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的晚年

当你觉得混乱时,请保持高度,因为没有人跟天空相撞过。——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病逝

莱特兄弟除了从事飞机设计与制造研究外,他们两人还十分关心飞机给人类带来的实际用途,不断地向政府宣传航空的利益。

在政府要员中,邮政部长希区可克是最肯听取莱特兄弟建议的。他派陆军上尉倍克和奥比顿到莱特飞行学校上课学习,然后在隆格岛的米纳奥拉邮局和纳苏比迪飞机场之间,试飞了一周的邮件运输工作,虽然只飞行了9千米的距离,却也充分说明了飞机的一项重要功能,利用航空来投递邮件。

此外,军事上的用途也正在被开发利用,墨西哥叛乱的时候,就曾经利用过飞机在敌人上空做侦察工作,为美军平叛立下了赫赫功劳。

伴随着飞行事业的蓬勃发展,飞行事业这个时候也由个人的草创发展为有组织的工业生产阶段了。

由于这种企业化的经营方式,需要充分的设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所以没有充裕的资金是办不到的。因而,各国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航空事业,都专门拨出巨款,用于资助飞行研究。

当时的欧洲,世界大战的气氛越来越浓厚。1911年,意大利和土耳其开战。1912年又发生巴尔干战争,国际间的关系日趋复杂紧张,彼此剑拔弩张,竞相发展新式武器。在这种形势之下,飞机就已被考虑用于军事方面了,飞行研究也就格外受到重视。

英国政府曾拨出300万英镑制造了100架军用飞机,法国和德国也编列了2500万元的军事预算,用来研制400架飞机和30艘飞艇。

美国远在大西洋彼岸,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素来保守,也就没有必要去拨巨款大力发展这种危险性极高的飞行器研究。

莱特兄弟关心国内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对此情况忧心忡忡,有一天,威尔伯对弟弟奥维尔说:“美国和战火激烈的欧洲各国,远隔着大西洋,只要不主动参战,还是可以享受一段太平的日子,但是航空事业的发展,是时代必然的趋势,我们的政府表现却很冷漠,一点也不热心,航空预算才区区43万美元而已!眼看就要被别人赶上去了。”

“我们并不是想借战争来推动这种事业。但在和平用途上,政府也应该加以重视才行,比如说,递送邮件啦!发展交通啦!都是很有前途的啊!”

“政府和民间的企业家都不愿投资,真是让人忧心啊!”

1912年,美国各地普遍经济不很景气,很多工业都已陷入瘫痪状态,实业家的投资意愿很低,对于航空事业这个高危险的事业,实在是缺乏兴趣。

政府既不愿拨款补助、奖励,民间企业家又缺乏投资意愿,莱特兄弟也无可奈何。

在长期的劳累和忧虑下,威尔伯终于病倒了。1912年的春天,威尔伯突发高烧,医生初诊认为是消化不良,开了一些药物,叮嘱休息一两天就会好的。

可是接连好几天,他都在高烧不退,且越来越严重,病中他还关心着专利权的问题,口中喃喃自语:“飞机是我发明的。”

热度始终未退,奥维尔和凯特慌了手脚,急忙打电话叫来了医生,经过医生的复诊,确认是伤寒,医生嘱咐必须好好休养,不可乱吃东西,否则会引起肠出血或穿孔性腹膜炎,那样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兄妹两人听后,忧心如焚。凯特更是在旁边细心地看护。可是,威尔伯的病情,丝毫没有起色,反而更加沉重了。

奥维尔不禁悲伤地跪了下来,向上帝祈祷:“上帝啊!请保佑我的哥哥早日康复吧!没有他我如何继续飞行的工作?”

可是,威尔伯热度始终未退,全身倦怠,头痛脚痛相继出现,且有腹泻现象,身体一天天地衰弱了。

最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12年5月29日清晨,威尔伯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了。这位毕生献身于飞行事业的伟大发明家,正值45岁的英年,就溘然离世。

回首威尔伯过去45年的生涯,那无异于一场艰苦奋斗的历史。威尔伯的一生都献给了发明飞机的事业。

威尔伯为1903年以后的人类,带来了难以计数的利益,而他的一生却像牧师一般,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甚至终身未娶,一生奉献给飞行事业。他自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永不更改。

“威尔伯哥哥,是一个诗人,始终坚持着目标,为理想而奋斗,从无到有,创造了一番伟业。”

这是凯特安慰哥哥在天之灵的一番告白。

当威尔伯逝世的噩耗传出去以后,美国上下,乃至于全世界,对于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溘然长逝,无不哀伤不已。上自总统、政府机关的首长、金融界的大亨、社会的知名人士,以及航空界的人们,所送的悼词和花圈堆积如山,葬礼在他父亲密尔顿服务过的小教堂举行,葬礼过程简单、隆重,正符合威尔伯俭朴而又寡言的个性。

当哥哥威尔伯逝世之后,奥维尔不免有孤独之感。回想兄弟二人自幼相处在一起,彼此有相同的爱好,放风筝、办报纸、开自行车店、研究滑翔机、建立莱特飞机公司,都是两人携手合作、共同研究,而现在,哥哥撒手人寰,从此天人相隔,真是让人悲痛不已!

但是,一想到哥哥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业,奥维尔不得不强抑住悲伤,力图振作起来。

专利权的诉讼案未决,和史密斯尼安研究所的争执也没有定论,飞行学员的飞行训练,莱特飞机公司的业务发展,在英国新的一家莱特工厂也即将成立等,都需要奥维尔一肩承担起来。奥维尔只能忍住悲伤,力图振作。

一号机回归祖国

1914年,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竞相制造新的武器,而作为航空领域的飞机一下子水涨船高,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利器。

世界大战交火正热,这时,奥维尔一直住在华盛顿,和史密斯芬尼安协会理事长沃尔克特博士交涉“谁是飞机发明人”的问题。

奥维尔以平静的语调对这位50多岁的博士说:“我现在宣布,我们兄弟两人才是最早发明飞机的人。”

“可是……”

“没有可是,对于贵会支持蓝格利教授一事,我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我不能沉默。”

“莱特先生,很抱歉!我会绝对承认蓝格利是最早的飞机发明人。”

这个协会认为,1891年蓝格利博士就发表了有关空气力学的论文,1896年,他又制作了一个转动的试验台,以模型来做试验以印证他的理论,并获成功,这些都是确凿不移的事实。

1903年10月,蓝格利向议会提出研究制造飞机的提议,而获得国会批准,得到了一笔研究补助费,他制造了一架可以载人的飞机。

在莱特兄弟举行飞行试验前的两个月,蓝格利选定在弗吉尼亚的波多马克河上做飞行试验,但由于飞行装置有问题,而使整个飞机坠入河中而失败了。蓝格利的这次失败,后来成为众人的笑柄。

国会也曾有个别议员对此大加批评:“国立机构的史密斯苏尼安协会,到底为什么?怎么会收容这样一位梦想家?”

议会拒绝再次出资支持飞行试验研究,蓝格利也在失望中离开了人世。

可是,当由莱特兄弟开创的飞行事业有所成就时,有些人竟又提出了蓝格利博士,认为他是飞机发明人。

史密斯苏尼安协会称蓝格利失败的原因,在于设备问题,而不是理论上的错误,所以他们认为这项发明应该属于蓝格利博士。

协会把蓝格利的机体重新整修,收存在史密斯苏尼安协会中,机前的告示牌写着:“世界第一架载人升空的飞机。”

奥维尔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有一天,他质问该协会的负责人沃尔克特博士,说:“姑且不论蓝格利博士那次飞行失败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但是连续试飞两次,都没能起飞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现在,你们协会把他那架不能起飞的机体陈列出来,供人参观。为什么我们真正载人飞行的飞机,不能在你们这里陈列展览?这样做,公平吗?”

“奥维尔先生,这是我们协会所作出的决定,我个人无权做主,请原谅。”

奥维尔眼看谈判毫无进展,与协会的多方交涉也毫无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怒之下,离开了华盛顿,在返回代顿家乡回家途中,他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奥维尔回到代顿市以后,立即把当年在基蒂霍克首次载人起飞的“莱特一号”机体,拆卸装箱,运往英国。

伦敦的南安普顿科学博物馆立即欢喜地接纳了它,并把它重新装配,陈列了出来,飞机前的导示牌上写着:“首先利用发动机的力量,做人类最初载人飞行的飞机——莱特一号。”

一时观者如潮,人们纷纷前来看这架最早带人升空的飞机,感受当年它第一次升空产生的震撼。

这架飞机经过长久的岁月,翼布都褪色了,机翼两端也低垂了下来。

在飞机里面,还有两个类似莱特兄弟的假人,趴在机翼下面,手握操纵杆,做控制飞机起飞的动作。

奥维尔看见之后,不禁感慨道:“虽然不是在美国陈列,但是一号机总算是有个归宿了!哥哥。你在天之灵,也该安息了!”

“莱特一号”机在伦敦博物馆陈列展出的消息一传到国内,美国舆论大哗,在第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舆论纷纷指责史密斯苏尼安协会的自私行为,认为它有违科学精神,要求他们公开向奥维尔道歉,并尽快把“莱特一号”机运回美国,在显著位置展出。

但是,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莱特一号”继续流落在异乡,前后时间长达20年之久,直到1942年,“莱特一号”才重回祖国的怀抱,受国人永久瞻仰。

当时,欧洲各国战争激烈,飞机成为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新式武器,所以,飞机制造和相关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由于这种需求加大,各国自己生产的飞机,已供不应求。美国一些金融资本家看好这一产业,纷纷投资于航空工业,使美国一度不受重视的航空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航空事业突飞猛进

自从哥哥威尔伯病逝以后,奥维尔感到孤独无依,在身心俱废的情况下,他萌生了退休的念头。

专利权的问题已经解决,美国的经济也已复苏,重现繁荣景象。公司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奥维尔觉得自己也到了退隐的时候了。

奥维尔决定让出全部股权,把莱特兄弟公司交由别人去负责。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他宣布将让出全部的股权,在场的股东人员全都惊讶不已,纷纷挽留奥维尔。

“奥维尔先生,您还年轻,为什么这么早就想退休?目前美国的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航空事业更是前途无量,我们正需要您的领导,请打消这个念头吧!”

这一席话,代表了每一位董事的心愿。全场都为之鼓掌赞同。

“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已经感到很倦怠,我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无法应付公司繁杂的事务。我和各位相处多年,感情上自然恋恋不舍,可惜的是我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各位股东代表极力挽留,但是,奥维尔去意已定,在无限伤感的气氛下,奥维尔和股东代表们含泪告别。

这样一来,奥维尔无事一身轻,他独自一人来到郊外散步,不时抬头仰望天空。飞鸟、白云和童年时所见的一样,似乎毫无改变,但是,人事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消逝无踪!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而自己的哥哥却与世长辞,自己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之间就走到了哥哥的墓地。奥维尔在墓前,对长眠地下的哥哥默默地祈祷:“哥哥!专利权的诉讼案已获得胜诉,最早的飞机发明人也已有定论,莱特飞机公司的业务更是蒸蒸日上。这些都足以告慰哥哥的在天之灵。亲爱的哥哥,安息吧!”

祈祷完毕,奥维尔感觉多年来郁结在心中的一块疙瘩消失了,全身一阵清爽,步履轻松地走回了家中。

有一天,莱特公司董事会成员佛烈曼来到奥维尔家中,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奥维尔先生,现在您最关心的专利权问题已经解决,没有别的烦心事了。请您回到公司来吧!公司非常需要您的参与。公司的董事们一致同意,愿意把95%的股权给您,只请您回来主持大局。”

“最近我的健康情况不太好,恐怕无法担当公司里的繁杂的业务,敬请原谅。”奥维尔借口推辞说,他十分不想回去。

“莱特先生,现在卡提斯创办的卡提斯飞行公司,发展迅速,订单增多,在航空工业界大有凌驾咱们公司之上之势。为了莱特公司的发展,还请您出来帮忙呀!”

当时卡提斯飞机公司发展很迅猛,已经将莱特飞机公司挤压下去,在这种情况之下,董事会一致认为,持有飞机专利权的奥维尔非亲自出马不可。

佛烈曼看奥维尔还有些犹豫,就接着说:“先生您到公司后,可以不去负责具体的公司业务,只要以顾问的名义重回公司就可以!”

经不住佛烈曼一而再地劝说,奥维尔终于答应道:“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奥维尔接受顾问一职以后,首先出马和辛普莱汽车公司等几家大企业的董事长进行商谈,邀请他们加入莱特公司,使公司的资金越来越雄厚。

接着,他又和洛杉矶制造飞机的格兰·马汀公司合并,成了莱特·马汀公司。同时,又购买了法国优良发动机斯巴诺伊萨的制造权,突破了发动机制造上的种种难关,自行研制开发了一千多台具有优越性能的发动机。

由于这些方案的成功实施,莱特公司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产品也越来越精良,在美国国内已经首屈一指,居于龙头地位,也大大超过了卡提斯公司,无人能与之匹敌了。

从当时航空业发展的情形来看,发动机的马力,将越来越大。董事们一致主张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以多少马力为目标呢?

“现在航空界最需要150马力的发动机,所以应该抓紧制造这一类型的设备。”

“不!150马力远远不够,将来肯定是200马力的时代,所以应该补充这一类型的设备才对。”

彼此争执不下,难获结论,无奈之下他们去请教奥维尔,奥维尔对他们说:“依我看来,航空事业,不只是在战时,即使战后的和平用途上,仍有无限美好的前景。既然决定要发展马力较大的引擎,索性以300马力为发展目标。同时要制造新机体,要尽可能减轻其重量。金属方面,以铝为最轻。应该在这方面也多加以研究。”

奥维尔果然真知灼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300马力的时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300马力的发动机就已开始被广泛采用。莱特公司生产的200台300马力的发动机,在全世界各地的天空飞翔,这不能不说是奥维尔的功劳。

1915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奥宣战。

1916年,葡萄牙、希腊等国对德宣战,罗马尼亚也加入协约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出面斡旋和平。

1917年,中国也对德、奥宣战。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14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次大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飞机作为空中攻击武器的战争,人员死伤及财物损失难以估计。战争之惨烈,可谓空前。

莱特兄弟自幼从放风筝、观察鸟类飞行开始,就一直憧憬人类能在空中飞行,后来,受到德国李莲塔尔的启示,开始对滑翔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于他俩一向喜欢摆弄机械,于是,设法把一台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而成为动力飞行体,且能载人飞上天空。

当初,他们兄弟俩的本意是想发展一种飞行物体,能够递送邮件或是用作交通工具。但是,却万万没料到他俩发明的飞机,竟然在大战中,变成杀人的工具。

对此,奥维尔心中悲痛不已,即使长眠于地下的哥哥,也会于心不安吧!

如今,世界大战已结束,美国的军事工业以及相关企业都纷纷倒闭,显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

莱特公司,在奥维尔的建议下,趁此机会把航空事业立刻转向邮政及交通、旅游方面去寻求发展,因为,这才是莱特兄弟研究飞行的主要动机。

“保根先生!”

在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奥维尔访问了莱特公司的新董事长。

自从患上了气喘病之后,一直待在代顿市老家的奥维尔,今天的身体还很不错。

“啊,莱特先生。您好啊!”

“真庆幸战争终于结束了,虽然飞机在这次战争中显示出了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有长足的进步,可是,我实在不愿意我的发明成为杀人的工具。”

“这个我也有同感,今后我们将在邮政交通等方面,发展它的和平用途。”

“对!因此,保根先生,我们得发明一种跟军用飞机完全不同的发动机才行!它必须又轻又省油,而且要价格便宜,才能受到广泛欢迎。”

“说得有道理,莱特先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主张放弃水冷式,大力发展空冷式的发动机。”

于是,1922年,在奥维尔的大力推动下,莱特空冷J4型、J5型发动机相继问世了。产品一出,果然深受好评,销路直线上升。

1926年,美国终于超越了一向居世界航空首位的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国,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下面的事实可以为证:

柏特少将飞越北极成功。

林白从纽约到巴黎完成横渡大西洋不着陆的飞行。

张伯伦自纽约到柏林飞行成功。

威金斯横渡北极飞行成功。

一系列创造世界纪录的壮举不断地出现,这得归功于莱特“旋风”、“飓风”发动机的惊人力量。

这时有谣言说:“奥维尔大量收取专利权使用费,是借发明而发私财。”

但是,事实上如果奥维尔真想发财的话,他是有权从莱特公司那边获得几十亿元的报酬的。

可是,奥维尔在出让他全部的股权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公司要求一块钱的专利费。

奥维尔坦率地说:“我要是想发财的话,早就可以在转卖专利的时候,大大地捞一笔钱了,何苦等到现在。”

奥维尔的亲人、朋友、公司的董事也纷纷出面为奥维尔辩白,这样,人们才渐渐了解到原来莱特兄弟研究飞机,纯粹是基于对飞行的向往,他们自始至终不曾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过,一直过着简朴的平凡生活。

谣言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人们明白了这个真相后,对莱特兄弟的高尚胸怀深怀敬佩,景仰不已。

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

在代顿市的郊区,有一座古色古香而带有英格兰风格的砖造房子,共分上下两层。

房子里的白色圆柱已呈斑驳的黄色,砖墙上爬满了青翠的常春藤,住宅周围是大得可以合抱的榆树,益发显得青翠欲滴,古趣盎然。

年逾60的奥维尔,雇了几个佣人,独身住在这座房子里,平时这个地方,行人来往很少,他在家里过着一种很安宁的生活。

有一天,纽约一位有名的出版社经理特地来到这里,拜访奥维尔。他开门见山地说:“奥维尔先生,您兄弟俩的伟大发明,对我国,乃至对全世界人类都是很大的贡献,不仅国人引以为荣,而且世界各国也都对您兄弟俩非常敬仰。可否请您将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发明的奋斗过程和心得感想,用传记的形式写出来,来作为年轻人的楷模,给世人了解、学习?”

“我相信,由于您的自述,一定会让无数的青少年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奥维尔听完对方的叙述后,摇了摇头,谦虚地说:“实在不敢当,我们兄弟二人从小就喜欢搞机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启发了对飞行的憧憬和兴趣,就这样,一步步推演下去,有了些成就。其实,我们两人在人类飞行探索历史过程中,只是有幸获得了成功而已,实在很平凡,不敢自诩。”

说到这里,他又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说:“然而,真没想到,在世界大战期间,我们的发明成果,竟然被各国用来作为杀人的工具,这件事,实在令我痛心不已!我想,长眠于地下的哥哥的亡灵,也一定会于心不安的。这件事,不谈也罢。”

奥维尔虽然拒绝了,但是那位出版社经理还在坚持劝说道:“奥维尔先生,把飞机作为攻击武器这件事情,并不是您的错,您不必放在心上。你们兄弟两人当初的研究动机,功在千秋,利国利民。”

“这一点,世人都已十分了解清楚,请您对此不要再过分自责了。更何况,到了战后,莱特公司立刻转向和平用途发展,目前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我还是认为,您应该把这些写出来,留给后人,让后人了解您。”

奥维尔沉思了半晌,然后缓缓地对他说:“这件事,我感到很为难,原因是,很多当事人如今都还健在,如果要我写的话,就不能凭空杜撰,必须绝对真实。这样一来,很可能要得罪很多人,所以,我想,还是以后再说吧!”

奥维尔以此婉转地拒绝了这位出版社经理的一再请求,说什么也不肯写自传,出版社经理看见劝不动奥维尔,也就告辞离开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莱特兄弟一向不喜欢出风头,威尔伯尤其沉默寡言、朴实无华。

过去,当他们兄弟两人因飞行表演而扬名海内外的时候,人们争相要求他们签名、留影,但是他们两人都是尽可能地予以婉言拒绝。

不过,越是这样,人们越是以获得他们的签名或合影照片为荣。

虽然做飞行表演时,也曾经被人拍摄了一些照片,但是他们兄弟却根本没有正式请人拍过照的记录。报社的资料里,依照字母排列,上至总统或者国务卿,下至地方名人,一切新闻人物的照片,莫不一应俱全。

唯有在字母W的部分,抽开WR的卡片,莱特兄弟这两位世界闻名的飞机发明大家的照片,不过那么一点点而已。

代顿市也因莱特兄弟而闻名。1930年,奥维尔被推选为该市的荣誉市民,奥维尔是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人,他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而当地出了这样一位名人、英雄后,大家都以莱特兄弟为荣、自豪。

当地有一位热心人士,看见奥维尔孤零零的,而威尔伯生前也没有结婚和谈恋爱,不由得问道:“奥维尔先生,能冒昧地请问你,为什么你们兄弟都不结婚呢?”

奥维尔对这一个问题,总是微微一笑答道:“几十年来,一直忙于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改良,实在太忙了,哪有时间谈恋爱、结婚?”

“那不太寂寞了吗?”

奥维尔只是静静地看着天空,微笑道:“抬头看看天空吧!鸟儿总是独自在飞翔的。”

“可是独身生活总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吧!”

“那倒不见得,我们兄弟两人都以机械为伴,既未感到寂寞,也不会有太多不便的地方,你看啊!有机械与我为伴呢?”

来客顺着奥维尔所指的方向看去,见到桌上放着自动烤面包机。在它还没有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以前,奥维尔已经在使用它了。

“哈哈!当初我要是把这个专利权卖给电子公司,一定可以大赚一笔呢?偏巧我对这样的事不感兴趣。”

“奥维尔先生,这是您发明的吗?您真让人钦佩!”

“哪里!哪里!你看,还有这个。”

奥维尔说着就把在房间一角的留声机打开了,立时,房子里面回旋起美妙无比的音乐声。当唱片唱完最后一曲的时候,便有两根木架子自动伸出来,一下子就把唱片给反转了过来。

这种自动交换式的留声机,在当时属于一种非常高级的消费品。

沙滩上的航空纪念碑

“这是我在无聊的时候想出来的,比维多公司出品的还早5年呢!”

“这不是比爱迪生还早吗?奥维尔先生,您曾为了专利权问题而力争,为什么对这些新颖的机器不申请专利呢?”

来访的人以一种既惊讶又惋惜的语气问奥维尔。可是,奥维尔却平静地说:“对于飞机以外的事,我是毫不在意的。”

对奥维尔来说,像这一类的发明,不过是为了他本人生活的便利而设计出来的。可是,飞机就不同了,那是耗费了一生的心血,等于是自己的生命一样的东西。

“怎么样?这个发明。”

奥维尔将装设在安乐椅一边的杠杆移动了一下,椅子的角度立刻倾斜了下来,正好可以舒展一下身子。

“要是飞机也能设置这种椅子,悠闲地躺着,做横越美洲大陆的飞行,那该多好!”奥维尔安详平静地说。

已经迈入老年之境的奥维尔,一生为飞机的试验和发明有过一番长期的苦斗,对飞机的未来发展,依然像青年时那样怀着无比的热情。

奥维尔在面临加拿大佐治亚湾的小村子里,建了一间小小的夏季别墅。这间别墅的外貌并不起眼,可是具有坐在椅子上就能自动开关窗户,以及一走到门口就会自动打开的装置,使来访的客人往往惊讶不已。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了遮蔽强烈的阳光能够移动的屋檐。

一天,一个熟识的新闻记者,满头大汗地跑到奥维尔那里,说:“奥维尔先生,有好消息呢!”

“什么事?请休息一下!擦擦汗再说吧!”

“没关系,我刚得到消息说‘莱特一号’就要运回祖国了,还有代顿市市民一致推举你为荣誉市民呢!”

“真的?一号机真的送回来了吗?”

奥维尔极为动情地询问着情况。一号机滞留海外,一直是他心中未了的心愿。

就这样,离国多年,最初未受到重视的“莱特一号”机在1948年平安回归了美国。

这架老迈的原始飞机,由于年代久远,每个部位都显得脆弱不堪。飞机翼布已经褪色,好像一撕就破的样子。虽然是这样一副陈旧模样,美国人这次却视之如珍宝。运回以后,经过一番细心修整,被陈列在史密斯苏尼安的大厅,和林白飞渡大西洋的“圣路易斯精神号”单翼机并列在一起,供世人永久瞻仰。

奥维尔自被推举为荣誉市民后,经常有人邀请他在各种庆祝大会、纪念节日等集会场所中发表演说,他虽然一向不喜欢应酬,但为了公益事业,仍热心参加。但如果是一些无谓的应酬,则一律予以拒绝。

退休的生活,并不是终日无所事事,他经常步行到过去的工作场所及办公室消磨时光。

那里是他们兄弟两人从事飞行研究和试验的地方,保存着当年的各种机械、模型、书籍、资料等。他俩在这里,发现了许多飞行原理,计算过无数的公式,做过难以数计的试验,虽然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的功绩却不可磨灭。

当年,他们两人心里专注于飞行研究时,人们对他们进行嘲笑、嘲讽,称他们是疯子、神经病。

现在,他们兄弟俩成功了,飞机也由理论发展到实用阶段,他们俩也因而名闻天下,谁也不再去说他们是疯人了。

奥维尔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想把过去不受重视,也未曾发表的一些公式、理论,一一进行汇集整理,作有系统的叙述,以便留传下来。所以,尽管他依然很忙碌,却是乐此不疲。

凡是来代顿市参观的人,当汽车到达荷松街时,司机总会把速度减慢,并告诉游客:“这里就是莱特兄弟的家。”

代顿市莱特兄弟的家已经成为游客的观光地之一。莱特兄弟开设自行车店的木造房屋,仍然原封不动地保留着,油漆斑驳的招牌依然悬挂着供游客们瞻仰、参观。

1932年,美国政府在基蒂霍克,那个莱特兄弟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的地方,投资建造了一座高大巍峨的大理石纪念碑。

奥维尔应邀参加揭幕典礼。

这个地处偏僻的海滨小渔村,一时冠盖云集。从政府代表、美国科学协会,以及代顿市所寄来的祝辞、贺电、美丽的花圈等堆满纪念碑的周围。

奥维尔缓缓移动脚步,来到纪念碑前。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莱特“飓风”式发动机的怒吼声,震撼着整个基蒂霍克沙丘,以配置4个发动机的大型机为首,几百架莱特机列队飞越纪念碑上空。

奥维尔仰望天空,想起过去和哥哥做飞行试验的种种情景,不禁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他用手落下布幕上的绳子,高耸入云的巍峨的纪念碑矗立在面前!那上面铭刻着:

1900年,莱特兄弟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此地做人类载人首次飞行成功。

“多么艰难的步伐,我们终于走过来了!可惜威尔伯再也看不到今天的盛况了!”

“奥维尔先生,不知您对今天的纪念碑有什么感想?”有人问他。

奥维尔说:“这是一块用汗水和鲜血铸成的丰碑。”

所有的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奥维尔亲自拿了一束鲜花走到纪念碑前放下说:“这一束花献给所有在试飞中失事的人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的贡献,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这座永远令人敬仰的纪念碑,也是一座标志着莱特兄弟探索飞行精神不朽的航空丰碑。

安宁幸福的晚年

1930年,在美国竟然出现了一家名叫卡提斯·莱特的公司。

在过去,莱特兄弟和卡提斯这两家热衷于飞行的飞行师,一直在唱对台戏。

起先是飞行纪录的竞争,后来又为了专利权而打官司,这场官司一拖就是多年。如今,这一对冤家却携手合作,为了进一步开拓飞行研究事业,而走到了一起。

卡提斯·莱特公司确实气派非凡。它拥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分公司,资金总计超过百亿美元。产品以飞机机身、发动机,以及各种零件为主,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大企业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维尔已经是76岁的白头老人了。

这时,美国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是泛美航空公司,因为仰慕飞机发明人奥维尔·莱特,特地专程招待这位发明家乘坐该公司的一架豪华客机游览。

朵朵白云,迅速地在眼前掠过,飞机非常平稳地在蓝天里翱翔,飞行舱内有冷热调节设备,铺有厚厚的红地毯,座位坐上去感觉舒适自在。

“奥维尔先生,您感觉如何?”负责招待奥维尔的高级人员恭敬地问道。

“真不错呀!至少我的一号机远远不能和它相比呀!”

这个时候的奥维尔的头发前半部已经全秃光了,脑门上也深刻着老人特有的皱纹,条条皱纹都记录着过去半生的苦斗,那双慈祥的眼眸,使人有到如沐春风、和蔼可亲的感觉。

“奥维尔先生,您的一号机试飞成功时,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呢!”侍者恭敬地答道。

“这架飞机的发动机马力是多少呢?”奥维尔饶有兴趣地问那位招待人员。

“3000马力。”

“啊!3000马力!时代发展得真快呀!我的一号机和他远远不能相比啊!”

奥维尔看着并排在驾驶座上方的几十个仪表,又看了一眼窗外附着在金属机翼上的4个3000马力的发动机,说:“构造真是精巧啊!看来,我也真的老了。”

“奥维尔先生,这还要归功于您呢!要不是您当初试验发明,怎么会有今天的飞速发展的飞行事业呢?”那位高级招待人员对这位飞行前辈深怀敬佩地说。

可不是吗?这豪华的飞行客机,到底还是根据50年前自己所发明的构造原理来飞行的。想到这里,他的眼睛里闪出欣慰的目光。

参观泛美航空公司过后没多久,76岁的奥维尔旧病复发,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

那一年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里,奥维尔都卧病在家。翌年元旦,他还勉强起身,前往代顿市区巡视一番。

由于气候寒冷,北风凛冽,病弱的身体,经不住风寒的侵袭,以致又病倒了下来。

当地的社会名流、挚友亲朋,甚至还有从远方来访的客人,纷纷前来探病。负责照顾病人的佣人,遵从医生的嘱咐都一一予以谢绝。

虽经医生尽心诊治,佣人的专注服侍,但毕竟是年事已高,回天乏术。

1948年1月3日早晨,奥维尔·莱特终于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出,代顿市家家户户都降半旗致哀,全国的报纸也以大字标题、巨篇横幅报道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代顿市为他举行市葬,几百架拖着黑丝带的莱特式飞机,在教堂的上空盘旋飞绕,向这位巨人致以深深的哀悼。

总统亲自致辞: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为美国带来了社会的繁荣和国防的保障,也为人类带来了和平的证言,更为交通和经济提供了最为便捷的工具。

现在,这个人蒙主召唤回到天国去了,当然我们是不胜悲哀的,可是,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位最伟大的美国人——莱特的姓名,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莱特兄弟是第一个驾驶动力飞机飞上天空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现代航空之父。正是由于他们的发明,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大开拓了人类的思想视野和生存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来愈便捷与密切了。

莱特兄弟的一生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为了飞机的研发,为了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航空发展史,功盖千秋,万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