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坟的由来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公主坟。据民间流传这位公主只是乾隆的干女儿。

清乾隆时期,刘墉曾参了当朝皇帝乾隆一个挖坟据墓之罪(拆明陵为乾隆修陵寝),乾隆无法抵赖,就给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的刑罚。不过他的"发配",只是换上便衣小帽出外步行而已。

乾隆在刘墉、和珅的陪伴下,第一次步行来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

他们走进一个农户,家中只有老头儿和他的女儿,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

老头儿看他们也不是坏人,就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给他们吃。这一餐虽然不是山珍海味,可他们觉得比任何东西都好吃。

第二天临走时,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于是,就收她做了干女儿。乾隆送给老头儿一锭银子,说是给干女儿买几件衣服。又送给姑娘一块手帕,告诉她要是有急事就去京城的"皇家大院"找他。

几年后,由于闹灾荒,父女俩来到京城找姑娘的干老子讨一条活路。父女俩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也没找到干老子的家。他们手里除了那块手帕,其他的一无所知。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在破庙里过夜。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姑娘尚能坚持,可老人年岁大了,不久就得了重病。

苦苦寻找却毫无结果,再加上病重的父亲,姑娘感到了人生的绝望。她来到了护城河边,想一死了之。但他又舍不得重病的父亲,只好在河边放声痛哭。

说来也巧,这天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他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循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她擦干眼泪,却发现来到面前的这个人正是随干爹一起到她家的其中一个。她连忙上前双膝一跪。

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皇上的干闺女!问明原因之后,他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

到了府上,爷俩才明白一切。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他们先是吃惊,后来越想越觉得可怕。

次日清晨,父女俩随刘墉进宫去见乾隆。乾隆原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安排了住处。

进了宫,他们的吃喝是不愁了,但宫内毕竟不同于民间,周围的人又总是说三道四,老人家本来就有病,又受到惊吓,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便嘱咐女儿把自己葬回家乡。没过多久,老人家就死了。

之后,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天天以泪洗面,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宫里的太监、丫环们也看不起她,还时不时地奚落她一通。时间长了,姑娘就得了重病。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

临死前,姑娘让宫女告诉皇上,把他们父女俩的尸骨葬回家乡去。乾隆原不想费事,这时,正好刘墉进宫,他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

乾隆一听,肯定不是啥好事,便向刘墉摆手,不让他说,刘墉装作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恐怕有失皇上脸面!"

乾隆无奈,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后来,人们便管这座坟叫公主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