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的离奇经历
故宫的珍宝馆里,珍藏着一枚传国玉玺,玉玺上刻着“制诰之宝”四个篆字,纽子上雕着两条飞龙,在柔和的玉光衬托之下,飞龙腾空飞跃,活灵活现。
据传,汉朝元帝的时候,匈奴王呼韩邪为了和汉朝和好,带着丰厚的聘礼,亲自到汉朝的都城长安求婚。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许配给了呼韩邪单于并且赏赐了很多珍品,这枚羊脂玉玺就是其中的一件。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颗玉玺,激动不已。当时匈奴正在战乱当中,他们为争夺匈奴王的位子而互相厮杀。呼韩邪单于为得到汉朝的支持,千里迢迢到长安来求婚。
汉元帝赠送的这颗玉玺上刻着“制诰之宝”四个字,表示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而且只承认呼韩邪是匈奴王。后来,呼韩邪终于平定了战乱,这枚玉玺自然也就成了镇国之宝,匈奴首领视若己命。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的宫廷里特意修了一座八角琉璃塔,妥善收藏这枚传国王玺。元朝历代皇帝都将这枚玉玺奉若神明,直到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大都时,元顺帝在仓皇出逃时,仍不忘把玉玺随身带着。
元顺帝带着玉玺一直跑到了漠北,隐姓埋名藏了起来。从此之后,传国玉玺也就下落不明了。直到二百年以后,蒙古一个牧羊人在放牧时,一只老绵羊在吃草时无意中将其刨了出来,牧羊人于是将这块来历不明的东西献给了元顺帝的后代博硕克图汗。经过文臣谋士的细致鉴别,终于考证出这就是失传多年的传国玉玺。
明朝末年,漠南蒙古有一个察哈尔部,首领叫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林丹汗力图恢复祖业基业,积极进行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当他得知博硕克图汗得到传国玉玺之后,立即派人送去一封信,表示愿用万匹良马换取传国玉玺。但博硕克图汗不同意,因为他也想得天下,有了这传国玉玺,才能名正言顺。
于是林丹汗率领十万大军来进攻博硕克,双方激战数月,最后博硕克图汗兵败被杀,林丹汗得到了这枚传国玉玺。
当时林丹汗在蒙古所向无故,但其相邻的女真族却是他的强大对手。皇太极称大汗时期,得知传国玉玺被林丹汗得到,决定从林丹汗手中将传国玉玺夺过来。他决定采取偷袭的办法,夺取传国玉玺。
一天夜里,林凡汗喝醉了酒,正在宫殿内昏睡,皇太极的金兵从天而至,他们杀了林凡汗,夺走了玉玺。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降服了漠南、漠北和漠西,不久就在盛京登帝位,改国号大清。
从此,清宫每年就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清朝的帝王们认为正是由于这颗传国王玺的保佑,基业才能稳如泰山。
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候,据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时,什么都没带,只随着带了一个皮箱,玉玺就被藏在了皮箱的夹层里。甚至在他当傀儡皇帝时,也坚决不肯交出这枚传国玉玺。
日本投降后,溥仪被关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他这才从皮箱夹层中拿出这颗王玺,交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