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

美丽的“珍珠”

我在荒石园中种了一些树,其中有几棵松树长得十分挺拔。虽然是在长在园中的松树,但是和在野外生长的松树没有什么区别。很快,这些松树便被它的新邻居——松毛虫破坏得一塌1糊涂。这些松毛虫占领了这些树,在树上编织起自己的小窝,并将树上的叶子洗劫一空,仿佛被大火烧过一样。看到我的松树被破坏成这样,我感到十分气愤。为了我的松树免遭破坏,我每年冬天都会对这些树进行仔细的检查,将发现的松毛虫的巢穴用一根分叉的长板条一点一点地清除掉。

但是,这些顽固的小家伙并没有打算远离这块可以让它们安居2乐业的地方,反倒在离我的大门几步远的地方做起窝来,并且附近的松树为它们提供了必要的补充。既然如此,我便放弃将它们赶走的想法,对这些我又爱又恨的小家伙们研究起来。

我首先观察的是松毛虫的卵。它们被松毛虫隐藏在浓密的松针中,要想发现它们,必须要将松针拨开才行。这些微小的圆柱体是白色的,将翠绿色的松针点缀得斑斑点点,有时一个圆柱体就是一个松毛虫的卵群。这些卵通常都是被一个长三毫米,宽约四五毫米的圆柱形的物体包裹着。这些圆柱体的外表就像是丝绸一样光滑,在白色中还透着一些橙黄色,全身被鳞片覆盖着,就像是屋顶排列整齐的瓦片。

这些鳞片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呈现出白色半透明的状态,只是在底部表现为褐色,而另一端则呈现为橙黄色。在鳞片的下端,是一些较为细小的绒毛,它们散乱地分布着,而上端则显得较为宽大,紧紧地和松针相连,即使刮再大的风,也不会将鳞片吹落。用手轻轻触摸这些鳞片,会觉得像是在抚摸一块软软的丝绒。它们就这样一片片互相贴附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保护虫卵的保护层。不管是雨水还是露珠,都无法渗透进去。这些鳞片是松毛虫从自己的身体上脱落的,然后被雌松毛虫一点一点粘在虫卵上。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个温暖舒适的小窝,松毛虫妈妈真是做出了很大的牺3牲啊!

我用镊子将带有鳞片的绒毛夹开,里面的虫卵就显现出来,看上去像是一些有着白色光泽的小珠。这些虫卵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微缩的玉米棒,但排列的几何图形却比玉米棒更加优美和漂亮。由于受到挤压的关系,虫卵略呈六角形,它们彼此之间牢牢地黏合在一起,无法分隔开来。要是卵块受到了挤压,它就会一片片、一块块地从松针上脱落下来。

松毛虫母亲会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和4日丽的时候产下虫卵。在产卵的过程中,这些卵按照圆形或环形被产下,这些环形或圆形的卵叠合在一起后,便会呈现出交替排列的状态。产卵室从接近松树松针的下端开始的,一直会产到上端结束。最后,松毛虫妈妈会将从之前身上脱下的鳞片按照纵向排列的方式,贴在这些卵的外层,给它的孩子最大的保护。

松毛虫 - 图1

我仔细数了数这些几乎一模一样的卵,一共有大约三百枚。如果这些卵都能成活,那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啊!

优美舒适的家

每到九月份的时候,松毛虫的卵便开始孵5化了。但九月份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有时会早些,有时会晚一些,但距离九月份都不会太远。我在房间的窗台上放了几枝有虫卵的松树枝,将树枝的下端插入水中,这样可以让树枝保持一段时间的新鲜。

当阳光顺着窗子照进屋里的时候,保护层中的小毛虫便开始蠢蠢6欲动了。我好奇地掀开正在孵化的圆柱体顶层的鳞片,一些黑黑的小脑袋就会印入我的眼帘。它们正用小嘴轻轻咬破并撕碎自己的卵壳,准备爬出来。这些小家伙会慢慢地露出自己的身子,聚成一群。

这些微7弱的小家伙只有一毫米长,淡黄色的身体长满了长短不一、黑白相间的纤毛。最有特色的是它们身上的大头,黑黑亮亮的,直径是身体的两倍。小松毛虫的下颚很有力量,一生下来就能咬食很硬的松针,它们在松针上爬来爬去,不断啃食,身边的松针吃完了,就会爬到别的松针上继续大吃大喝,反正食物有的是,不用担心会饿肚子。被它们吃过的松针上都会形成一道道被叶脉所限定的细小的凹陷的条纹。

松毛虫 - 图2

当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以后,这些吃饱喝足的家庭成员便会陆续返回到它们刚出生的松枝上,三五8成群地聚在一起,开始吐丝制作帐篷。这个帐篷是用一些薄丝做成的小圆球固定在相邻的几个松针上的。当中午的太阳很毒时,它们就会躲到这个帐篷下,进食纳凉。等天气变凉时,它们又会成群结队地出来寻找食物吃。

经过24小时的辛苦劳作后,这个丝球竟然有榛子那么大了,再过两个星期,就会变得和苹果一样大了。不过,这个不是松毛虫过冬的居所,只是临时休息的一个隐蔽之所。在气候宜人的季节里,这样的场所完全可以满足松毛虫们的需要,它们尽9情地啃食着支撑帐篷的小梁和立柱,甚至连包裹在丝墙中的松针也不放过。没有了支撑的帐篷很容易倒塌,但是这些松毛虫根本就不在乎,大不了再建一个就行了。

在大量进食后,松毛虫的身体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几个星期后,它们便会开始第一次蜕10皮,变成另一番形象,除了背部红色的纤毛外,肚子和身体两侧的毛全是白色的。这时的松毛虫已经长大了,约20毫米长,4毫米宽。

时间进入十一月份后,气温开始骤然下降,松毛虫们也开始准备搭建过冬的小窝了。它们会在高处挑选一个松针密集的树梢,在那里用丝网将树梢覆盖起来,不但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也为自己圈起一个半丝半叶的居所,抵挡严寒的侵袭。

等到十二月初的时候,这个御寒的居所已经基本盖好,足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内部有2升的体积。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包括许多凸成卵形的居室,在圆屋顶上有着一些半开着的圆孔,那是居室的大门,松毛虫便是从这里进出的。居室外还有一处平台,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松毛虫便会爬到平台上晒太阳,稍微休息一会儿。在天气好的时候,松毛虫会在爬进爬出的路上不断地吐丝,时间一长,这些丝便会将路给覆盖上,让这个居所和树杈连为一体,牢不11可破。在这个白色的大壳周围,还有一些没有被啃食的松针向外直立着,每根松针上都有一些丝线伸出,这些丝线松散地交织在一起,好像一个轻柔的帷 12幔,又似一个优美舒适的游廊。

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松毛虫会将薄薄的一层丝和以前的那层丝并列起来,以增加小窝的厚度。临近的绿色松针会被丝网钩住,弯进这个小窝之中。松毛虫便是从这些松针的尖端开始,不断扩大丝网,并让丝网连成更多的曲线。如果晚上的天气很好,这个小窝的表面仍然是一片繁13忙的景色,松毛虫们都在为让居室更加牢固而努力着,通常一干就是两个小时。

松毛虫 - 图3

这样一来,即使冬天的温度再低,它们也会在这个温暖的小窝中舒适的生活了。

和谐的群体

在观察松毛虫进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一棵松树上会同时存在好几个不同的松毛虫种群。它们在松树上爬行时,都是把自己吐出的丝连成丝带作为前进的路标的。它们在沿着这条丝带返回的时候,可能会在上面急速转弯,但就是这样一转,可能就不再是这同一条丝带了,而是另一条和原来相差14无几的丝带。这条丝带通向的是邻居家的路。这些糊涂的松毛虫仍然在上面爬着,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在另一条通道上了。

松毛虫 - 图4

到了晚上,我将第一个生活着松毛虫族群的那簇长满青枝绿叶的松枝靠近第二个松毛虫族群的旁边,让两簇枝叶的边缘互相交叉在一起。我想象中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原住居民和外来者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和争斗,各自相安15无事,低着头只顾进食。在吃饱喝足后,各自又都安静地往自己的窝中爬去,就好像是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一样。后来,我将第一窝中所有松毛虫都倒进了第二个窝中,它们彼此之间仍是客客气气的。看来,松毛虫真是宽厚仁爱的虫子,十分愿意接16纳新来的居民。而且,数量越多,造出的巢穴也就越大,原来,松毛虫也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啊!而被倒进别人家中的松毛虫,对自己以前的家并不留17恋,在别人的家中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并且它们根本没有要返回家中的意思,即使两个巢穴相距的距离只有两件衣服下摆的长度。

这些生活在一起的松毛虫有着相同的力气,相同的身材,相同的服装,相同的纺织本领,甚至连干劲都是相同的。它们将自己丝壶中的丝全部吐出来,用于集体的分享。在干活的时候,个个争先,从不懒散拖沓。在这里,没有能干和笨拙的差别,没有贪婪和克制的差别,没有勤劳和懒惰的差别,这真是一个平等和谐的群体啊!

不可思议的圆周运动

一位名人拉伯雷认为,绵羊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最荒18谬的动物,天性让它们总是跟在头羊的后面盲目地跟从着。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如果一只头羊跳进了大海,那么其他的绵羊也会顺从地跟着跳进大海。在昆虫界,松毛虫也有这样的习惯。不过,松毛虫的这种习惯并不是出于盲19从,而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它们会比绵羊更加服从,第一只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他的松毛虫就会跟着爬到哪里,它们排着整齐的行列行进,像是一支准备远行的军队,整个队伍显得庄严肃20穆,中间不会出现任何空挡。这支长长的队伍就像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细带子,其中的每一条松毛虫都会将自己的头尾和前后的两只松毛虫相对接。领头的松毛虫可以任意地改变行进的路线,其他的松毛虫就会沿着第一只松毛虫爬出的路线前进。在行进的过程中,领头的松毛虫一边爬行,一边不断地吐着丝,后面的松毛虫就会将自己的丝吐在前面松毛虫吐出的丝上,这条丝路随着路程的不断拓展 21,最后变成一条光亮的宽丝带。

松毛虫 - 图5

丝对于松毛虫是十分重要的东西,这些丝可以帮助它们建造度过严冬的温暖的小窝。可是,为了一次远行,每个松毛虫都会毫不吝22惜自己的丝。开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后来弄清了它们这样做的两个原因:首先,松毛虫是在夜间啃食树上的松针的。它们在黑夜中爬出自己的小窝,沿着树枝一根一根啃食着树上的松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分散开,爬到别的树枝上继续啃食。等到吃饱之后,它们必须要沿着原来的路返回窝中,吐丝就是为了在回去的路上不至于迷路;其次,它们的视力很差,在夜晚根本无法分清回家的路,所以必须吐丝来做好标23记。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这些松毛虫有时会外出旅行一下,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在头领的带领下,所有的松毛虫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需要说明的是,没有任何事情能将领头的松毛虫和它带领的队伍分开。这只松毛虫成为头领,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完全是一种偶然的行为。于是,它摇身一变,成为这支庞大的旅行团的临时指挥官。不过,如果遇到意外的话,这支队伍便会分散开,然后再依次按照不同的顺序重新排列和组合成新的队伍,到那时,指挥官也许就变成了另外一只松毛虫。

领头的松毛虫在前进的时候,通常会显得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将身体的前半部一会儿向左边伸伸,一会儿向右边伸伸,好像是在探查地形,寻找前进的方向,又好像是对道路不熟,缺少一根用来引导的丝线的原因。而那些跟随在它身后的队员,完全保持着一副驯服安静的样子,它们脚爪上的细丝线让它们的心里感到踏实,不像带队的总指挥,由于缺少丝线的引导,心中感到迷茫和不安。

另外,这支远行队伍的长短也有着千差24万别。我曾经在地上见过最长的松毛虫队伍有十二米长,我仔细估算了一下,大约有三百条松毛虫。它们组成的队伍就像是一条波浪形的带子,显得十分规矩整齐。从二月份开始,我的园子中的暖房里就常常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队列。我曾经试探着把它们领头的指挥官抓走,将它们彼此连接的丝线弄断,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在我抓走了带头的指挥官以后,这支远行的队伍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排在第二位的松毛虫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的指挥官。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队伍的行进速度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第二只松毛虫一旦成为了指挥官,便会立刻履行自己的职责,开始向前探索着,领导着松毛虫向前爬去。通常来看,这些打头的首领都很负责,它们在弯弯曲曲的爬行中寻找着前进的道路,带领所有的松毛虫到达目的地。

即使是丝线断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曾经就把一支正在行进中的松毛虫队伍断成两截,并轻轻地拿掉了断开处那只松毛虫身上粘有的丝线,一点儿也不剩。这样一来,一支队伍就变成了两支,彼此再没有联系,各自25为政了。后面的队伍也许会和前面的队伍会合,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相隔很短,它们又恢复成了一个长长的远行队伍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有一次,我曾经用镊子把一支正在行进中的松毛虫队伍尾部的丝带夹住,然后绕到队伍的前面去。如果能让在前面带队的指挥官爬到这个丝带上,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那样的话,其他的松毛虫一定会紧紧跟在后面,忠实地往前爬着。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这条丝带十分纤细,只要稍微粘上些沙子土沫,就会将丝带坠断。即使没有断掉,只要丝带稍微有些振动,后面的松毛虫便立刻警觉起来,缩成一团,有时甚至会放弃整条丝带。

有一天,这些由松毛虫组成的旅行团竟然爬到了我的花盆边上。这些松毛虫渐渐地爬上了我的花盆,沿着花盆的边缘继续前进,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圆形。我立刻将继续往上爬的松毛虫拦住,让它们改变行进的方向,我将花盆上松毛虫吐出的丝线赶紧刷掉了。这样一来,后面的松毛虫就不会爬上去了,而前面的松毛虫也不会爬下来了。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花盆上的松毛虫开始沿着这个花盆的边缘不断地做着圆周运动,这个过程持续很长的时间。我想,这么长时间没有进食,这些松毛虫肯定早就饿了,只要它们向旁边的路线走一走,就会爬下花盆,找到可口的食物,但是这帮小家伙固执得很,只知道在花盆的边缘上打转,既不吃东西,也不寻找回家的路。

这些小家伙在连续走了十几个小时之后,变得非常疲26倦。它们拖着疲倦的身子,时走时停,速度也变得缓慢得多了。一直到晚上十点钟,这些小家伙还在走着,尽管爬行的速度已经很慢了。由于夜晚很冷,我决定第二天再来看它们。

第二天的一大早,我便来到了花盆的旁边查看这些松毛虫有什么变化。只见它们还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但是都没有动,全部蜷缩在那里,借着阳光的温度取暖。

一连几天,情况都是这样。随着气温的下降,整齐的队伍被打乱了,它们乱哄哄地聚成两堆,互相挤靠在一起取暖。这时,队伍已经变成了两个,按照27惯例,一定会出现两个首领。希望它其中的一个首领能够找到一个离开这个怪圈的方法,带领大家走出28绝境。但是,我的希望落空了。在这两个队伍相遇后,马上又变成了一个队伍,继续在那里开始兜圈子。

一天一天过去了,等到了第六天的时候,天气变得非常温暖。可能是天气燥热的原因,一些松毛虫也开始变得烦躁起来。其中一些开始站在花盆的边缘,仿佛要跳下花盆的样子。有一只变得愈加勇敢起来,顺着花盆的边缘滑了下去,但也仅仅走了几步,又马上退了回来。此时的队伍已经不是一个封闭的圆形了,在其中的一个地方已经开始断开了,一个新的首领便诞生了。正是这个新的首领带来了希望,帮助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找到了回家的路。

通过观察,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这些松毛虫在花盆上一共待了8天的时间,除去休息的时间,它们的行程大约有半公里的距离。对于这些小家伙来说,真的可以算是一段遥远的长征了。

由此看见,这些小家伙是没有什么智29商的,它们宁肯一圈一圈地在原地打转,也不会在行动中寻找新的出路。好在它们还有一些理解能力,否则盲从的思维定势会将它们全部都带入绝境之中。

阅读思考

1.松毛虫为什么要吐丝?

2.松毛虫的丝带会起到什么作用?

词语积累

一塌糊涂 安居乐业 牺牲 风和日丽 孵化 蠢蠢欲动 微弱 三五成群

尽情 蜕皮 牢不可破 帷幔 繁忙 相差无几 相安无事 接纳 留恋

荒谬 盲从 肃穆 拓展 吝惜标记 千差万别 各自为政 疲倦惯例 绝境 智商

注解:
1用来形容事情很糟,很乱。也泛指程度深。
2安定地居住着,愉快地从事其职业。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幸福。
3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形容天气十分晴好。
5昆虫、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仔在一定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会变成幼虫或小动物。
6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行动。也比喻敌人或坏分子准备进行活动。
7衰弱;虚弱。
8常指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
9尽量让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来,不加拘束。
10许多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
11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12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13事情多,没有空闲的时间。
14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明显。
15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16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
17不忍舍弃或离开。
18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19盲目地跟从。
20严肃而恭敬。
21开拓发展。
22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23标志;记号。
24形容差别很大或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
25指各人按自己的主张办事。
26疲倦;困倦。
27多指一向的做法;常规。
28形容没有出路的境地。
29智力商数,衡量人智力水平的数量指标。

松毛虫 -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