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楼的传说
清朝的时候,珠市口东大街有个名叫“贵寿”棺材铺,还有个名叫“浴尘轩”澡堂子。
有一天,棺材铺掌柜的在“浴尘轩”洗澡,遇到一个老头儿,虽素不相识,但聊得挺投机。老头儿问:“您是做什么的呀?”
棺材铺掌柜说:“我是贵寿棺材铺掌柜的。唉,这一段生意惨淡,连进木材的钱也没有,有点维持不下去了。”
“不能想点办法吗?”
“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啊!”
洗完澡以后,掌柜的就为这个老头儿付了洗澡钱,老头儿说:“看来,掌柜的您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呀!不过让您付钱不太合适吧!”掌柜的执意要给,说:“没什么,咱能说到一块儿,就交个朋友吧!以后您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
过了一个来月,“贵寿”棺材铺门口来了二十多辆马车,车上装满了上等木材,到了门口不由分说就卸车。
掌柜的赶紧跑出来说:“诸位,诸位!您这是哪儿的东西往这儿卸呀?”
“这是您要的木料啊!”
“您们可能搞错地方了,我的生意都快倒闭了,哪能买起这些木材呀!”
“没错儿,就是您这儿的,还有条子呢!连车脚钱都给了!”
卸完车,这伙人赶着车走了。掌柜的心想:“今儿个这事真邪门儿,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呀?”
又过了好长时间,一直没人来问这木头。掌柜的才确认这木材真是给自己的,于是他决定先解眼下燃眉之急,若是以后有人来讨要木材,再想办法还。
掌柜的用这些木材,打制了许多棺材,棺材铺的买卖一天比一天兴旺。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来讨要木材。
发了财的掌柜心想:我这是遇上哪位财神爷啦?忽然想起那天在澡堂子里碰见的那位老头儿,他觉得,一定是那个老头儿在帮自己,那个人一定是神仙下凡,如今自己发财了,也不能忘记恩人。
他思来想去决定盖个过街楼。他请来木匠,在两边是民墙、中间是走道儿的胡同里,盖起了一座阁楼,里面供着“财神爷”。
来往行人都得从阁楼下头经过,凡经过阁楼的都可以见着“财神爷”,及阁楼上的旗杆吊斗。
过街楼盖好以后,各买卖家、五行八作都来进香朝拜。过路的人走到这儿,也要停下脚步念念阁楼上那副楹联:
默佑一方恩已久
处酬圣恩愿不虚
横批:保佑一方
后来,皇帝得知这件事便派了一位御史来参拜“财神爷”。
这御史率领众官员来到过街楼,烧完香,正在跪拜时,只见阁楼窗户里窜出一道火光,望空而去。御史“哎呀”一声,定了定神儿才自言自语地说:“罢了,他是经不起我这一拜呀!”
御史遂下令:“将那阁楼上的旗杆吊斗锯下来!”
从此,过街楼上就没有了旗杆吊斗,但香火却一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