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的来历

在香山上有个"半山亭",据说以前叫"宜书亭",是写诗作画的好地方。

很久以前,在这山下住着一户姓尹的庄稼人,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叫尹老大,儿子叫尹长发。

有一年春天闹旱灾,久旱无雨,刚刚出土的庄稼全都旱死了。无奈之下,尹老大只好硬着头皮向杨财主借了三斗谷子以活命。谁知,到了第二年秋天,杨财主竟要他还六斗,说是利滚利。

尹老大气愤难已,他到衙门告杨财主。可还没有进衙门口,就被守门的赶了回来。尹老大并不知道那杨财主早用一百两银子买通了县官。

他还不死心,找了个人写张状纸,再到衙门去告。他哪里知道,帮他写状纸的人正是杨财主的干儿子。那家伙只在状纸上写了十几个字:"此人诬告杨太爷,见此信速斩之!"

尹老大不识字,拿着状纸来到了县衙门。县官接过状纸看了看,二话没说就把尹老大斩了。

父亲被斩对尹长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又气又恨,自此以后发誓要好好读书,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可又一想,自己穷得都没有饭吃,哪儿还有钱读书呢?

一天,他打柴下山,经过一家私塾的窗口,他放下柴担,偷偷地听了起来。

从这以后,他一有空就来到这儿偷听。一天,两大……还不足两个月,他就认识了一百多个字。后来他还用卖草药的钱,在集市上买了几本《四书》、《五经》之类的旧书,抽空就刻苦钻研。

经过两年多的苦学,他来到城里应考。可这一次他落榜了。

他并没有灰心,一个人默默回到乡下,继续勤学苦读,就是上山打柴的路上也要拿出书看一下。转眼间,又到了会考的时候,他满怀信心地去赶考。大榜一发,他又一次名落孙山,两次落榜之后,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读书了。

他甚至想,自己大概没有当官儿的命吧!一气之下,他竟把家里的书全部烧成灰烬。

有一天,他干活儿很累,躺在地头上睡着了,这时,他梦见了死去的父亲。他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父亲的坟上。他很不安,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父亲,从这以后,他又开始读书了。

为了能专心致志地学习,他只身一人搬到山上。白天,他在自己亲手搭起的小亭子下写诗绘画;晚上,就点上松油灯,在山洞里看书。就这样,他在山上整整苦学了五年。等他再去赶考时,果然金榜题名。没过多久,皇上就任命让他当了县官儿。

这一天,他正在乡下私访,忽听有人喊冤。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人是自己的同乡,他的独生女儿被杨财主的儿子抢走,特来告状。

尹长发一听说是告杨财主,旧恨又涌上心头。经过三天的查访,查清了杨财主父子的罪恶,就把杨财主和他儿子都斩了。

除了心头之恨,也算是为民除了害。他心里特别高兴,就买了香来到父亲的坟前,他想把这事告诉父亲,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当他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山上的那个木亭子。到了山上,他摸摸自己曾坐过的木墩,看看自己曾住过的山洞,五年苦读,终究没有白费,于是就亲笔写了一块叫"宜书亭"的匾挂在木亭子上。

因为这座亭子正好处在半山腰,所以也叫"半山亭",传说乾隆皇帝游香山时,曾在此亭作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