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寿宴上的“龙珠”
说起北京城里的“全素刘”的菜,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全素刘”以素代荤,不但样式好看,口味也是一绝,“炸排骨”、“烟海参”、“香酥鸡”、“松鼠鱼”、“虾蟹闹海”、“炸素虾”、“玛瑙鱼”、“清蒸金蟹”、“一品花生米”……几十种素菜,样样都称得上色、香、味俱佳。
传说那“全素刘”的第一代名师刘海泉,清朝时期,曾在紫禁城的御膳房里当过厨子。
紫禁城里的御膳房分成荤局、素局、米局、糖局等各个部分。内西路的崇华宫还专设了一个野味厨房。每个膳局专做某一类食品。
慈禧太后在素局里专门给自己单设了一个小御膳房。
刘海泉从小就聪明多才,画得一手好画,泥人、面人捏得活灵活现,他在素局里专门负责给慈禧做素菜。
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的时候,宫里的人忙得不可开交,御膳房更是如此,不仅平时的菜肴、点心一样不能少,还还得想方设法翻出新花样来。慈禧太后平日就非常计较吃喝,过六十大寿当然更要倾朝祝寿、举国大庆了。
慈禧做寿的日子临近了,海泉师傅紧锁眉头。给慈禧做菜可是件难事,不仅要形美、色佳,味道香,用料也得特别讲究。尤其是菜肴、点心的名称,一定要听着顺嘴儿,还要吉利。倘若不考虑的面面俱到,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苦想几日,海泉师傅终于做出了一道精致美观、口感极佳的素冷点,取名为“龙珠”。
到了慈禧过生日的那天,御厨们端着自己制作的美味佳肴向慈禧祝寿。慈禧坐在镶满了福寿吉祥金字的御座上听着御厨们禀报寿点名称。
海泉师傅手托一盘素点心,小心翼翼地走到慈禧面前,一边向慈禧祝寿,一边把手中的素点献上去。慈禧和周围的大臣们顿时被吸引住了,只见那细瓷雕花的盘子里,摆着六枚大小匀称的软点,呈扁圆形,浅驼色,每枚软点都滚上了芝麻,中间嵌有一棵红玛瑙般的山楂树,颗颗山楂果一般大、一样红,鲜艳夺目。
慈禧眼前一亮,忙问寿点的名称和做工。
海泉师傅连忙回禀道:“这道菜的名称叫‘龙珠’。这‘龙珠’的用料来自东、西、南、北、中,有山东的苹果脯,广州的龙眼、荔枝,新疆的葡萄干,关东的大山楂,还有湖北的桂花,四川的山药,直隶的杏脯,京东的蜂蜜,河南的芝麻……”海泉师傅一气儿数了十来个地名和品种。
慈禧一听,眉开眼笑,她心里琢磨着:“东西南北中,集于”龙珠“一统!我大清帝国地大物博,全部归我一人享用!这‘龙珠’的名字起得好!皇上是真龙天子,‘龙珠’乃龙之精灵。龙之精灵在我盘中,我皇太后比皇上还要高一等哪!”想到这儿,慈禧便把盘中的“龙珠”吃光了。
“龙珠”本来就香甜可口,加上慈禧又称心如意,顿时身价百倍,此后被定为太后老佛爷的高级御点,海泉师傅的素点技艺也誉满皇宫。
后来,海泉师傅出了紫禁城,便把龙珠这道宫廷菜带到了民间,在民间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