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与园林、郊游结合的“野茶馆”和季节性茶棚

麦子店野茶馆

野茶馆,远离了喧嚣与浮华,以幽雅清静为特色:土坯形成的房屋,芦苇搭成的天棚,四周开满野花,桌凳也是土砌成的。在这乡村郊外的野茶馆里,可以谈谈年成收获,聊聊朝野趣事,再品品砂茶壶,黄沙茶碗沏出的苦茶,真是别有一翻风味。

麦子店野茶馆位于朝阳门外麦子店东窑,地处幽静之地,四周长满芦苇。这里可以为芦荡垂钓者烹调新钓起的鲜鱼,也可为偶遇暴风雨袭击者避雨的场所,更可作为踏青效游者的休闲之地。

麦子店附近生产鱼虫,尤其以苍虫最多。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养鱼的鱼把式到这里捞鱼虫。

早在前清时期,麦子店就成为鱼虫点汇,而二月到九月的麦子店野茶馆,也极为红火。

六铺炕野茶馆

六铺炕野茶馆位于安定门外西北一里远的地方,因有土坑而得名。六铺炕野茶馆四周都是菜园子,坐在里面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来这里喝茶的人多以斗叶子牌消遣。夕阳西下,赢的人会出钱买酒菜,酒醉饭饱之后,大家一起开心而归。

绿柳轩野茶馆

绿柳轩野茶馆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建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依依,池塘里开满荷花,是一个颇有诗意的环境。夏日里,这里有棋会、猜谜等活动,吸引了很多茶客。

葡萄园野茶馆

葡萄园野茶馆位于东直门和朝阳门中间,西面紧接着河,东面和南面是荷塘,北面葡萄挂满枝头,大树高耸入云,四周围着篱笆,环境幽雅,美景如画,夏天来此参加谜社、棋会、诗会、酒会的茶客络绎不绝。

三岔口野茶馆

三岔口野茶馆位于德胜门外西北撞钟庙附近。茶馆为三间矮屋,坐西朝东,正面直对德胜门大街,屋后树木成林。因为德胜门果行的经纪常在这里迎接果驼,所以来这里喝野茶的特别多,生意极为兴隆。

白石桥野茶馆

白石桥野茶馆位于西直门外万寿寺东。这里水深鱼肥,柳树成荫,花香怡人,原是清代三山交烙营驻扎兵营的地方,野茶馆因兵营而兴,一直沿续下来。来到这里,可以划船饮酒,钓鱼品茶,很受人们的欢迎。

季节性茶棚

北京城区水清且浅的地方,适宜莲藕生长,等到夏天的时候,荷花盛开,清香沁人心脾。季节性茶棚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从初春到仲秋是老北京季节性茶棚生意红火的时期。京城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性茶棚是什刹海荷花市场中的茶棚和天桥的水心亭茶棚。

【链接】老北京野茶馆趣谈

北京茶馆的种类很多:书茶馆、戏茶馆、茶酒馆、清茶馆、大茶馆……另外,郊外还有一种吸引人的野茶馆。

前清时,北京各大园林属皇家独有,平民踏青只能去郊外,野茶馆因此而兴盛。

野茶馆一般在大树下搭个凉棚,支起几张桌椅即可,供游人过客歇脚、纳凉、饮茶、避雨之用。茅屋芦棚,竹篱环绕,土石桌凳,黄铜茶壶,粗陶茶碗。周围垂柳拂地,野花斗艳,蝶舞蝉鸣,别有一番风味。

野茶馆是季节性的,春初开业,秋末关门,茶客多为踏青、郊游的人。每当春意盎然时,就是野茶馆开张的最好时间。

野茶馆本小利微,开此类茶馆者,多是“以茶会友”,并不想从中牟利。野茶馆周遭景色宜人,环境幽雅,天然雕饰,比那些大雅之堂更适合茶客的口味。

既然说是野茶,那野茶又何足道哉?原来,来野茶馆的茶客其意不在茶也,而在谈古说今。人们海阔天空,谈来谈去茶馆的柱子上便多了一张字条“莫谈国事”,从此,茶馆便热闹了许多,聊起了家长里短,聊起了陈年旧事,聊起了无谓之言。

陶然亭的“窑台茶馆”就是这样的,它除了招待过往行人、客商以外,再有就是一些文人雅士,像老舍先生和沈从文先生过去都是那里的常客。这些文人墨客常在初春时节与三五知己结伴踏青而来,吟诗答对,畅快之至。

自古“文人寻茶不寻馆”,寻茶是寻茶性,茶出身山野,返归山野自然最能发挥其性情。文人、画家都需要意境,松涛竹影,明月清风,文人的茶馆当在潇竹间、林泉边或在天人合一的江渚溪流之上;茶与人相契合,意与景相感应。

老天桥也有一家野茶馆,字号“福海居”,主人姓王行八,人们就称这家茶馆为“王八茶馆”。这个茶馆名号虽然难听,但生意却出奇地好,每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许多做小生意的人干脆就在茶馆门外开摊设点。古话说:“人能兴地,地能兴人”。“王八茶馆”的开设,竟便天桥热闹起来,一时间,杂耍、饭馆、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原来寂寥的天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兴旺的市场。

野茶馆也是城外菜农喜欢光顾的地方,菜农天不亮便挑筐担菜往城里赶,此时城门未开,菜农便进茶馆歇息,来碗热茶,从怀里掏出自家的饼子咸菜,吃喝一顿,待吃饱喝足以后,城门已开,正好进城做生意。

如今的野茶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古朴、简陋。然而,无论如何,在春光明媚的好时节里,在那儿品一口绿茶,想点儿过去的事,不管是苦的还是甜的,都会给繁忙紧张的都市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