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蜈蚣”的传奇
紫禁城乃是皇宫禁地,高墙深池,戒备森严。然而就是在这壁垒森严之地,还有失窃现象发生。
嘉庆初年(1796年)的一天,天渐渐黑了,白天在皇极殿做大修的工匠们,身带腰牌经护军验查后陆陆续续地走出东华门、神武门,宫里一片寂静。
突然,一个黑影从宁寿宫旁边一个堆放木料的地方闪了出来,只见他鬼鬼祟祟地向四处张望,发现四周没什么动静,便轻手轻脚地往皇极殿走去。
来到殿檐下,他轻轻地从腰间取出一根带钩的绳子,用力往那殿檐上一甩,那铁钩就勾在了檐子上。接着那人手攀绳索,双脚一用力,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上了大殿的顶上。
他再朝四周看看,依旧是万籁俱静,就摘下瓦头上的铜钉、荷叶、铜链,然后装进一个小口袋。
接着匍匐在天沟里,又摘了几件殿顶上的铜制饰物,这才又顺着那绳索轻手轻脚地下来。这时,宫内一片漆黑,那黑影借着夜色又藏进那堆木料中。等天亮的时候,他又乘机混进了工匠的人群中,借着忙乱,溜出了神武门。
就这样,那窃贼每隔两三天就溜进宁寿宫,先后三次偷走了皇极殿、宁寿宫门上的各种钢制饰物二十多件。正当他三番两次得手,自以为得计时,有一晚在宁寿宫的房顶上重施伎俩时,被值夜更的太监当场抓获。
太监把那窃贼拖到主管大臣面前,一顿暴打之后,窃贼把盗窃的经过如实招来。
原来这窃贼蒋生,家住在哈德门外,十五岁时到西山妙云寺出了家,可没过三年,他就因调戏进香的民女,被老方丈轰出了寺院。
他在寺里时,学了不少的武功,其中最拿手的是攀檐走壁。下山后他不学无术,凭着那点三脚猫的功夫,经常翻墙越脊,做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而且胆子越来越大,见什么偷什么,很快在京城里出了名,人送外号“飞天蜈蚣”。
后来他结识了一个在南城开钢铁铺的马老板,那人见他有攀檐走壁的功夫,就怂恿他偷些值钱的东西,还对他说甭管偷什么样的钢铁物件,他都高价收购。
蒋生一听,这可是一个不错的买卖,没出三天,就把京城外几座高塔上的铜铃铛、铜佛爷偷了回来。
那马老板说话算数,全给收下了,并给了他三十多两银子。蒋生一见偷这铜铁玩意值钱,就再也不偷别的了。专偷京城各寺院、庙宇中大殿上的各种铜铁饰物。
一来二去,胆子越来越大,后来竟想到了紫禁城。他想,那里宫殿多,每个上面都有不少的铜铁饰物,于是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他跟着那些出出进进的工匠,混进了皇宫,并三次顺利得手。
他把偷来的铜铁饰物拿到马老板那里,马老板一见,大吃一惊,这可是只有宫里才有的罕见物啊?一问蒋生,果然是从宫里偷出来的,他说什么也不敢收,他知道这是掉脑袋的勾当。
那蒋生安慰他说,此事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只要他们俩不说出去,谁也不会知道。
马老板听他这么一说,心里踏实多了,给了蒋生一百两银子。
有了银子蒋生便开始吃喝玩乐。过了没几天,那一百两银子就折腾完了,于是又想到皇城里去偷。
这天正好下大雨,蒋生借着雨夜又混进了皇宫,一直奔了宁寿宫,因为去那儿的道儿他最熟。
不一会儿的功夫,五六个铜饰件就装进了口袋里。当他正要往下跳的时候,正好让夜巡的值更太监发觉了,那太监大叫一声“抓贼”。
他一惊,差一点儿从上面掉下来。转眼的工夫宫院里喊声一片,他一见殿前殿后都是人,灯光闪闪,要是直接跳下去肯定被抓,于是就一个金燕凌空,跳到西面的墙上,顺着房脊向西又向南飞快地跑去。
到了南墙角,又是一个金燕凌空,落到地上,接着就拼命地往北跑,没跑出多远,就看见迎面来了一帮人。他想掉头往南跑,但已来不及了,他被追上来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只好束手就擒。
听了他的招供,主管大臣命人将那蒋生押往内务府的慎刑司进行严审。接着又命人到南城去捉拿开钢铁铺的马老板。
经审查核实后,蒋生与马老板被押往菜市口问斩了,而十几个把守宫门的护军因失职,也受到了处罚。有了这次教训后,紫禁城的戒备越来越森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