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爆类烹调技术
油爆法
爆类菜的特点是急火热油,典型制法是先焯沸水、过热油、上汁三道工序连续进行,总计时间不过一两分钟。成品菜的特点是鲜、嫩、香脆,鲜咸味,包汁不带汤。
从近代营养学角度看,爆法是最有效地保留营养原素的方式。有些原材料特别是鸡鸭肫、猪羊肚等只有使用得法才便于食用而且有独特风味,这是京菜烹饪技艺的精华所在,是其它菜系所难于比拟的。
油爆法的基本形式:第一步像鸡肉等嫩料均先上浆,而肫、肚等韧料不上浆而用沸水焯。第二步是过高热油炸,即滗油。第三步调汁颠勺出锅。此三步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否则成品菜失去鲜、嫩、脆的特点。汁要包住主料,不能溜汁。
油爆鸡丁
原料:鸡脯肉250克,鸡蛋清15克,湿淀粉40克,大油750克(约耗50克),料酒10克,味精2克,盐1.5克,花椒油10克,豆瓣葱10克,蒜末10克,姜汁5克,醋5克,高汤15克。
制作方法:
(1)将鸡脯肉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用盐0.5克,味精0.5克,鸡蛋清20克,湿淀粉25克抓匀上浆挂薄糊。
(2)用碗将余下的调料:料酒5克、味精1.5克、盐1克、豆瓣葱10克、蒜末10克、醋5克、姜汁5克、高汤15克、湿淀粉15克合在一起兑成芡汁备用。
(3)炒勺上火放大油750克(耗40克),油温至四五成热时,将鸡丁分散下勺,用筷子拨散滑透,倒入漏勺控净油。
(4)原勺留废油(即大油)10克上火,油热倒入滑好的鸡丁,并立即倒入碗芡汁,迅速拌炒颠翻几下,使芡汁裹在鸡丁上,淋入10克花椒油,即可出勺装盘。
说明:
成菜应色泽洁白,立外包芡,鸡丁软嫩滑润,味道鲜、咸并有葱、蒜的香味。要求吃完盘内不能有很多粉芡和汤汁,只有薄薄的一层油和汁,操作时速度要快。用具及调料等必须干净,不能见任何黑点。
营养成分:
蛋白质58.8克,脂肪56.5克,糖27.3克,纤维0.3克,钙43.5毫克,磷566.8毫克,铁5.2毫克,维生素A 20.5毫克,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维生素PP 20.9毫克,维生素C 1.7毫克,钾968.1毫克,钠621.5毫克,胆固醇326.5毫克,锌3毫克,铜0.7毫克,钙:磷为1:13,氮:热量为1:90.7,钠:钾为1:1.6。
油爆双脆
原料:净猪肚仁150克,净鸡肫150克,大油750克(实耗40克),葱15克,蒜5克,青蒜10克,料酒15克,味精3克,盐2克,姜汁5克,米醋3克,湿淀粉15克,花椒油15克,高汤1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肚仁剖上十字花刀,切成骨牌块。鸡肫剖深十字菊花刀,大个的一破两开,猪肚仁用苏打水洗泡一下,然后冲洗干净,使其肉质脆嫩。两种主料均用开水焯一下,滗净水。将蒜洗净切成末,青蒜切成丁,葱切成黄豆瓣大小的块备用。
(2)用碗将豆瓣葱15克,蒜末5克,青蒜丁10克,料酒15克,味精3克,盐2克,姜汁5克,米醋3克,湿淀粉15克,高汤10克合在一起兑成芡汁。
(3)炒勺上火放大油750克(耗油30克),烧至八九成热时,把主料下入一炸,迅速倒入漏勺滤净油。原勺立即回到火上,放大油10克,花椒油10克,油热倒入主料,马上烹入碗芡,迅速搅拌颠翻几下,呈包芡时淋入5克花椒油,出勺装盘即成。
说明;
(1)猪肚仁即猪的胃上口较厚的部位。
(2)此莱要求热油爆炒,速度快,质地脆嫩,吃起来脆嫩爽口。包汁立芡,两色相间,食后盘内不见余汁。
营养成分;
蛋白质50.8克,脂肪64.4克,糖16.9克,纤维0.1克,钙50.6毫克,磷651.5毫克,铁15.1毫克,维生素A 22928.8毫克,维生素B10.7毫克,维生素B22.7毫克,维生素PP 19.8毫克,维生素C 12.1毫克,钾420.3毫克,钠787毫克,胆固醇916毫克,锌7.8毫克,铜0.5毫克,钙:磷为1:12.9,氮:热量为1:104.6,钠:钾为1:0.5。
酱爆法
酱爆法的主料一般都是鲜嫩肉类。第一步先上浆过温油。第二步是炒酱,一般用黄酱,酱要炒透,炒出酱香味,加糖,加料酒待酱收汁后才行。第三步是下主料,翻勺,使酱汁均匀地裹在主料上即出勺。此法的技术表现在炒酱上,必须掌握好火候。再就是要包汁,食后盘底不能见酱汁。
酱爆肉丁
原料:猪里脊肉或瘦猪肉350克,料酒40克,精盐2克,味精5克,黄酱40克,白糖20克,香油20克,熟猪油100克(耗50克),花生油40克,姜汁20克,湿淀粉40克,鸡蛋1个。
制作方法:
(1)将肉洗净切成1.3厘米见方肉丁,用料酒20克、盐2克、味精5克、姜汁2克、湿淀粉40克及蛋清半个抓拌均匀浆好。
(2)净炒勺上火,放入熟猪油100克,烧至四五成热时,将肉丁散开放入油中,滑透后,倒入漏勺,控净油。
(3)炒勺上火,放花生油40克,下入黄酱40克,煸炒,至黄酱熟透,出酱香味时烹入料酒20克,白糖20克,炒至酱汁收浓时,将滑好的肉丁倒入勺内,翻勺使酱汁均匀裹在肉丁上淋香油即可出勺装盘。
说明:
(1)咸甜可口,酱香味浓,肉质鲜嫩。食用后盘中有少许油没有酱汁。
(2)酱必须炒熟、透后再加入糖和料酒,否则会有生酱味。酱、糖的比例要合适,如糖多酱汁不易裹在肉丁上。
(3)酱汁炒浓后才能放入滑好的肉丁,便于酱汁裹在肉丁上。
营养成分:
蛋白质72.5克,脂肪177.7克,糖54.7克,纤维0.6克,钙108.9毫克,磷852.5毫克,铁13.4毫克,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8毫克,维生素PP 1.4毫克,钾1264.9毫克,钠2570.2毫克,胆固醇652毫克,锌14.8毫克,铜0.9毫克,钙:磷为1:7.8,氮:热量为1:181.8,钠:钾为1:0.5。
酱爆鸡丁
原料:鸡脯肉300克,黄酱40克,白糖20克,大油50克,香油20克,料酒25克,姜汁5克,味精15克,湿淀粉20克,鸡蛋清15克。
制作方法:
(1)将鸡脯上的筋、膜片掉,切成0.8厘米见方的丁。
(2)用料酒5克、味精0.5克、湿淀粉20克、鸡蛋清15克,将鸡丁上浆挂薄糊。
(3)炒勺上火放大油750克(耗50克),烧至四五成热时,将鸡丁分散下勺,用筷子拨散、滑透,倒入漏勺滤净油。
(4)原勺回到火上,放香油15克,黄酱40克,炒至呈小颗粒状无水分时,加入白糖20克再炒,白糖溶化起粘后放入料酒20克、姜汁5克、味精1克继续炒,待水分将尽起泡时,迅速将滑好的鸡丁倒入勺内,用手勺拌炒颠翻几下,使酱均匀地裹在鸡丁上,淋入5克香油,出勺装盘即成。
说明:
制作此菜酱要炒得不生不煳不流是关键。颜色枣红,鸡丁鲜嫩,口味甜咸,酱香味浓。要特别注意成品操作程序,水分一定要炒干,否则就不能将酱均匀地裹在鸡丁上。
营养成分:
蛋白69.1克,脂肪77.3克,糖41.4克,纤维0.5克,钙66.8毫克,磷829.2毫克,铁13.4毫克,维生素A 1毫克,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4毫克,维生素PP 25毫克,钾1303.7毫克,钠1968.3毫克,胆固醇393.5毫克,锌3毫克,铜0.7毫克,钙:磷为1:12.4,氮:热量为1:102.9,钠:钾为1:0.7。
芫爆法
芫爆法的主料一般是鲜嫩肉类及羊散丹。以芫荽(香菜)为配料利用其清香爽口作用。其中芫爆散丹回汉两族均视为名菜,风味独特。
芫爆散丹
原料:鲜羊散丹(即鲜羊肚的一个部位)250克,芫荽4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60克),净葱10克,鲜姜5克、大蒜10克,料酒5克,味精2克,精盐1.5克,胡椒粉1克,米醋、高汤各少许,香油5克。
制作方法:
(1)羊散丹择洗干净,切成长约4厘米、宽约1厘米的条。芫荽去叶,将梗切成寸段,葱切成约寸长的丝,姜去皮切细末,蒜切片。
(2)用碗放葱、姜、蒜、料酒、味精、盐、醋、胡椒粉及高汤少许兑成清汁。
(3)炒勺上火,倒入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热,先把切好的羊散丹条用漏勺放入沸汤锅焯一下即捞出,滗净水,迅即倒入油勺内爆炸,快速倒入漏勺滤去油。
(4)炒勺上旺火,留底油,烧热,倒入散丹条和芫荽段,用手勺打散即倒入清汁,快速煸炒数下,使汤汁吸入主料,随即打明油5克出勺装盘。
说明:
(1)此菜为火候菜,应注意选用鲜羊散丹。操作时羊散丹焯水与过油以及爆炒都要快速敏捷,方能使主料保持脆嫩不致变老。
(2)此菜形状美观,颜色白、绿相间、质地脆嫩,口味鲜咸,清淡爽口,盘内基本无汤汁。
(3)芫爆散丹亦可用牛百页(即牛肚散丹部位)烹制,可将牛百页烫后刮去草牙,用白水煮熟后按以上方法制作。
营养成分:
蛋白质29.1克,脂肪137.2克,糖7.8克,纤维0.5克,钙97.2毫克,磷351.1毫克,铁7.3毫克,维生素A 275.1毫克,维生素B10.3毫克,维生素B20.4毫克,维生素PP 12.8毫克,维生素C 18.1毫克,钾934.5毫克,钠605毫克,锌7.3毫克,铜0.6毫克,钙:磷为1:3.6,氮:热量为1:296.9,钢:钾为1:1.5。
芫爆鸡条
原料:鸡脯肉300克,芫荽100克,葱25克,姜10克,料酒10克,精盐2克,味精2克,米醋5克,香油15克,湿淀粉25克,鸡汤50克,胡椒粉2克,熟猪油1000克(净耗75克)。
制作方法:
(1)将鸡脯肉去脂皮和筋后切成条,放入碗中加入精盐1克,蛋清30克,湿淀粉25克,料酒5克拌匀浆好。
(2)葱、姜均切成细丝,蒜切成片,芫荽切成3.3厘米长的段一并放入碗中,再加入精盐1克,料酒5克,醋5克,鸡汤50克,调成汁。
(3)将炒勺置旺火上烧热,下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热时,分散下入鸡条,拨散滑透,倒入漏勺控净油。
(4)炒勺回火上,留少许底油,将鸡条回勺,烹入调好的汁,迅速颠翻,淋上香油15克即可出勺装盘。
说明:
(1)此菜鸡条洁白,芫荽碧绿,肉嫩味鲜,清淡不腻,有芫荽、蒜、醋香味,以及胡椒的香辣味。
(2)炒勺要干净光滑,热勺温油,鸡条分散下勺,不得粘连。芫荽要以梗为主叶为辅,烹汁后要迅速起翻拌匀出勺,芫荽不能成蔫状。
营养成分:
蛋白质66.7克,脂肪97.9克,糖18.6克,纤维0.2克,钙43.6毫克,磷635.1毫克,铁5.5毫克。维生素A 54.6毫克,维生素B15.2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维生素PP 24.6毫克,维生素C 3.5毫克,钾1175.5毫克,钠823.6毫克,胆固醇351毫克,锌3.1毫克,铜0.9毫克,钙:磷为1:14.6,氮:热量为1:14.5,钠:钾为1:1.4。
汤爆及水爆法
此法不过油,是用高汤或沸水在极短时间内促使主料成熟达到鲜、嫩、脆的效果。汤爆与水爆的区别在于前者焯水后另调高汤因而汤中已调味,而后者系清料需另蘸调料。
此种爆法的特点除保持原料的脆、嫩外,还是“食原味”的最佳技法,因而颇受一部分人士欢迎。它既是大众化小吃,又是高级宴席上屡见不鲜的莱肴。其中水爆羊肚的调味料近十种,非常适合北方居民的口味。
汤爆双脆
原料:猪肚尖200克,鸡肫100克,清汤250克,味精2克,精盐1克,姜汁10克,料酒10克,芫荽末15克,口蘑10克,胡椒粉1克,卤虾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肚尖片去外皮,刮去油丝,在肚尖的里面每隔0.16厘米宽,直刀剖成十字花刀,深度为肚尖的三分之二,再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
鸡肫洗净片去筋,用直刀割成0.16厘米见方的十字花刀,深度为鸡肫的三分之二,与肚尖一起放在清水里浸泡。干口蘑用水泡发后,择洗干净,片成片。
(2)汤勺上旺火,放入清汤750克、口蘑片、姜汁、料酒、味精、精盐,烧开后撇去浮沫,倒入碗中。
(3)汤勺上火,放入清水,烧至八成开时,下入鸡肫,水开后将勺端离火口,下入猪肚,用手勺搅拌一下,迅速捞出控净水,倒在盘中,撒上芫荽末,胡椒粉,连同清汤一起端上桌,在桌上将猪肚,鸡肫倒入清汤碗内即成,随带卤虾油蘸食。
说明:
(1)此菜棕白相间,色泽美观,质地脆嫩,汤味清鲜,蘸卤虾油食,滋味更美。
(2)选料要精要新鲜,汤汁要好,刀口要均匀,泡口蘑的原汤过滤后对入汤中,味道更鲜美。用开水焯原料时,必须先下鸡肫,因成熟度不同,后下肚尖,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质老。
营养成分:
蛋白质52.8克,脂肪52.5克,糖4.3克,纤维0.2克,钙90毫克,磷458.4毫克,铁10.4毫克,维生素A 94.4毫克,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维生素PP 10毫克,维生素C 6.2毫克,钾564.2毫克,钠399.4毫克,胆固醇600.5毫克,锌4毫克,铜0.2毫克,钙:磷为1:5.1,氮:热量为1:83,钠:钾为1:1.4。
水爆羊肚
原料:鲜羊肚(羊肚可分为肚领、散丹、阴肚板、阳肚板、肚葫芦、蘑菇、食道7个部位,均可水爆,但以肚领、散丹、蘑菇头部位最好、最嫩)500克,芝麻酱25克,芫荽20克,净葱15克,酱油20克,料酒10克,米醋5克,精盐1克,辣椒油10克,虾油10克。
制作方法:
(1)鲜羊肚取某部位,如肚领(肚领撕去皮即为肚仁)500克,择洗干净,切去薄边,横刀切成长约3.3厘米,宽0.5厘米的片;芫荽和葱洗净切碎末。
(2)用碗将芝麻酱加盐、加清水澥开,调成稠糊状,放入酱油、料酒、米醋、辣椒油、虾池、葱末、芫荽末调成均匀的调料汁。
(3)炒勺上旺火,加水半勺,烧开后,即将切好的肚领分批下匀水爆。将肚领入勺后,用漏勺将肚领打散,待肚领漂起即待成卷时,不能等锅水沸腾,迅速捞出装汤盘内(稍带点汤)蘸碗内调味料食之,或佐酒或配热烧饼食用,随吃随爆。
说明:
(1)水爆羊肚应选大羊鲜肚最好,存放时间长或经冷冻的质老不宜水爆。
(2)调味料应根据食者喜好调配。
(3)水爆时应用旺火,羊肚在勺内不宜时间过长,否则烫老影响质量。
(4)此菜质脆嫩,味鲜香,清爽不腻。
(5)原为街头清真小吃,因受群众欢迎,清真饭馆亦多经营此菜。
(6)水爆肚如用牛肚领撕去肚皮成牛肚仁或用牛百页部位水爆,质量基本相同,牛肚其它部位不能水爆。
营养成分:
蛋白质61.8克,脂肪167.3克,糖14.2克,纤维2.2克,钙317.7毫克,磷901.8毫克,铁29.6毫克,维生素A 157.7毫克,维生素B10.5毫克,维生素B20.8毫克,维生素PP 26.8毫克,维生素C 10.3毫克,钾1603.3毫克,钠1469.2毫克,锌14.5毫克,铜1毫克,钙:磷为1:2.8,氮:热量为1:183,钠:钾为1:1.1。
【链接】老北京的爆肚为何有名气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颇为讲究,要用羊肚部位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年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像以前分部位供应的爆肚已经没有了。
爆肚首先要选材新鲜,其次爆的时间要适当,其特色是又脆又鲜。吃爆肚时,喝上二两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味道更佳。
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爆肚的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再加上梨园名角的名人效应,使这一在早期并不起眼的菜品,在民国初声名远播,以致成为那一时期每宴不可或缺的佳肴之一。
当时北京经营爆肚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地安门)的爆肚张,以及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