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匠智追牛尾巴
在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岸,有一座栩栩如生的镇海铜牛,令人疑惑的是,它的尾巴是后接上去的。好好的尾巴为什么会断呢?
光绪年间,在颐和园附近,有个地方叫打煤场。打煤场有一家并不出名的铜铺。铜铺里有一个姓王的师傅,靠修补铜活为生。
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时,从圆明园里运送过来一尊“四不象”,即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想把它安放在仁寿殿的前面。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狻猊的前腿断了一只,而且断下来的那一截顷刻间就不见了踪影。
慈禧太后只好召集京城的铜铺手艺人来修补断下来的腿。可是来的人是不少,却没人敢应这份儿活,因为补一条原封原样的腿,确实是太难了。
后来打煤场铜铺的王师傅来了,看完之后就把活接了下来。没几天就大功告成。慈禧亲自来瞧,怎么瞧也瞧不出哪条腿是后接上去的。
经过此事,小铜铺也就出了大名,以后宫里有什么修补铜活的事都由王师傅来做。
中秋佳节的前一天傍晚,铜铺来了一个人,其人膀大腰圆,说是要借铺子里的试金石一用。碰巧王师傅不在家,看门的是王师傅的远房侄子王顺才。
王顺才问他要试金石干什么用,那人说他家有件祖传宝物,想试试它的成色。王顺才就借给他了,并让他明天一早就来还给他,因为铺子里的试金石是不能随便往外借的。试金石到手后,那个人立即转身出了大门。
那人走后,王顺才开始琢磨,他觉得这个人有点问题,因为此人一脸的凶气,黄眼珠,说话舌根发硬,不像是中国人。
于是,他追了出去,跟在那个人的后边,来到一个小院里。
院子里的门已经关上,他用手指捅开一个窗纸眼往里看,此时,那人已换了一身打扮,原来是个日本人。
屋子里面还有一个蒙面人,两人正在叽叽咕咕说些什么。王顺才听不懂他们的话,但他心里明白,这俩人一定不会干好事!他决定留下来探个究竟。
天黑之后,蒙脸人从屋里出来,不走院门,却一闪身从院墙跳出去了。王顺才也是练家儿,便跟着翻出墙头,紧跟着那个人。那人猫着腰一路小跑,直奔颐和园的二龙闸,到墙底下后,又纵身一跃,翻进园里。
王顺才也跟着跃进了园子。他四下搜寻那人的身影,却发现那个人正趴在镇海铜牛的屁股上锯牛尾巴。不一会儿,牛尾巴就被锯了下来,他揣起牛尾巴,立即往回返。
王顺才此时才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去借试金石,原来他们把铜牛当成金牛了。
王顺才心想不能眼睁睁让他带走牛尾巴,于是先翻出了围墙,在外边等着。那小子从墙上往下一翻的工夫,他一把抓住那人的脖领子,脚底下顺势一绊,那小子来了个狗啃泥。
王顺才用双拳将这个家伙打昏,然后从身上解下扎带把那人捆了个结结实实,又把他脸上的布扯下来,塞进嘴里,然后举起来用力将“蒙面人”扔进园里去了。
一切就绪,王顺才拿着牛尾巴又回到了铜铺。
第二天,天一亮,看园子的人就发现铜牛尾巴没啦,立即禀告慈禧太后。随即,人们又发现二龙闸的大墙下边趴着一个被捆的人,经仔细观察,原来是个日本人,众人均不得其解。
这时,铜铺的王师傅来了(慈禧太后传他来看看),他上前就打了那个日本人一记耳光,要他归还试金石,并把昨晚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
太监们去搜这个日本人,果真搜出了刻有“打煤场铜铺”的试金石。
之后,太监把日本人押去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勒令他立即回国,并且永远都不准再踏进中国。
铜牛的尾巴又让王师傅照原样给接上了。但是和原来相比,还是能看出一点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