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箱”高手闫世祥

清末民初时,“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启蒙老师是著名京剧刀马武旦荣蝶仙先生。

闫世祥(闫七)是京剧箱行“盔箱”的著名师傅。他出身于盔箱世家。他父亲老闫师傅当时不但为当时的名角勒头扮装,并且在内廷当差。

荣蝶仙每演拿手戏《战金山》中的梁红玉,非老闫师傅帮勒戴“七星额子”不可。

小闫(世祥)那时正随父亲搭班效力,有一天正逢荣蝶仙演出《战金山》,当他在“包头桌”包好了头,从“二衣箱”扎好了“女靠”,来到“盔箱”时,恰逢老闫师傅不在,小闫(世祥)急忙举着“七星额子”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荣蝶仙没有接过“七星额子”,而是在镜中朝后看了一下这个年轻的“小盔箱”,又问了他几个问题,知道他是老闫师的儿子后,告诉他要跟着父亲好好学习,苦下功夫。

正说着老闫师傅回来了,他从小闫手中接过“七星额子”,只听“卡”的一声,可荣蝶仙并不满意,后来又听“卡”的一声,他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回家的路上,老闫看出了小闫的情绪,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无论做什么,没有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父亲的话,小闫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此后,他终日勤学苦练,以不辜负父亲的愿望。

过了一阵子,荣蝶仙又要演《战金山》。小闫向父亲提出要给荣蝶仙戴盔头,父亲了解儿子的心情,决定让他一试。可是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汗珠都掉下来了,还是没有把“七星额子”戴好。父亲接过“七星额子”没有费劲就戴好了。

小闫知道自己的功力还不到位,但他并不气馁,而是夜以继日地继续苦练。

还有一次,荣碟仙要在前门外上演《战金山》,这次,小闫世祥自感可以“请战”了,他信心十足的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觉得他确实有了长进,经得荣蝶仙的同意后,小闫世祥拿着“七里额子”来到荣蝶仙跟前,只听“卡卡”两声,荣先生就喊道:“好了,好了。”他没想到小闫世祥进步这么快。

《战金山》是出刀马旦的重头戏,平时,荣蝶仙驾轻就熟,并不觉得累,而今天,小闫把头给他勒得太紧了,他有点“晕”乎乎的感觉。幸亏他脑袋吃紧有功,否则难以支撑到尾声。

演完后,荣先生快步进场,竟吐了一口酸水,老闫师父和儿子都慌了神。

荣先生却宽容地摆了摆手说:“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闫七是个有心胸、有出息的小伙子,将来准是‘盔箱’行当中的好手。”

闫世祥后来成为余叔岩、孟小冬、杨宝森三位大师均离不开的“盔箱”师傅。他不但精通本行技术,而且深谙“余派”、“杨派”的舞台艺术,他可以根据人的脸型将化妆扮戏的技巧和剧中人物艺术流派刻画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