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家“让戏”轶闻

我国的戏曲艺人,历来以轻财重义、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而闻名于世。有关这方面的轶闻遗事,数不胜数,“让戏”就是其中之一例。

1927年,23岁的程砚秋新排京剧《斟情记》,并准备在北京首演。当时,声誉卓著的梅兰芳,经过1919年和1924年两次访日演出后,名声已风靡国内外。特别是他的代表剧目《天女散花》和《太真外传》等,每场演出都是盛况空前。

然而,当他听说程砚秋将上演新戏《斟情记》时,他毅然决定让戏,把自己的代表作《天女散花》、《太真外传》等暂停,而改唱极普通的折子戏《女起解》,以保证程的上座。为此程砚秋对梅兰芳深表感激。

1942年,李世芳被观众誉作京剧“四小名旦”之一。他首排了移植剧目《百花公主》,也准备先在北京上演。

而此时已大有名气的程砚秋又恰好从上海归来,也新排了此剧并取名《女儿心》。

《女儿心》在上海演出时,场场爆满。他正准备回京继续献演以飨观众时,闻李世芳将推出这个剧目。程砚秋主动找到李世芳安慰他,让他不要有心理压力,他还说以后不在北京天津上演这出戏。为此李世芳如释重负,程砚秋的美德也被人传成佳话。

解放后,荀慧生日以继夜地赶排了新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花费巨资设置了服装和布景。正准备公演时,听说程砚秋也排了程派唱功戏《英台抗婚》,他毅然不顾经济和个人艺术上的损失,放弃此剧,并说这一切损失自己负责,并不要让程砚秋知道此事。

京剧“标准小生”姜妙香,长期与梅兰芳合作。后来程长庚的侄孙程继先参加了“梅兰芳剧团”,姜先生便主动将《奇双会》中自己主演了多年的赵宠一角让给程继先去演。

尽管他是头牌小生,却饰演戏中一个很普通的角色。直到继先去世后,他才重新饰演此角。

1946年俞振飞先生加入“梅兰芳剧团”后,姜先生又再次将赵宠一角让给俞先生演,自己还是心甘情愿地扮演配角。

这种不计名利、先人后已的传统美德,不仅表现在台上让戏,连灌制唱片乃至其他各种活动,也是如此。

20世纪20年代末,与梅兰芳、杨小楼鼎足而峙,被人称作“北方梨园三杰”之一的余叔岩,以《失印救火》、《打棍出箱》、《问樵闹府》、《捉放宿店》以及《御碑亭》、《南阳关》、《盗宗卷》、《宫门带》和《断臂说书》、《卖马当锏》等代表剧目轰动全国,梨园行的同仁都对他赞赏有加。

当时,有位叫高聘卿的唱片公司负责人,约他灌制上述诸戏唱段,这无疑可以获得一大笔收入。而余叔岩却回信表示抱歉,理由是同行业演员曾经灌制过这些段子,为不影响同业唱片的销路,他放弃了这样的好机会。最后公司只好尊重他的意见,灌制了《沙桥饯别》和《打严嵩》等几出冷门戏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