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甲塔与马刨泉的史事
站在香炉峰,向西北的山坳望去,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这就是香山一带有名的挂甲塔村。听老人们说,这村旁曾有一座古塔,村名由塔而得。
相传,北宋时,杨七郎在一次率领十几个人去某地搬兵的途中,与辽兵的一百多人马相遇。经过一场大战,杨兵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到香山脚下。
杨七郎独自一人骑着受了伤的战马,沿着山路往山上跑。到香炉峰北面的山口时,马失了蹄,七郎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他靠在一块大岩石上,朝山下一看,辽兵已追到了山下,不远处传来阵阵喊杀声。正在危急时刻,七郎忽然看见从山路上走来一头毛驴,上面坐着个书生。还没等七郎开口,书生已经看见了七郎。
书生得知站在眼前的人是杨七郎,又惊又喜,他早闻杨家将大名,不想今日在此相见。
书生赶紧把七郎扶上毛驴,并告诉他绕过山口有一座小白塔,可以在那躲一躲。七郎谢过书生,独自骑着毛驴跑下山去。
天黑的时候,七郎来到密林中的小砖塔下。此时,他又饥又冷,可他担心辽兵追到这里,就把盔甲脱下来,把它挂在了塔尖上,然后又骑上毛驴向山上跑去。
七郎刚走,辽兵就追到了这里。他们围着古塔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七郎。猛一抬头,发现盔甲挂在塔尖儿上,猜想七郎并没有走远。于是,他们就埋伏在离塔不远的草丛里,等七郎回来。可一直等到天亮也不见七郎回来,这才知道是上了七郎的当,只好垂头丧气地下了山。
七郎数日没有回府,余太君非常着急,于是就叫杨六郎骑马到香山一带去寻找七郎。可六郎在山上找了两三天,也没见到七郎的踪影。
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热,六郎又渴又饿,他听到不远处有流水声,便去找水。
此时,大马也渴得难耐,它猛地挣断缰绳,撒腿跑了。它跑着跑着,忽听见有人在呻吟,扬头一看,有位打柴人倒在一棵大柳树下。
它停住跑,竖起耳朵听了听,就朝那人跑去。它围着大柳树转了转,似乎听懂了打柴人的呻吟,扬起后蹄,在地上刨了起来。刨着刨着竟从坑里涌出一股泉水。
打柴人又惊又喜。水越涌越多,转眼工夫就涌满了一坑。打柴人趴在坑边儿,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杨六郎在山沟里转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找到水,他失望地回到塔下。抬头一看,马不见了,他又开始找马,就在这时,忽听不远处有马的嘶叫声,便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
等他快跑到大柳树下时,一眼看见了树下坐着的那位打柴人,这不就是弟弟七郎吗?他惊喜地跑到七郎面前,兄弟见面,自然非常高兴。
六郎见七郎如此模样,有些不解。七郎把事情经过告诉哥哥。原来七郎在山上挂甲骗过辽兵以后,就住在山里一位采药老人家里,想等养好伤后再回去。
七郎见六郎满头大汗,就指着地上的泉水说:"你快喝点儿水吧,天太热了。""水?"六郎一愣,低头一看,地上果真有个马蹄形的小泉眼,他急忙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兄弟二人来到采药老人的家里,谢罢老人以后,连夜下了山。
后来,这个马蹄形的泉眼越来越大,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泉池,因为它用蹄子刨出来的,所以山里人叫它马刨泉,也有的叫它马蹄泉。
离它不远的那座小塔,因杨七郎在上面挂甲骗了辽兵,人们便把这塔叫作挂甲塔。以后,这塔的附近慢慢有了人家,而且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个小山村,人们便把它叫做挂甲塔村。【链接】紫微星与紫禁城的考证
"紫禁城"也叫故宫。紫禁城取是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
"紫"就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征。
由于皇宫属禁地,所以称为紫禁城。
这个名字与中国古人认为的"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有关,故宫的结构也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而建的,所以又称故宫。
明初攻克元大都后,为了灭元代的王气,将原来的大部分宫殿都拆毁了。因此,朱棣决定重建北京城。
永乐十八年(1420年),新的紫禁城完工,该城周长约6里,南北960米,东西7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
紫禁城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四座城门,城门四角还有壮丽的角楼。城外还修有深深的筒子河,即护城河。
宫城内部的房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南为工作区,即外朝,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就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三宫六院"。
朱棣在营建紫禁城时,特意将处理政务公事的场所和皇帝的个人生活场所分开,在内廷的进出口乾清门前,放置着一对雌雄金狮。
外朝、内延之外还有外朝东路、外朝西路两部分建筑。外朝东路有明代文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后被毁。外朝两路有武英殿,李自成建立大顺国时,曾在这里举行登极大典。
坤宁宫北面为宫后苑,后称御花园,座落于纵贯紫禁城中轴线的北部。苑内的堆秀山和浮碧亭仍保持明代格局。花园修葺十分精致纤巧,其间种植了苍翠的松柏、珍奇花卉,还有鳞峋的异石。后苑正中为天一门,天一门北面为钦安殿,这是御花园中的主体建筑。
另外,在明宫西华门以西,即明代皇家苑囿太液池,或称西苑,系在元代太液池基础上改建而成,即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除了三海之外,尚有乐成殿、登渊亭、紫光阁、圆殿、广寒殿、清馥殿、五龙亭等多处亭台殿宇,是明帝游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