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楼主”王玉蓉的传说

王玉蓉,原名王佩芬,生于上海一个木匠家庭。曾就读于“明德中学”,她的愿望是做一名医生,可刚刚读到初二,就因其父生病而被迫辍学。后从于莲仙习京剧,艺名王艳芳,曾赴厦门、宁波、南京等地演出,艺宗“程(砚秋)派”。

她虽为歌女,但不忘刻苦学习,后考入“京华女子中学”继续读书。

在读书期间,她晚上仍用王艳芳艺名前往茶楼卖艺。

一次周末,王艳芳正在后台候场,无意从台帘缝隙中看到校长傅况麟,没办法,她还是要上场演出。上台时,她为避开视线,斜着身侧着脸走向舞台,而且仰头平视不看台下,歌罢便迅速下场。

第二天,她早早地跑到学校,希望校长没有认出她来。可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个同学告诉她,她被学校开除了。听了这个消息,她趴在床上嚎啕大哭。

消息不胫而走,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有人以“为何校长能茶楼听曲,歌女不能入校读书”的文章质问校长。这位校长亦立即撰文反驳,随之又有《歌女可是公民?》的文章声援王艳芳。

此事轰动各地,诸多报刊纷纷载文,为王艳芳伸张正义。尽管如此,她还是不能继续留在学校读书。

遭此厄运的王佩芬心灰意冷,她无心献艺,亦无意再求学。最后,满怀惆怅地离开了南京。

回到上海后,她易名为“王玉蓉”。平日闭门读书看报,闲时去票房走走以消磨时光。

后来,她巧遇同窗好友顾菊英。这位当时的师长夫人对玉蓉深表同情,她指点她进京拜“通天教主”王瑶卿为师,并慷慨地包揽了她的全部学艺费用,当即给她路费两千元,而且每月按时汇款二百元生活费用。

就这样,19岁的王玉蓉就独自背井离乡拜在了王瑶卿门下。

王瑶卿听她试唱了一段,觉得她的基本功并不扎实。因为她是上海人,有些字音发不准,所以必须通过吊嗓儿纠正。他还让她对着镜子边唱边找口型。就这样,天天训练,只有当王瑶卿给他纠正发音时,才能稍微休息一下。

突然,有一天,她嗓子哑了,发不出声音了。老师面带笑容地告诉她说不要紧,几出戏唱下来,嗓子会使了,就不哑了,而后就会一劳永逸了。

王瑶卿教她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她虽唱得是文戏,但老师也教她练武功打把子,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她已学会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十来出戏,学到了“王派”的精髓。

她在学戏期间,王老师不仅不让她去唱戏,也不许她去乱看戏,怕她看乱了、学杂了,待她学成之后,王瑶卿准备给她组班,正式到戏园子演出。

可她在北京从来没演出过,“王玉蓉”这个名字,观众没听说过。名字叫不响,票当然卖不出去,所以哪个戏园也不敢接。

师徒正在为此事一筹莫展,恰在此时“长安大戏院”落成。东家杨主生原想请名角来庆贺开幕演出,怎么也请不到名角,说戏台是“白虎台”,没人演。

当时的首任经理是名小生金仲仁,他与王瑶卿是莫逆之交,他把这事告诉王瑶卿,王瑶卿想到了徒弟,便推荐王玉蓉演。

园子解决了,王瑶卿立刻让管事的赵世兴赶快约人组班,并一再嘱咐要找个名老生来,捧捧这个初出茅庐的女徒弟。其实他对这个女徒弟也没底,也担心票卖不出去。恰在此时来了三位贵宾,一位是大名鼎鼎的中医汪逢春,一位是农学院院长庞敦敏,另一位是晚清末代状元陆润庠的儿媳,“瓣萝轩主”张女士。

这三位都是王瑶卿的好友,交谈之中闻听此事,三个人一合计,把票全买了下来。

演出这天,本界同仁和亲友所赠贺幛、花篮等物摆满了舞台前沿和大厅,场内观众坐的是满坑满谷,到场的全是有关人员的亲属和亲友、老乡和邻居,气氛热闹非凡。

恰在此时,百代唱片公司正想灌《四郎探母》的唱片,公司让驻北京代表傅祥撰负责找演员,傅与助手至各戏园观摩选择,偏巧这天有数家戏园均演此戏,最后这二位偏偏选中了“长安”这场,理由是戏院新开张,必然是好角儿。

到了戏院又见“客满”的牌子早已戳在门口,他们找到戏院,说明来意,戏院的田华亭把两两张包厢票让给了他们,二人到上楼就坐,此时场内气氛,极为高涨。

傅祥撰看罢喜笑颜开,经过深思熟虑当即拍板,找管事的商量决定请他们灌制。管事的把这事转达给王瑶卿老师,这自然是好事。王老师和他们反复谈论后决定灌这出戏。这套全部《四郎探母》共灌制十六张,计三十二面,这是第一套连续性的京剧唱片。上市后极为畅销,又经电台一广播,更是火爆。

有趣的是,十年后,王玉蓉之女小王玉蓉首次登台也是长安戏院,而且同是演出《四郎探母》,由迟世恭扮演杨四郎,王玉蓉亲自为爱女把场,可谓一段梨园佳话。

王玉蓉就此一炮而红,声誉与日俱增。从此她在长安演出达八年之久,而且每周六的夜场全是她演,别人是安排不上的。后来百代唱片公司又以九千六百元的高额酬金要灌她的《武家坡》,就这样一套六张的《武家坡》又面世了。

后来,王玉蓉曾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赴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旅游观光,亲眼看到了各国华侨争购她主演的《四郎探母》和《武家坡》唱片的情景,心中万分激动。

《武家坡》仅是《全部王宝钏》的一折。王玉蓉曾把《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平贵别窑》、《母女会》、《武家坡》、《算军粮》、《大登殿》这王宝钏的八出戏,一气呵成,为此她曾有“王八出”之绰号。被誉称为“铁嗓钢喉”而享誉剧坛。

王玉蓉成名后,曾与胡铁耕、陈巨来、俞逸芬三位名家同时拜袁世凯次子袁寒云为师学习绘画。由于她先后拜了王瑶卿和袁寒云两位老师,为此其师兄胡铁耕为师妹寓所起名为“卿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