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梦想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世界,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莱特兄弟
出生在牧师家庭
莱特兄弟指的是哥哥威尔伯·莱特和弟弟奥维尔·莱特。哥哥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
莱特兄弟一家共有兄妹五人,除了威尔伯和奥维尔之外,还有路易、罗林和妹妹凯特。
莱特兄弟从小就与家人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这里不仅是奥维尔·莱特与妹妹凯特的出生地,而且还是莱特祖先的拓荒地。
莱特兄弟的曾祖母玛格丽特的母亲卡特琳娜是第一个住进代顿市的白人妇女。她的丈夫约翰·范克利夫是1650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的范克利夫家族的后裔。
约翰夫妇俩很有拓荒的冒险精神,婚后几年他们只身迁居到俄亥俄州的一个原始森林里,想在那里开拓自己的农垦事业。
1790年,他们在现在叫辛辛那提的那个地方艰难生活两年,范克利夫家族的一些人也陆续来了。
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丈夫约翰·范克利夫被印第安人杀死了。
卡特琳娜形单影只,在杳无人烟的莽林中顽强挣扎几年后嫁给了塞缪尔·汤普森。
卡特琳娜和丈夫又踏上新的征途,开拓新的地方。他们乘平底船从迈阿密河的水路去,其他范克利夫家族的人从陆地上走。尽管船航行了10天,他们一家还是第一批到达的居民。
为了纪念一个革命战士,这个即将开发的新建移民点被命名为乔纳森·代顿。由于这里水陆交通便捷,渐渐变得兴旺起来,于是美国的地图上也就出现了代顿市。
卡特琳娜的儿子本杰明成了代顿市的第一任邮政局长、第一位教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公职人员。
本杰明的妹妹玛格丽特与小旅馆老板乔治·里德结了婚,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卡特琳娜。
她就是飞行之父莱特兄弟的祖母卡特琳娜·里德。
莱特兄弟的祖父丹·莱特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个叫约翰·莱特的人,他在1538年在英国的埃塞克斯县买下了凯尔维登庄园。
丹·莱特于1811年搬到俄亥俄州代顿附近,在那里邂逅了代顿市开拓者的后裔卡特琳娜·里德。
他们的联姻产生了莱特兄弟的父亲密尔顿·莱特。他于1828年11月17日降生在印第安纳州拉什县的一幢小木屋里。
莱特兄弟的父亲密尔顿,从小就生活在信仰基督教的氛围里。他的父亲丹·莱特一辈子全心全意从事种植业,对基督教的虔诚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
小小的密尔顿耳濡目染了这一切。他18岁那年参加了基督教联合兄弟派教会,决心献身于基督教事业,接着进入印第安纳州哈茨维尔附近的一家神学院就读。
密尔顿在大学三年级时结识了一位一年级的年轻女学生,她是苏珊·卡特琳娜·凯尔纳,密尔顿顿时被她的青春美貌所吸引,后来他得到了姑娘真诚的芳心。
当苏珊·卡特琳娜·凯尔纳完成自己的学业后,密尔顿·莱特正式向她求婚。1859年11月24日,密尔顿3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他们结婚了。
密尔顿的第一个男孩路易是1861年3月在费尔芒特附近的一个农场里生的,而第二个男孩罗林是一年半以后在费耶特县的祖父家里生的。
1867年,密尔顿在印第安纳州纽卡斯尔市东边5千米的地方,即米尔维尔村附近买下一个小农场。
1867年4月16日,密尔顿的第三个儿子,就出生在那个小农场里,因为密尔顿钦慕一位叫威尔伯·菲斯克的牧师,于是他给自己这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威尔伯·莱特。
莱特家搬到俄亥俄州代顿市一年多后,他们在霍索恩街买下了一所尚未竣工的包括7个房间的简陋房屋。房子就坐落在迈阿密河的西边,离市里的主要商业区约有1千米远。
1871年8月19日,奥维尔·莱特降生在这个小屋里,他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唯一神教派的牧师奥维尔·杜威。
三年后的同一天,奥维尔的妹妹凯特出生了。
密尔顿所在的教派属于一个小宗教团体莫拉比亚派,他是该派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莫拉比亚派在整个代顿市郊区周边城镇的传教事务。密尔顿是一个有教养、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而且,从来不强迫他人办任何事情。同时,他也是一个书籍收藏家,并教导孩子们要好好读书。
作为一个宗教团体的负责人,密尔顿的收入却很少。所以,莱特一家养成了勤俭和朴素的作风。但是,密尔顿却经常教育他的孩子,财产是毫无价值的。后来威尔伯和奥维尔都从未利用过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赚取大钱,可以说这完全是他们父亲教育的结果。
莱特兄弟的母亲苏珊·凯特琳娜·凯尔纳是一个德国造车木匠的女儿,他们一家是从德国专制统治下逃脱出来搬迁到美国居住的。
苏珊·凯特琳娜·凯尔纳精明能干,非常贤惠,她还十分擅长木匠活,有时在家里也干一些。
配合默契的兄弟
威尔伯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也很爱好运动,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花样滑冰能手。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滑冰比赛。
弟弟奥维尔比哥哥威尔伯小4岁,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经常逃学,让学校的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很无奈。
莱特兄弟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两人的智慧却是很少见的,也许这与他们的遗传基因有关系。他们的祖父丹·莱特制造的载货车,既坚固又耐用,而他们的母亲有做木匠活的特长。
莱特兄弟几乎在懂事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的奥维尔每当向别人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时,讲的几乎都是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故事。
奥维尔常常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他5岁生日那天,在一大堆生日礼物中,他首先看中了一只回旋陀螺,尽管它支撑在刀形支承的刃口上,但仍能够保持自身的旋转和平衡。
莱特兄弟都喜欢机械,这两个小家伙,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他们对拆卸旧的时钟、磅秤等最感兴趣。
威尔伯常常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们交往。奥维尔也有自己的好友。在家里,两兄弟自然玩在一块了。
玩些什么呢?奥维尔当然是全听小哥哥的。威尔伯常将街道上的破铜烂铁搬回家“研究”,奥维尔则跑前跑后,呼哧呼哧地用了自己吃奶的劲,帮小哥哥将这些“宝贝”搬到家后院的小仓库里。
一天,大哥路易和二哥罗林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大声嚷嚷:“妈妈,爸爸来信了!”
谁知家里静悄悄的,除了小妹凯特甜甜地睡在小摇篮里外,就是满屋子散落着的弯曲的铁钉、断落的发条、生锈的铁片以及一段段的铁丝,使人无从下脚。
“妈妈!”路易转身面对屋门口喊道。
妈妈端着洗衣盆从河边洗完衣服回来,看见满地的碎片,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她将衣盆一放下先进屋里看看小女儿,然后蹑手蹑脚地出来,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信。
她看完信后,喜上眉梢,满脸笑容地对孩子们悄声说:“爸爸快回家了,预计后天就到。”
两兄弟云雀般地欢跳着,唧喳着:“太好啦!爸爸带些什么礼物给我们?”
妈妈随即阻止孩子的叫嚷:“别把小凯特吵醒了,你们快去把威尔伯和奥维尔找回来,这俩小家伙弄得满屋子乱糟糟的,真是的。”
兄弟两人遵命而去,过了好一会儿,两人陆续回家。
“妈妈,我找不到他们。”
“不在强尼家,也不在爱德家,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弟兄俩分别向母亲诉说了寻找的结果。
“那就怪了!这两个小家伙会躲在哪里呢?嗯!我想一定是在后面的小仓库里。”
母亲推测着说道。她随即推开厨房的门,走到后院去,路易和罗林紧跟在后面。
当走到小仓库门口时,母亲把手指竖在嘴唇上,示意路易和罗林安静,然后轻轻地去叩门。
“谁?”
“是不是妈妈?”
里面传来小兄弟的问话,他们果然在里面。
“是爸爸!”母亲故意压低嗓子,学男人的声音。
“噢!爸爸回来了!”威尔伯和奥维尔同时兴奋地冲出来。
“咦?”
“爸爸呢?”
母亲仍然模仿男子的声音说:“你们两个赶快去把屋子收拾干净。”
孩子们见此状,都大笑起来。
“威尔伯,我知道那一地的东西全是你扔的,以后再这样,我就把它全扔到垃圾桶里去。你知道,爸爸后天就要回来了,要赶快把家里收拾干净,免得让他生气。”
威尔伯立刻表示歉意说:“好,我马上就去,那些都是我的宝贝呀!”
“我也来帮忙。”奥维尔跟着说。
由于收拾威伯尔的宝物,那天晚上的晚餐比平时晚了很久,太阳早已落山了,一家人才坐到餐桌旁用晚餐。
动手改造手推车
莱特兄弟从小就特别喜欢拆弄机器,只要一有破旧机器被他们看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小哥俩都会想方设法把机器拆卸开来,仔细研究一番,否则绝不罢休。
不但如此,莱特兄弟俩还经常把妈妈准备丢掉的破铜烂铁捡起来,巧妙地做成许多新鲜有趣的玩具。
有一次,莱特兄弟二人把一大堆被人家丢弃的橡树果实和旧铁钉捡了回来。妈妈责怪他们说:
“不要再去捡这些破旧的东西啦!你看你们把家里弄得总是乱糟糟的!”
莱特兄弟冲着妈妈做个鬼脸儿,说:
“妈妈,这些是我们的宝贝儿,我们一会儿就把它们安顿好!”
莱特兄弟很快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随后,他们把这些废旧的东西加工制造成许多陀螺玩具,然后分送给邻居的玩伴们。伙伴们得到新奇的玩具,玩得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
此后,这两个聪明伶俐、喜爱创造发明的兄弟,陆陆续续做出了许多令邻居们都倍感惊奇的发明。
而在威尔伯10岁、奥维尔6岁那年,莱特兄弟的爸爸竟然肯把心爱的木工工具借给他们使用。于是兄弟二人便决心要做出另一件更令人惊奇的东西来。
莱特兄弟很早就看中卡莫基先生店门口那辆破旧的手推车。卡莫基先生是专门替人修理各种机械的,他的店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旧机器。这比任何东西都对莱特兄弟具有吸引力。
威尔伯和奥维尔常常没事就往卡莫基先生的店门口去,因为那里是他们兄弟俩最向往的地方。
他们注意到卡莫基先生店里的那辆手推车已经很久了,他们是那么迫切地想拥有那辆手推车。现在他们又有了好工具,经过商量后,小哥俩下定决心来向卡莫基先生买车了。
这一天,莱特兄弟俩冒着凛冽的寒风,踩着泥泞不堪的道路,满怀希望地前往卡莫基先生的店里去试探。因为他们无法确定卡莫基先生的车是否决定出售,也无法确定主人是否会把那辆手推车卖给他们。
两兄弟一走进店里,就亲昵地打着招呼:
“卡莫基叔叔,您早!”
卡莫基先生看到这对小兄弟一早就冒着寒风来到他的店里,便猜想一定又是来看他修理机器的。他笑眯眯地摸着孩子们的头,和蔼地说:
“你们这么早就来看我修理机器呀!”
威尔伯鼓起勇气带头说:
“不,叔叔,这回我们不是来看您修理机器的,而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
“有什么事啊?孩子!”
卡莫基叔叔的口气依然和蔼亲切。
“叔叔,您门口那辆手推车能不能卖给我们?”
“可以,可以,那辆车反正已经坏了,当然没问题。不过你们要这辆车做什么呢?”
“我们想把它修好来用。”
奥维尔天真地说道。
“哦?谁帮你们修理?”
“我们两个自己动手合作。”
莱特兄弟异口同声地说道。
卡莫基先生一脸的惊讶,随即笑呵呵地说:
“听说你们的祖父就是一位制造运货车的高手,没想到你们两个小家伙竟然也有一套。好吧!你们现在就可以把它拖回去了。”
“叔叔,您这辆车打算卖我们多少钱?目前我们身上只有几块钱,先付给您,不够的话,等我们把车子修好,帮人家运货赚了钱以后再来还清,好吗?”
慈祥的卡莫基先生一听,仰起头来哈哈大笑说:
“好孩子,做叔叔的,能拿破车子来骗孩子的钱吗?再说,我常常受你爸爸的照顾而不知道怎样回报。现在我决定把这辆坏车子送给你们,赶快把它推回去吧!”
“叔叔,那怎么可以,白拿人家的东西,回家后一定会挨妈妈骂的。”
威尔伯起先坚持不肯,后来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说:
“这样好了,让我们帮您做点儿事当做补偿,这样就不算白拿您的东西了。”
卡莫基先生看这两个孩子这么懂事,又这么可爱,便频频点头,并笑着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这样好了,等你们把车修理好了以后,利用星期天到镇上替我收集人家不要的坏机器。”
“好的,叔叔,就这么说定啰!”
于是,两兄弟兴高采烈地把那辆破车推回家去了。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
莱特家后院传来了阵阵铁锤敲打东西的声音,两兄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把原本破旧不堪的手推车改造成一部坚固而实用的运货车。
弟弟奥维尔拍手叫好地对着哥哥说:
“再怎么笨重的东西,这部车都可以载运,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帮妈妈做很多事了。”
“当然!不是我们自吹自擂,我们镇上恐怕找不出比它更好的运货车了。”
威尔伯自豪地说。
看了他们修理的运货车,父亲赞叹不已,母亲更是高兴得热泪盈眶。
以后,代顿镇大街上经常出现推着运货车的两兄弟身影。威尔伯和奥维尔推着他们的“杰作”,一边走,一边吆喝着:
“收废铜烂铁唷!”
“损坏的或是不要的机器请拿出来。”
不到半天时间,兄弟俩就已经收了满满一车的旧东西。
莱特兄弟二人吃力地推着满载的旧车子到达卡莫基先生的店门口,卡莫基先生像是发现了什么新鲜事物似的,他惊奇地喊道:
“啊!真了不起!这辆车子被你们改装得这么坚固,真没想到!快,先到后面去擦把脸,把手洗干净。”
卡莫基先生张罗两个孩子吃了点东西,站在车旁仔仔细细地上下左右打量着两兄弟的“杰作”。
“嗯!做得确实很好,要不是我亲眼所见,可不相信是你们两个孩子做出来的呢!我现在替你们在车轴上涂点油,这样走起来就更灵活、更轻便,懂吗?”
“谢谢您!叔叔。”
“叔叔,我们回去了,下次再来帮您运货。再见!”
望着渐渐远去的两兄弟,卡莫基先生为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惊叹不已。
父母的鼓励和引导
威尔伯上小学以后,奥维尔也被母亲送进了幼儿园,因为他在家里东游西逛的,老惹妹妹哭闹。
每天早饭后,奥维尔都很快地收拾好装束,乖乖地与妈妈告别,自己一人去幼儿园。
当然,幼儿园离家很近,妈妈一时离不开幼小的妹妹,也就应允了。
每天到了该放学的时间,奥维尔也总是按时回到家里,天天如此。
当妈妈关心地问他在幼儿园学习情况时,奥维尔总是瞪起圆圆的亮眼睛,大声笑着说:
“一切都很好呀!”
可是,奥维尔从来不说幼儿园里的具体情况。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妈妈偶然路过幼儿园,被一阵嘹亮的歌声吸引住了。她情不自禁地走进幼儿园里,想看看儿子唱歌时的情景,并向老师了解儿子的表现。
“我希望我的儿子在这儿还守规矩。”母亲对老师说。
“什么?”老师吃惊地瞪着她说,“你知道,自从他来过几次以后,我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我还以为你决定把他留在家里呢!”
曾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智的母亲并没有在当晚就责备小儿子,而是不动声色地细心观察了他两天。母亲尾随他的行踪,发现他绕过了幼儿园,去找小伙伴爱德森玩耍。
他们俩正在屋子里摆弄一台老式缝纫机,两个孩子全神贯注用一支羽毛向机器的注油孔里加水来润滑机器零件。
母亲出神地看自己的儿子在拆拆弄弄这些机械,只能无可奈何地摇着头:“唉!5岁的孩子不去幼儿园唱歌,却一个人跑来这个鬼地方摆弄机器,怎么办?如何引导他?是否允许他不上幼儿园?”
几天以后的一个晚上,碰巧密尔顿传教经过代顿市,就顺路回家看望孩子,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进家门了。
当风尘仆仆的父亲真的站在家门口时,迎接他的家人有妻子苏珊及老大路易和老二罗林。
“威尔伯和奥维尔呢?”
父亲环视屋里四周,没看见那两个孩子,便问道。
“别提了,这两兄弟老不在家,威尔伯一大早就出去了,奥维尔被辛斯叫走了。”
苏珊用围裙擦干自己的双手,接过丈夫的行李,向丈夫诉说着。
密尔顿激动地张开双手,将苏珊和两个孩子拥抱作一团,亲亲妻子又亲亲两个儿子,并喃喃地说:
“你们都好吧!快想死我了!”
这时奥维尔与好友辛斯正在卡莫基叔叔家里。因为卡莫基先生专门修理各种机械,店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卡莫基先生为人和蔼,对爱好机械的孩子们尤为亲切。现在正不厌其烦地给奥维尔和辛斯讲机器的故事。
二哥罗林突然从卡莫基家的一扇窗户探进头来,大叫道:
“爸爸回家啰!”
奥维尔一蹦而起,连声喊着:
“再见!明天见!”说着,就出了门。
奥维尔回到家中的时候,父亲正在盘问威尔伯,但语气却充满了慈爱和关切。
威尔伯说:
“安娜婶婶家的缝纫机出了故障,踩起来老是嘎嘎作响,她的孩子来叫我去看看。”
“修好了吗?”父亲微笑地问。
“我看来看去,什么地方都检查过,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只是有的地方生了锈,我就在那生锈的地方涂点油。现在缝纫机踩起来就没有那种响声了。”
“这就对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下决心将它做好,就像你今天修缝纫机那样,要想方设法将它的毛病找出来。”父亲赞许地点点头。
“爸爸!”奥维尔一下扑到父亲怀里。
奥维尔知道爸爸最喜欢自己,因为爸爸常夸自己长得最漂亮,最像妈妈。这时的奥维尔正得意地在爸爸的身上爬上爬下。
父亲一把将他高高举起,小儿子顺手摸着父亲下巴上的胡茬,咯咯地笑了。
“奥维尔,你不去上幼儿园了怎么不和妈妈说呢?”
父亲将儿子放下,用手指刮着他的小鼻子亲切地问。
奥维尔瞪圆了小眼睛,望望爸爸,又望望妈妈,脸羞红了,小手不断摸着爸爸胸前的铜纽扣。
忽然,小家伙伏到爸爸的肩膀上,在爸爸的耳边悄声说:
“爸爸,我讨厌幼儿园,我觉得每天与辛斯上卡莫基叔叔家看机器比上幼儿园有趣得多。这件事我没有事先征得妈妈的同意。我错了。”
爸爸轻轻地抚摩着奥维尔的头发,又瞅了瞅在一旁微笑着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爸爸妈妈希望你们长大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既然你们从小就像外祖父那样对机械感兴趣,我并不反对,不过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向妈妈说清楚。只要有道理,大人都不会反对。希望你们今后注意这一点,好吗?”
正是莱特父母对莱特兄弟这种特殊的教育。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从不逼迫他们去从事父亲的宗教事业。
他们热情地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追求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希望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自己的道路。正是父母的极大鼓励,才使得莱特兄弟在未来的航空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渴望拥有鸟儿的翅膀
“为什么蝴蝶会飞,老鹰会飞,鸽子也会飞,就是我们人不会飞呢?”
莱特兄弟对于飞翔无限向往。
“看啊,天空中的那只老鹰,它飞得多么自由自在!”
威尔伯坐在草地上,对另一边的奥维尔说道。
威尔伯发现奥维尔根本就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低头一看,原来奥维尔正在草地上忙碌着。
“奥维尔,你在草地上干什么呢?快看天上呀!不然就看不到了。”
“哦!哥哥!不着急,我正准备抓一只蝴蝶呢!哥哥,过来帮帮我,多么漂亮的一只蝴蝶呀!我可喜欢了!”
威尔伯满不在乎地说:“蝴蝶有什么重要,你快看天上的老鹰吧!雄鹰才是我们的目标呀!蝴蝶有什么好的,它又飞不了那么高。”
奥维尔往前一扑,一只拳头般大小的黄色蝴蝶,从他的头上飞了过去。奥维尔扑了个空。
“没有,它飞走了。”奥维尔说着站起来往前追去。
“没有,怎么会呢?还在那儿盘旋呢!还可以看到,那里!在东面呀!”威尔伯抬头望着天空说。
等了一会儿,他还是没听到应声,威尔伯觉得不太对劲,他回头一看,只见奥维尔已经去追蝴蝶了。
威尔伯忙喊道:“奥维尔,你别跑那么快,会摔倒的。”
“哥哥!你快来帮帮我,不然就抓不住了。”
“好吧!可是那只老鹰会飞走的。”威尔伯说。
“飞走就让它飞走好了,反正咱们也抓不住它。它飞得那么高,怎么也够不着的。”奥维尔说。
“是呀!”威尔伯回答他说,“要是我会飞就好了,我也飞那么高,一定能把它抓住。”
奥维尔说:“可是你没有翅膀怎么会飞呢?快来,这只蝴蝶又要飞走了。”
威尔伯跑了过来,说:“你的脚步轻点儿,不能扑,不然它又会飞走,就算你那样抓住它,也会把它弄坏的。”
“那怎么办呢?”奥维尔看着他说。
“瞧我的。”威尔伯把他的衬衫脱了下来,轻手轻脚地向那只蝴蝶靠近,等到走到只有一步远了,他把衬衫展开,猛地向下盖去,然后就把那只蝴蝶压在衬衫底下了。
“会不会压死它?”奥维尔看着地上的衣服说。
“不会的,衬衫那么轻,我又没使劲,你瞧,它在这里,它还会动呢!”奥维尔说着,把在衬衫底下扑腾的那只蝴蝶轻轻按住,然后又把它轻轻捉住。
“噢!总算逮住它了,让我看看。”奥维尔赶忙跑过来,看着威尔伯手里的那只蝴蝶说:“它真漂亮呀!”
威尔伯看着手里的蝴蝶说:“它为什么会飞呢?”
“它有翅膀呗!”奥维尔想也不想地回答。
“可是小鸡也有翅膀呀!为什么小鸡就不会飞呢?”
“不知道,也许老师能知道。”
威尔伯说:“老师也不知道,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鸟儿会飞那么高,为什么蝴蝶飞那么低呢?老师就没告诉我答案。”
“他说什么?”奥维尔问。
“他说,这是上帝的安排。可是上帝为什么不让我们飞起来呢?”
“也许妈妈知道答案,我们可以去问问她。”奥维尔回答说。
蝴蝶在威尔伯的手中不停地扑腾,威尔伯说:“你看,它想要飞了,我们不如放了它吧!”
“放了它,多可惜呀!”奥维尔说,“不过逮着也没用,让我来摸摸再放吧!”说着他从威尔伯手中把那只蝴蝶接了过来。“多漂亮呀!瞧它的翅膀,真舍不得放它。”
“还是放了吧!”威尔伯说。
“好吧!”奥维尔说完,把手展开,那只蝴蝶在他的手中稍停了一下,然后一展翅,又飞往草丛中去了。草丛中开满了鲜花,迎风晃动,特别好看,还有好几只蝴蝶在不停地飞着。
威尔伯看着它们,说:“为什么它们不往高处飞呢?”
“因为它们的翅膀没有老鹰的大。咦?你说的鹰呢?怎么不在天上了。”奥维尔抬头看着天上说。天空一片湛蓝,微微有一点儿白云,那只鹰早已不知去向了。
“你看,那边有一群鸽子飞过来了。”奥维尔指着天空说。
“它们飞得多么自在啊!我要是会飞就好了。”威尔伯对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很是向往。
“是呀!你看蝴蝶也会飞,鹰也会飞,鸽子也会飞,就我们俩不会飞,真没劲,哥哥!我们也想法飞起来吧!”奥维尔说。
“要想在天上飞,除非我们自己有翅膀。”
“那我们做一个不就行了吗!我们可以找一些鸟的毛,用它们的翅膀来做一个。”奥维尔天真地说。
“这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大的翅膀呢?鸽子的翅膀也没有那么大。就算是老鹰的翅膀,也不够做成我们人这么大的。”
“我们回去问问妈妈吧!她会有办法的。”在奥维尔心中,妈妈是无所不知的,有不懂的问题只要问妈妈就可以解决了。
“好吧!”兄弟俩高高兴兴地一同回家去了。
期盼父亲的礼物
莱特兄弟的父亲密尔顿·莱特,常年都在附近的村镇进行传教活动,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所以每一次密尔顿回家的时候,都成了一家人的节日。
密尔顿每次回家都会选一些礼物送给孩子们,所以威尔伯、奥维尔与妹妹凯特经常向妈妈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
一天,莱特兄弟和凯特正在房间里摆弄一个新的玩具,这个时候妈妈进来告诉他们说:“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爸爸要回来了。”
“真的吗?妈妈!”
“是的,刚才镇上的传教士带来了爸爸的口信,说你们爸爸今天中午就能回来了。”
爸爸要回来看望他们,威尔伯三人可高兴坏了,于是他们一直盼望着,盼望着,计算着爸爸回来的时间,调皮的弟弟奥维尔更是时不时地跑到门口去张望着,希望爸爸能早点儿回来。
时间在孩子们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父亲终于回到了家中,当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父亲的身影一出现,孩子们便跑出来迎接了,争先恐后地问候着父亲。
“爸爸!”
“爸爸您回来了!”
“妈妈快来,爸爸回来了!”
“啊!你们都长高了。”
父亲笑呵呵地分别吻着威尔伯、奥维尔和凯特的脸蛋儿。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都听妈妈的话吗?”
“我们都听妈妈的话。”孩子们说。
“是啊!他们都很听我的话,都有进步呢!”听到孩子们欢呼的母亲也出来了,在旁边高兴地对密尔顿说,“好啦!孩子们,现在,让我们来为你们爸爸的平安回来给上帝做个祷告吧!”
父亲密尔顿站起来开始祷告,母亲和孩子们也低下头去,和父亲一起默默祷告。
祷告刚刚结束,威尔伯和奥维尔兄弟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父亲的双手说道:“爸爸!有没有买东西给我们?”
父亲哈哈大笑道:“当然有了,不过威尔伯、奥维尔,你们要学会谦让知道吗!要懂得照顾你们的妹妹。”
“知道了,爸爸!”
父亲坐了下来,指着自己背来的大箱子对威尔伯、奥维尔和凯特说:“你们猜猜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密尔顿一边说,一边解开箱子的带子。
“爸爸,是什么?”
“这么大的箱子装着,一定不是普通的玩具。”
密尔顿笑着将一个包裹送到女儿凯特的手上说:“孩子,这个是给你的礼物,快打开看吧!”
“呀!好漂亮的洋娃娃,眼睛还一睁一闭呢,真好玩!”凯特高兴极了。这是她的礼物。
站在旁边的威尔伯和奥维尔,脸上呈现出一副期待的神情,密尔顿看了他俩一眼,笑着从箱子里取出一个非常精致的方形盒子,交到威尔伯手中,说道:“给!这是给你们兄弟俩的,你们一定猜不到,它会让你俩大吃一惊的。”
威尔伯满脸疑惑地打开盒子,奥维尔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眼睛都没眨一下,屏气注视着这个盒子。
“咦!这是什么东西?”
兄弟俩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盒子里装着一种在弯曲的竹子上用红绿色纸做成的奇妙东西,兄弟俩以前从未见过这种东西。
“来,让我告诉你们。”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从盒子里面将东西取出,原来那是一只纸做的蝴蝶,软木做的头部,一双漂亮的大翅膀是用细竹子编成的,外面糊上美丽斑斓的彩纸,就变成了这只美丽的纸蝴蝶玩具了。
父亲把“蝴蝶”拿在手中,对他们说:“它看上去像是一只蝴蝶,它的真名叫飞螺旋。来,爸爸先玩给你们看看。”
父亲的手里放着一个被手帕遮盖的东西,然后他把礼物抛给他们。
那个像蝴蝶一样有着两只大翅膀的东西并没有落进他们的手里或者掉到地板上,而是升上了天花板,在房子的上空呼哨呼哨地飞了好几圈才落下来。
威尔伯惊呆了,怔怔地望着那只会飞的纸蝴蝶。奥维尔则拍手雀跃着,并跑进厨房拉着妈妈出来看热闹。
制作会飞的纸蝴蝶
父亲从地上捡起那只刚落地的纸蝴蝶,对大家说,“这个飞螺旋是一个叫阿尔方斯·佩诺的法国人发明的,它是用软木、竹片和薄纸制成的。”
“它十分轻巧,只要拉紧橡皮筋,就能给它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它在空中飞行好几秒钟。”
父亲用左手拿着纸蝴蝶的腹部,右手拉紧藏在腹部的橡皮筋,说道:“只要转50次,下面的橡皮筋就绕紧了。只要你一松手,橡皮筋就立即放松还原,它就会飞起来了。”
父亲的话音刚落,纸蝴蝶又嗡嗡地在房子上空飞起来。
父亲带着钦慕的口吻继续对孩子们说:“阿尔方斯·佩诺,这个在短短一生中经常生病的科学家,早在1871年就发明了各种类型的玩具飞行器,包括直升飞行器和水平飞行器,同时他还是用橡皮筋提供动力的创始人!”
威尔伯和奥维尔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东西。他们原先以为只有鸟和蝴蝶什么的有翅膀的动物,才能在天空飞翔。可是,现在这只人工制做的飞螺旋玩具,却也能够飞起来。这给他们的头脑带来很大的冲击。
“爸爸,既然人能做出玩具飞行器,也能做出载人的飞行器吗?”奥维尔极富想象力的天真的问话使得父亲吃惊不小!
“爸爸,假如我们身上也装上一对翅膀,不就可以像鹰那样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吗?”威尔伯大了几岁,提出的想法虽说奇怪,不过也有点根据。
凯特听到两个哥哥说人会飞,于是将两只小手伸直,像鸟一样在房子里兜圈圈。
爸爸想了想,开始向两个孩子讲开了有关人类渴望飞行的故事。
“你们小时候不是从外祖父那里听说过魔毯的故事、乘坐飞扫帚的女巫、波斯国王卡考斯将几只雄鹰套在他的御座上让雄鹰带着他在空中飞行的故事,还有波兰贵族、黑衣魔术师特瓦尔多夫斯基骑在雄鸡背上飞到月亮上去的故事吗?”
两个孩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还有许多著名的传说”,爸爸接着讲道,“那不勒斯有个工程师叫代达罗斯,他与儿子伊卡洛斯被国王监禁,为了逃出来,他们用蜡和羽毛为自己制造了翅膀。”
“他们成功了,父亲飞回了那不勒斯,但儿子伊卡洛斯对自己的飞行实践欣喜若狂,将父亲的忠告抛在了脑后,而飞得离太阳太近,致使蜡熔化,羽毛翅膀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坠海身亡。”
“还有中国在公元前就用风筝作为作战工具。18世纪载人的大风筝在东方就已很流行。1503年意大利学者丹蒂就用鸡的羽毛自制成翅膀试验飞行,结果摔了下来。”
“那段时间不少人用自制翼的方法飞行,结果都坠落身亡。在1784年,一个叫热拉尔的法国人设计了一架单翼机。在别的国家,热气球作为航行工具也成功地升上天空。”
“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阿尔方斯·佩诺,他在1871年就制造出一架用橡皮筋带动的单翼模型机,对机翼和尾翼作了精心安排,使模型机有了稳定性。”
“随后他又试验出两架单翼机,虽然没完全成功,但他设计的机身有封闭座舱、操纵杆等,可惜后来他自杀了。孩子,爸爸的知识有限,我刚才说的,书上都有,你们多读点书,会得到许多的知识,要知道,世界大得很呀!”
爸爸这番话像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威尔伯和奥维尔的心里。这一对兄弟从中受到了启发,开始动脑筋思索一些问题。
威尔伯兄妹三人一有空就玩这只纸蝴蝶,而且百玩不厌。他们替换着绕橡皮筋,到外边去放飞。
各种各样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之中,奥维尔的头脑一向聪颖敏捷,又善于观察,而威尔伯则是心灵手巧。
父亲常对母亲说:“威尔伯是个物理学家,奥维尔是个发明家。要是他们兄弟俩密切合作,说不定会弄出什么大名堂的。”
密尔顿的看法是正确的。
素来喜欢动脑筋、爱思索问题的奥维尔找来了哥哥威尔伯,说道:“哥哥,我们按照这只蝴蝶做一只更大的蝴蝶怎么样?说不定它还能飞得更高更远呢!”
威尔伯听完,点点头同意了。于是,兄弟俩就开始兴奋地进行他们的试验,看看那样的纸蝴蝶会飞得怎么样。
他们马上动手找材料,翻箱倒柜地拿出工具,开始削竹子糊纸张,没过多久,就做成了一个比父亲买的大一倍的纸蝴蝶,橡皮筋也多了一倍。
威尔伯聚精会神地绕橡皮筋,举手把它往空中一放,蝴蝶果然飞起来了,而且飞得更高,时间更长了。
“太棒了!奥维尔!”
“是的,哥哥。”奥维尔开心地答应着,他说道:“也行,我们应该再做一个比这个更大的蝴蝶。”
当纸蝴蝶落下来时,莱特兄弟决定做一个更大的蝴蝶,有了第一只蝴蝶的成功,他们信心百倍。兄弟俩立即动手,这次他们选用了更粗的竹篾,做成一个更大的蝴蝶,橡皮筋也增加了。
蝴蝶做好后,兄弟俩偷偷地在院子里试验。只见它飞起来后,并没有上升,反而“啪”的一声栽了下来。
“奇怪,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呢?”
兄弟两人疑惑不解,研究了半天,奥维尔认为翅膀不够大,威尔伯则认为要再多一些橡皮筋。兄弟俩根据自己的判断,改进了纸蝴蝶,加多了橡皮筋,又把翅膀加大了,但是结果依然是失败了。
莱特兄弟并不气馁,威尔伯说道:“一定是我们什么地方没有做好,弟弟,这一次我们重新做一个。”
兄弟俩放下原来的那个蝴蝶,又动手重新做了一个比原来更大的蝴蝶,但是奇怪的是蝴蝶的体型越大,就越是不能飞了,这让俩兄弟郁闷不已,只好去请教父亲。
父亲知道了两兄弟竟然能够做出比买的蝴蝶大一倍的玩具,很高兴地夸奖道:“哦?这个是你们做的吗?做得很不错呀。”
奥维尔一脸疑惑地问道:“可是,爸爸!为什么我们做得越大,它就越不能飞了呢?”
父亲解释道:“那是当然的。小小的纸蝴蝶,可以借助橡皮筋的力量,飞上天空。现在你们做的蝴蝶体积大,重量也不轻,单靠橡皮筋的力量是升不上天空的。”
父亲的解释让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体积增大了,飞行的动力并没有同样地增加到两倍或者三倍以上。
虽然知道了失败的原因。但是,一个更大的疑惑出现在了兄弟俩心头,他们都在思索,橡皮筋的力量不够,那么应该用什么做动力才能把纸蝴蝶送上蓝天呢?
从风筝得到的启发
莱特一家居住的代顿市有一种风俗,每逢春季,大家都喜欢放风筝,彼此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高,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更浓。
莱特兄弟下决心制作一只漂亮精美的风筝去参加比赛,争取飞得最高。威尔伯和奥维尔先是弄来一些竹子,把它们削得细细的,然后把这些竹片扎成各种形状,糊上纸。最后,威尔伯还在纸上画上星条旗或各种鸟类图案,涂上五颜六色的色彩。
比赛开始了,许许多多的少年们集聚在一起,放飞他们各自的风筝。阳光和煦,春风荡漾,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威尔伯手拿线轴,轴上卷好了一圈圈的坚韧的细线。他对奥维尔说:“你拿着风筝,当我说好的时候,你就放手。”
威尔伯察看了一下风向,喊了一声“好”,便顺着风势一个劲儿地往前跑。风筝随风上升,慢慢地越升越高,奥维尔兴奋得高声大喊,边叫边跳,高兴极了。
他们的风筝,过了不长时间,就超过了其他的风筝,渐渐成为飞得最高的风筝,赢得了同龄少年朋友们的一片喝彩声。
“加油,威尔伯!”许多孩子和奥维尔一起叫喊。
许多孩子便围着威尔伯问:“威尔伯,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的风筝能飞得比我们的高吗?为什么我们怎么赶都赶不上你的呢?”
“因为我和奥维尔做风筝的竹篾细,体重较轻。”威尔伯兴奋地回答道。
等到孩子们都离开之后,奥维尔问道:“哥哥,风筝在逆风的时候被吹成弓形,反而上升得更快,这是什么缘故?”
“这我也搞不清楚。”威尔伯回答不了弟弟的问题,年幼的威尔伯还不懂得曲面比平面更具浮力的道理。
由于威尔伯和奥维尔的风筝不仅美丽耐用、坚固,而且飞得高,所以每当春季来临时,邻近的许多少年都来向他们请教。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些风筝出售,一个春季也能赚到不少零用钱。
有一天,威尔伯和奥维尔在外面放风筝玩累了,就躺在像地毯似的绿草上休息,看到有两只老鹰在天空翱翔。
“啊!你看,那老鹰多自由,要怎么飞就怎么飞,完全随心所欲,假如我们也能像老鹰那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那该多好啊!”威尔伯对躺在旁边的弟弟说。
“人也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吗?”奥维尔对哥哥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很惊讶,不禁反问一句。
“假如我们身上也装上一对翅膀,不就可以飞起来了吗?”威尔伯解释着。
“对!只要装上一对翅膀,人就可以像鸟一样到处飞翔了。”
奥维尔的话还没说完,远处传来大哥喊他们回去吃晚饭的声音。充满幻想的两兄弟,站起身来,拿着风筝,往回家的路上奔去。
在吃晚饭的时候,奥维尔把哥哥威尔伯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引起了路易和罗林的大笑。
“人怎么能飞上天呢?简直是痴人说梦!”路易断然地予以否定。
“鸟有翅膀,所以才能飞,人的身体这么重,即使装上翅膀,也飞不上去啊!”罗林附和着说。
倒是母亲非常理解她的威尔伯,她知道,威尔伯从小就喜欢各种机械,又富有想象力。虽然飞上天空的想法似乎有点儿荒谬,不过威尔伯的想法不无道理。
威尔伯只是低着头吃东西,一句话也没说,但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梦想,希望能飞上蓝天,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制作新爬犁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盖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孩子们欢快地玩着,在他们的身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滑过。
威尔伯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奥维尔噘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
威尔伯和奥维尔的父亲密尔顿总是外出传教,没有时间给他们做爬犁,而且即使他们的父亲不外出传教,在家的时候,也会忙着教会的事,还是没时间去制作爬犁。
威尔伯和奥维尔只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别的孩子玩,自己干着急。开始的时候他们帮别的小朋友们推爬犁,这样别的孩子休息时,就会叫他们去玩一玩爬犁。当莱特兄弟玩到高兴的时候,人家就把爬犁要回去了。
“奥维尔,咱们回家去吧!”威尔伯喊着弟弟一块回家去。
“哼!真没意思。这么大的雪,咱们没有爬犁玩。”奥维尔一路上小声嘟囔着。
忽然,奥维尔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爬犁吧!”
威尔伯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找妈妈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早早地回来了。妈妈惊讶地问道:“怎么啦?你们怎么不在外边多玩会儿呢?是不是和其他孩子吵架了?”
威尔伯一脸不高兴地说道:“妈妈,别的孩子都有爬犁玩,我们有什么可玩的呢?”
“那有什么办法呀!你们的爸爸不在家里啊!”妈妈一脸无奈地说道。
“妈妈,咱们自己动手做个爬犁吧!”奥维尔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回家的路上他和哥哥就说好了要动手亲自做一个好爬犁去玩。两兄弟用渴望的眼睛看着妈妈。
“好哇!孩子们。”妈妈笑着答应了。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动手玩这玩那,喜欢制作一些东西。她相信威尔伯和奥维尔能够在自己的指导下制作一个好爬犁。
于是,兄弟俩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急,不急。工具和木板现在还用不着。咱们要在做之前做一件事,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事呢?”妈妈笑着阻止了迫不及待的兄弟俩。
小时曾在爷爷的车轮作坊看见设计图纸的威尔伯脑中灵光一闪,说道:“妈妈!是先要设计一下爬犁的模样。”
“说对了。威尔伯,你先去把纸、笔和格尺取来,咱们设计一下爬犁的结构样式。然后呢!你们就照着这个样式去做,就好了。”妈妈胸有成竹地说。
弟兄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你们想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爬犁呢?”妈妈和蔼地问他们。
威尔伯说道:“我想要约翰那样的,他的很高大。”
“不,哥哥。应该是布莱特那样的,他那个滑得很快。”奥维尔不同意哥哥威尔伯的观点,他希望设计成布莱特的那个样式。
妈妈听他们说完了约翰和布莱特的样式,就吸取他们的爬犁的各自优点,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这个爬犁由于借鉴不同样式,而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什么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奥维尔对纸上画的爬犁样式有些不满意。
“奥维尔,你错了,并不是爬犁越高就跑得越快。”妈妈又对他们解释道:“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爬犁的这个样式,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在风刮得很厉害的日子里,迎着风前行,你们会感到费力是吧!玩爬犁也是这样。爬犁下滑时也会遇到风的阻力,设计得矮一点就能跑得快一点了。”
威尔伯和奥维尔兄弟俩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奥维尔,你去把木板拿来!”威尔伯一边看图纸,一边紧张有序地指挥着,奥维尔欢快地答应着,兄弟俩非常积极地干起活来。妈妈在旁边看着,见他们齐心协力地干着,心里也充满了愉悦。
“咚咚!咚咚!”小仓房里传出干活的忙碌声,兄弟俩忙碌了一天,一个很别致、很结实的爬犁静静地放在小仓房里,威尔伯和奥维尔满怀喜悦地看着这个由他们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爬犁。
“孩子们。祝贺你们,你们干得非常漂亮!”妈妈非常高兴地称赞道。
“妈妈,不单单是这样,你看,我们在做的时候……”威尔伯指着爬犁的两条腿说。
“哎呀!这是怎么弄的?你们涂上了什么?怎么这样光亮?”妈妈满脸惊奇地问道。
奥维尔一脸自豪地说道:“妈妈!这是我们用蜡烛蹭过的,这样一来,爬犁运动时就会遇到更少的阻力,也就能跑得更快了。”
妈妈发自内心地表扬道:“你们进步真快,竟然能够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快去外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吧!”
莱特兄弟满心期待地把爬犁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画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
“你们看看,谁家的爬犁这么丑啊!”
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爬犁行不行,好不好,比过就知道了。你们谁敢和我们比赛!”
“好,比赛就比赛,谁怕谁!我先来。”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孩子们在山冈上把爬犁排成一排,一起开始比赛。
口令一发,许多爬犁就一起从山冈上滑了下来。威尔伯的爬犁一马当先,冲在最前边。渐渐地,他们把别的小朋友的爬犁远远地甩在后面,第一个冲向终点。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了,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
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勤于制作小玩具
秋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在收获的季节里,各种各样的瓜果都可以饱餐一番。威尔伯和奥维尔兄弟俩尽情地享受这收获的喜悦。他们在玩耍时捡来了许多熟透掉落在地上的胡桃和橡子。回到家里,他们把胡桃、橡子分别排列起来。
脑筋灵活的奥维尔说:“哥哥,我们能不能将这些硬壳的果实,做成有趣的玩具呢?”
听到弟弟这么一说,威尔伯深思了一会儿,突然,他转身往仓库奔去,边跑边对弟弟说:“奥维尔,你先等着,我去拿工具。”
不一会儿,威尔伯手里提着他的小小工具箱来了。
“喏!你看,我用一根铁钉钉在上面,不就成了一个陀螺了吗?”威尔伯边说边拿起一个橡子,比画给奥维尔看。
陀螺很快就做好了,威尔伯把它递交给奥维尔说道:“你试试看。”
奥维尔接过哥哥自制的玩具,手指捏住钉子,用力旋转往地下一放,陀螺只转了几圈就倒了下来。
威尔伯见状,若有所悟地说道:“我知道了,陀螺的上部都是平的,我应该把它削平才对。”随即,他又选了一个较大的形状好的橡子,先用小刀将上端削平,然后再钉上钉子,改良的陀螺完成了,他又交到奥维尔手上,让他去试转。
这一次,果然转得又快又稳,弟兄俩高兴地拍手大叫。他们一口气做了许多陀螺,送给了身边的小朋友们。
在冬季来临之前,威尔伯和奥维尔制作了一个轰动附近村落的雪橇。兄弟俩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然后他们到卡莫基先生那里要来了一些废料,就动手制作起来。他们制作的雪橇可以自由转向,在雪地上滑行时,能够按照操作者的意向滑行。
这个雪橇的制作,引来了人们羡慕的眼光。邻居们都知道这两兄弟中的哥哥心灵手巧,喜欢搞创造发明。弟弟思绪敏捷,哥哥动手制作东西。这哥俩无论做什么事都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听到邻居们的夸奖,母亲心里非常高兴。母亲把邻居们的夸赞告诉了丈夫密尔顿,密尔顿听了,微笑着说:“这两个孩子都对机械感兴趣,最难得的是,他俩在一起时,始终是亲密无间,因此才能制作出那些精巧的玩具。我看,他们的兴趣,多半是来自他们祖父的遗传。”
莱特兄弟的祖父丹·莱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擅长打造载货车,在当时,这种载货车是搬运农作物和装载其他货物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
莱特兄弟经常到制造车轮的爷爷那里去玩。爷爷的车轮作坊里有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东西。莱特兄弟二人总是东看看,西瞧瞧,并且不时地玩这玩那。
“哎,不能碰,这个不能碰,危险!别割着手呀!”
每当威尔伯和奥维尔玩作坊里的机器工具时,爷爷都要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当爷爷休息时,爷爷便告诉他们各种器械的名字及用途,还告诉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小兄弟俩听得可有滋有味了,聚精会神地听爷爷讲。
莱特兄弟俩听着爷爷的话,看看爷爷干活,可是,他们心里也很想亲手去玩一玩,动手削割木板。
爷爷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指着旁边的削割余下的边角料,对他们说:“哈哈。就知道你们想玩,把这些小木块给你们吧!到旁边自己玩去吧!不过不要在机器前玩。”
兄弟二人就在作坊的一边玩起来,他们把这些小木块当积木玩。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快要吃晚饭了,这个时候妈妈来了。
“妈妈!妈妈!这房子向上怎样盖呀?”
奥维尔想让妈妈为他出个主意。
“你看应该怎样盖呢?要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
妈妈总是这样,她面对孩子们的请求,总是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动手做。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引导他们,启发他们。
奥维尔把手从盖得很高的房子上挪开,喊叫着:“妈妈!这样。您看,我盖好了。”
“妈妈,我盖的房子才是漂亮好看又坚固的房子呢!”看见弟弟盖好了,哥哥威尔伯也在妈妈面前炫耀着。
“你们两个盖得都不错,各有各的特点。要是你们两个人合起来,我看呀!一定会盖一座又大又好的更漂亮的房子的。不过现在,我们该吃饭去了。”
在家中的时候,兄弟二人就喜欢摆弄一些旧钟表,把它们拆开来看,再装回去,妈妈也并不怎么反对。每当父亲回家的时候,就成了哥俩的节日,他们快乐地问这问那,而父亲也总是非常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从不呵斥他们。这是一个快乐温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