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补西湖的奇闻

西湖,以前叫瓮山泊,因为方圆有七里,所以也叫七里泊。

以前每到端午节,京城的老百姓都要到这里来赛龙船,场面非常热闹。

忽必烈称帝以后,下令把七里泊改名叫“西湖”,并将这里变成了皇帝的行宫。到了端午节,皇帝会带上妃嫔大臣前来此地游玩,他命人在瓮山脚下搭了彩台,让太监们比赛划船,给其助兴。百姓们自然是不允许再在这里赛龙船。

太监们赛完龙船,皇上又命他们抬出一条精美的龙船,船头是一个高昂的龙头,金光闪闪,船身绘满了彩画,画着龙鳞和龙瓜,船尾是高高翘起的龙尾。皇上和妃嫔、大臣在龙船上喝酒、赏乐,极尽奢华之能事。

这一年,端午节又将到了,宫里的太监们又忙着皇上去西湖游幸的事儿。可是西湖的水却越来越少,西湖的底儿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湖里的水都从大窟窿流走了。

皇上下旨派人立即去堵西湖底下的大洞。

当差的领旨后,赶忙运来整捆的秫秸,可扔下去的秫秸,一会儿就没了。他们堵了两天两夜,都是无济于事。

有人提议用石头堵,可这石头被扔进河里,不但洞口堵不住,反而越冲越大了。原来山东渤海口与西湖相通了,这边堵洞口的东西,全都从渤海口出来了。这里原来是个难以填满的海眼。

皇帝也不知怎么办,只能张贴皇榜,称谁能把西湖的海眼补上,可得赏银万两。皇榜贴出去两天,始终没人敢揭。

直到第三天,来了一个小伙子,二十多岁,外乡人打扮。二话没说就把皇榜揭了。太监马上禀报了皇上,皇上将这小伙子召进了宫。

原来这小伙子是河北邢台人,几年前邢台北边长年泛滥的一条河,就是让这小伙子给治住了。皇上早有耳闻,今天这小伙子又把皇榜揭了,想必也有些把握。

于是,皇上对郭守敬说:“我早听说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不知道你对堵海眼有什么妙计?”郭守敬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请给我三百个石匠,三百个有力气的壮汉,三百匹马,一天的准备时间,就可以了,到时候,我自有办法。”

到了那一天,京城内外的老百姓都跑来看此人怎样将西湖的海眼堵住,一时间瓮山人山人海。晌午时分,一阵马蹄响,一百匹马拉着成捆的荆条,一百匹马拉着许多巨大的石灰块,另一百匹马拉着一块巨石向西湖奔来。

来到西湖边上,郭守敬首先命令壮汉们向西湖里抛石灰,所剩不多的湖水,让生石灰这么一蒸腾,湖水全干了,这时郭守敬又让壮汉们把大石头朝洞口扔去。只听轰隆一声,大石头不偏不倚正卡在洞口上,然后,石匠们齐心协力往洞口边上塞荆条和土。一眨眼功夫,水又漫了过来,但洞口已经堵死了,再也不会往下灌了。

皇上听说郭守敬真把海眼堵住了,于是召郭守敬进宫,让人拿出一万两白银赏给他。郭守敬拒绝了,皇上要封他官,他也不要。皇上问他,钱也不要、官也不要,那要什么呢。郭守敬说,他只求皇上每年五月端午让百姓们去西湖赛龙船。

皇上听了,大为感动,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所以每年端午,京城的百姓们又开始热热闹闹地在西湖赛龙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