐龙相比,就是小不点。
外部原因
恐龙为什么长那么大,一和本身遗传的内在原因有关,另外就是外部环境。因为在中生代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茂盛,食物非常充足,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对恐龙长成大个子十分有利。
中等身材
除了蜥脚类大块头,还有一些中等身材的,比如霸王龙、鸭嘴龙、三角龙。它们的身长在7~15米,不到最大恐龙的一半。霸王龙的体长约有12米。
腕龙
腕龙体重约70吨,身长22米,站起来足足有12米高,相当于四层楼那么高!也是恐龙大块头中的佼佼者。

小巧的恐龙
很多人以为恐龙都是庞然大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恐龙中也有许多小不点。如小鸟龙、似鸵龙、棱齿龙、快盗龙、鹦鹉嘴龙、恐爪龙等,体型娇小,身长只有2~4米。这也是自然规律之一。
最小的恐龙
美颌龙就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一种恐龙。别看它长得小,可也是极其凶恶的,它们对地表这一层的小生灵而言,是一个严厉的命运主宰者。饿的时候,它们决不会口下留情,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恶棍。
小个子的真面目
美颌龙的外形小巧,只有70厘米长,除去长长的尾巴,身体不过母鸡般大小,脖子修长、灵活,前肢短,后肢长。
美颌龙

小个子有绝活
美颌龙有着敏锐的目光,捕猎能力很强。靠着强健“苗条”的后腿,可以跑得很快,能够突然加速,去捕捉跑得最快的小动物。另外,它还有一手爬树的绝活儿。
恐爪龙
恐爪龙个头不大,体长3~4米,只有霸王龙的三分之一长。它行动敏捷,能迅速持久地奔跑。在恐爪龙每只脚的第二趾指上,长有一个12厘米长的大弯爪。它的化石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发现的。

恐爪龙
小知识
1861年,第一具美颌龙化石是在德国找到的。
似鸵龙
似鸵龙,也叫鸵鸟龙,体长只有3米,样子和鸵鸟相似。它一日三餐,只吃一些杂食,比如植物的嫩芽、果实,还有昆虫、蜥蜴等小动物。

似鸵龙
长长的脖子
提到恐龙,我们自然会想到恐龙的长脖子。有的恐龙的脖子比现在长颈鹿的脖子还要长,也有一些恐龙脖子很短。接下来,就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有用的脖子
我们都有自己的脖子,可以灵活转动。对恐龙来说,脖子的作用也不可小瞧。无论是吃树叶、青草,还是撕扯猎物的肉,都离不开脖子。尤其是要将猎物的身体撕开,必须借助脖子的力量。

马门溪龙
小知识
要想吃到高高的树叶,恐龙的脖子一定得灵活。
精心呵护
在恐龙的脖子里,有很多重要的组织器官,比如供呼吸的器官和向大脑供血的血管。当然了,恐龙也知道精心呵护自己的脖子。

长脖子重龙
保持平衡
科学家推测,有些恐龙在奔跑时,它们的脖子会和身体一起运动。而脖子能帮助恐龙保持身体平衡,不容易跑着跑着突然摔倒。也就是说,恐龙的脖子还是很好的平衡器呢。
鲸龙的脖子
有趣的是,鲸龙的脖子不太灵活。它们的脖子是挺直伸长的,无法把脑袋抬得超过肩膀,而且只能在3米范围内左右晃动。所以,鲸龙可以低头喝水,吃一些蕨类叶子和小型的多叶植物。

鲸龙
恐龙的犄角
在恐龙世界里,有的恐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了独特的防御武器。这些防御武器就有恐龙的犄角。接下来,让我们去见识一下它们的厉害!
像犀牛的尖角龙
尖角龙和一头亚洲象一样长,它的身体粗壮,鼻骨上有一个尖角,所以叫尖角龙。一旦遭遇暴龙的袭击,它首先会用自己的颈盾保护脖子。再就是用头上的尖角作为防御武器。

两只争斗的尖角龙
小知识
在过去雌性尖角龙为了争夺配偶,会发生“犄角之战”。
尖角龙的亲戚
厚鼻龙是角龙的一种,全长6米。它的鼻子上没有角,头后有大大的颈盾,颈盾上方还有两只小角。它也生活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像尖角龙一样过着迁徙生活。
开角龙的犄角
开角龙和三角龙外观相似,但体型较小。它的大小像犀牛,能跑得像马一样快。它也有一个盾板,是带孔的。除了颈盾外,开角龙也有三只角,鼻子上方的一只较短,眼睛上方的两只又尖又长。

巨大的鼻角
作为一种特殊的角龙,戟龙的鼻子上也长着一只大角,眼睛上方各有一只很小的角,但在“颈盾”四周还长着尖利的戟状物,因为像我国古代兵器中的“戟”,所以叫做戟龙。
吓跑敌人
戟龙只要把头从下往上使劲一抬,数把利剑立刻刺进来犯者的皮肉。它们从不轻易参战,通常只要摇摆一下,就能把敌人吓跑。

戟龙
恐龙的爪子

或许有人会问,恐龙也有爪子吗?当然有啊。其实,大多数恐龙的指端都长有爪子。一般来说,肉食性恐龙指端的爪子,也是它们进攻的武器。在所有恐龙中,最恐怖的爪子要数恐爪龙的了。
草食性恐龙的爪子
有些草食性恐龙的指端,也长有爪子,而且这些爪子相当锋利。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爪子不是用来攻击其他动物的,而是保护自己的工具。
最长的爪子
长着最长的爪子的恐龙,名叫镰刀龙。它的爪子长约70厘米。它属于食草性恐龙,而不是肉食性恐龙,这么长的爪子很可能是用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

镰刀龙的爪子
最大恐龙爪
重爪龙约为8~10米长,有三层楼那么高。它是强壮的肉食性恐龙。它的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恐龙爪,爪的外侧弧线达31厘米长。

重爪龙
恐龙爪化石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昌吉州恐龙沟一带,在亿万年前是恐龙生活的家园。1987年8月,人们在这里发现白白的一块恐龙爪的化石。
小知识
还有一些恐龙的爪子很钝,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伶盗龙的爪子
伶盗龙的前肢上长有弯曲的爪子,有三个爪指,其中第一指最短,第二指最长。伶盗龙的前爪非常灵活,可以很容易地做出抓握的动作。

伶盗龙
恐龙的眼睛
在动物的生命中,眼睛的作用不可小瞧。相对于庞大的恐龙家族,眼睛也是恐龙心灵的窗户,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一起去看看吧!
眼睛与化石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恐龙眼睛的化石。说白了,这是因为眼睛是湿软的,一旦恐龙死亡,那么眼睛很快就会腐烂,或者被其他动物吃掉。
和鸟类相似
科学家猜想,恐龙的眼睛类似于鸟类的眼睛,而且眼睛的大小决定恐龙视力的好坏。如果恐龙的眼睛大大的,而且位置集中,那它们的视力一定也不赖。
小知识
电影里的恐龙眼睛有黄褐色、灰色的,这都是猜测的。

视力可不同
一般来说,肉食性恐龙的视力要比植食性恐龙的好一些,因为它们的眼睛要能快速发现目标,大致判断位置,这样才能捕到食物。要是在晚上捕食的,对它们的视力要求就更高啦!
伤齿龙的大眼睛
在恐龙家族,伤齿龙可以说是拥有最大脑袋的恐龙之一。它就长着一双比较大的眼睛,甚至能在暗淡的光线中看得十分清楚,这也为它捕食提供了方便。

伤齿龙的眼睛
恐龙中的“近视眼”
在肉食恐龙中,鸸鹋龙、恐爪龙和窄爪龙视力最好。身躯庞大的蜥脚类恐龙,视力比鸭嘴龙还要差。剑龙和甲龙的视力更差,是恐龙家族的“近视眼”。

鸸鹋龙
恐龙的牙齿

牙齿是帮助消化的器官。恐龙的牙齿各不相同,这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一般来说,肉食性恐龙的牙齿比草食性恐龙的牙齿要锋利。
因食而异
草食性恐龙的牙齿形状和所吃的食物有关。例如,吃苏铁、棕榈、针叶树等硬叶和果实的恐龙,它的牙齿呈粗木钉形,而吃开花植物的软叶和果实的恐龙,它的牙齿是呈薄叶形。
怎样换牙
恐龙换不换牙呢?换。它们一生都在不断换牙。这是因为恐龙每一排牙齿的下面都有数排牙齿,这是牙齿的“替补”。也就是说,一旦有牙齿磨损坏了或断了,新的牙齿就会马上补上来。

恐龙牙齿
牙齿之最
鸭嘴龙的牙齿呈细小的叶状,不过它的数量特别多,达好几百颗,还有的有2000颗。这些牙齿排成许多行,能把粗糙的食物磨烂。这也让鸭嘴龙的胃口很好,能吃许许多多种食物。
霸王龙的牙齿
说到最可怕的牙齿,当数霸王龙的了。它的牙齿形状像匕首,最大的牙足有20厘米长。可以想象,要是哪种动物被霸王龙咬住,瞬间就被它撕碎了。
小知识
每种恐龙的口中只有一种形状的牙齿。

霸王龙
无牙齿的恐龙
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长有牙齿。例如,似驼龙类的恐龙就没有牙齿,可它们却有坚硬的角质喙以及特殊的消化器官。
胃石和粪化石
胃石是什么呢?原来,为了帮助磨碎食物等目的,恐龙往往会吞下石头。在恐龙中,鸟臀类和蜥脚类恐龙的胃石发现得最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粪化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爱吃石头
有些草食性恐龙在吃东西时,会经常不咀嚼就直接吞下去,那它们如何消化这些植物呢?原来,恐龙们会吞一些石头到胃里,这些石头负责把胃里那些植物磨碎,这样它们才能吸收其中的养分。

恐龙胃石
选择石头
并不是所有石头都能成为胃石。一般来说,吃石头的恐龙会选择那些表面光滑的石头吞下去,因为这样的石头不会伤害到胃。而当胃石变小后,恐龙就会把它们吐出来,再换成较大的胃石。
胃里的石子
在多数草食恐龙的胃中,存有几十颗石头,大小不一,小的有鸡蛋一般大,大的像拳头一样。科学家曾在一条地震龙的肋骨间,竟然找到230颗胃石,真是骇人听闻。

恐龙的胃石
小知识
蛋化石和脚印化石,也属于痕迹化石。
痕迹化石
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我们怎么知道恐龙是靠什么生存的呢?其实,知道恐龙吃什么不难,这些都是要靠化石来给我们提供信息的,这就是痕迹化石。比如粪化石,它就属于一种痕迹化石。
常见粪化石
通过研究粪化石,可以知道恐龙的食物种类和食量大小。最常见的粪化石是草食性恐龙的粪化石,这是因为它们的粪便比较坚硬。一看粪化石,就能知道恐龙的喜好。

恐龙粪化石
恐龙的皮肤
恐龙有厚厚的皮肤保护着,可皮肤不像骨骼,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过呢,恐龙却留下了皮肤印痕化石,通过这些化石,我们还是掌握了有关恐龙皮肤的信息。
皮肤的作用
恐龙的皮肤和我们人类大同小异,首先是来保护身体内部的柔软组织,再就是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内的温度。不同的恐龙,皮肤的作用也有差异。也可以根据皮肤的颜色来判断恐龙的雄雌。
恐龙的身体颜色丰富多变

小知识
恐龙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鳞质皮肤
有些恐龙的皮肤上长着厚厚的粗糙的鳞甲,有些是细小的鳞片。还有一些恐龙的皮肤类似美洲的红斑毒蛇,色彩艳丽,主要是为了吓唬一些肉食动物。
原蜥冠鳄色彩艳丽的皮肤

鸭嘴龙的皮肤
鸭嘴龙的皮肤是由一颗颗五角形的角质小鳞片镶嵌而成,鳞片的中心部位略略突起,这种鳞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大小是不同的。这是从美国发现的鸭嘴龙木乃伊化石上发现的。
甲龙的皮肤
甲龙的皮肤很特别,它们身披坚硬的角质甲板,甲板上长有大的瘤或刺一样的突起,就像古代武士的铠甲。可以想象,这样的皮肤就连最厉害的霸王龙也难以咬穿。

甲龙
冷血还是热血
现在的爬行动物都是冷血动物,那么史前爬行动物——恐龙呢?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恐龙虽是爬行动物的亲戚,可它们可能有冷血的,也有温血的。
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天冷的时候,它们的体温也会变低,这样可以减少用于抗寒所损失的热量。相反,天热的时候,它们的体温也跟着升高。
温血动物
温血动物的身体会产生热量。温血动物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而改变,能够依靠自身调节,保持恒定的体温。它们通常需要隔热措施,一些动物通过羽毛或毛发来保持体温。
小知识
行动敏捷的小型恐龙或许是温血动物。

沙漠行走的叉龙
显著变化的恐龙
在侏罗纪时期,当时的恐龙开始有许多变化。古生物学家认为,大多数恐龙是冷血的,也有一部分恐龙是温血的。这是因为,有些恐龙的身上有浓密的羽毛,以此调节体温。

拟鸟龙
剑龙
剑龙可能是冷血动物,它背部上的那些三角形骨板早上吸收太阳的热量,等天热的时候,又能把热量散发出来。这就像现在的“空调”,帮助剑龙调节体温。

剑龙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一般属于冷血动物,例如乌龟、鳄鱼和蛇。恐龙也属于爬行动物。一般来说,大型恐龙要想释放体内的热量,就显得十分笨拙。
腿和尾巴
与其他史前爬行动物相比,恐龙有更长更粗的腿。这让它们能快速奔跑,有足以获得更多食物的机会。此外,它们的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不光能帮助它们平衡身体,有时候也是一种对付来犯者的武器。
恐龙的行走
恐龙是四足行走的,运动姿态和今天的牛、马、大象等哺乳动物相似,而两足的恐龙走路和现在的鸵鸟相似。
两足行走的恐龙

小知识
在兽脚类恐龙中,跑得快的是那些小型成员,如迅猛龙、恐爪龙。
恐龙也游泳
你知道吗?恐龙也会游泳。游泳时,它们用前脚踏着河底迈着步子向前行进,用后脚来踢水。要调转方向时,它会四脚着地,有趣吧。在美国曾发现过一组化石,就是恐龙游泳时留下的。

游泳遭袭击的恐龙
包头龙的尾巴
在包头龙的尾巴上有个尾锤。这个尾锤形状是两个圆球,连在像木棍一样的尾巴上。尾锤就在尾巴的末端。可别小看了它,它可是包头龙的自卫武器,多次击倒了许多比包头龙大的肉食性恐龙。

沱江龙
带刺的尾巴
沱江龙的尾巴也是对付敌人的。在它的尾巴末端长着四根细长的骨刺,这些骨刺还是成对的。当敌人来袭击沱江龙时,它会待在原地等待时机,找准机会它就会用这条带刺的尾巴抽打来犯者。
身体内部
和我们人类一样,恐龙也是由外部皮肤和内部器官组成的。比如,它们也有一个供给全身血液的大心脏,还有骨骼、胃、血管等其他器官。与此相似,恐龙也和我们一样有各种生活习性,包括拉屎、放屁等。
骨骼化石
通过化石,也就是每种恐龙留下的骨骼化石,加上其他遗迹,古生物学家才给我们设想出了恐龙的样子,包括它们当时的生活状态。
牙齿和爪子
牙齿和爪子,也是比较容易保存的。数亿年过去了,可这些保存完好的牙齿,再次告诉我们当时的恐龙是怎么进食的。它们的足印也向我们展示了恐龙爪的形状。
小知识
恐龙骨架主要用来支撑肌肉,保护大脑、心、肺等。

腕龙的身体内部
腕龙可以像起重机一样伸长脖子。古生物学家推测,腕龙不会让脑袋抬得太久,否则血液输送会异常困难,除非它有一个巨大、强健的心脏,持续不断地送到脑部。

恐龙的身体内部内脏结构
恐龙放屁
对草食性恐龙来说,放屁是常有的事。这是因为,它们每天都吃个不停,这么多东西如何消化好,免不了产生许多气体。而这些气体要排出体外,就产生了屁。
恐龙拉屎
古生物学家发现,恐龙的粪便和鸟类相似,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排出的。它们的形状各异,有的是球形的,有的连成一串,等等。
恐龙的声音
在6500万年前,恐龙就已经灭亡了。可我们怎么知道恐龙的叫声呢?在电影中,电影导演们通过精心制作,就变成可怕的恐龙声音了。那么真正的恐龙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像狮子一样
肉食性恐龙可能会发出空叫声,像现在的狮子一样。响声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肉食性恐龙在遇到猎物或与同伴打架时,都可能发出这种声音。

霸王龙用吼声威慑翼龙
小知识
看来,恐龙的声音真是千奇百怪啊!
叫声之最
其实,有些恐龙的叫声很大,主要是为了吓倒对方,占取有利地位。在所有恐龙中,叫声最大的要数鸭嘴龙。它们有时候会低吼或咆哮,有时还能发出哞哞的叫声。
美妙的声音
副龙栉龙会唱歌?不信吧。它的肉冠很奇特,由一些细管组成。所以,副龙栉龙能发出很美妙的声音,而且还会根据各种情况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它用力喘息时,会发出类似军号或长角号的声音。

副龙栉龙
埃德蒙托龙的叫声
所有动物在确定方位、认出伙伴或发出警报,都会发出叫声。埃德蒙托龙的巨头外包着一层软皮,软皮里充满了空气,能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它的声音比通过音带发声的蛙类要大得多,声音也很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