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八怪的传说
康熙年间,圆明园是亲王胤禛的花园。当时,圆明园规模不大,但建筑很讲究。后来胤禛登基,圆明园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导泉浚池,挖湖堆山,翻修楼台,增设亭榭,还在园子南部建造了大量宫殿和大臣们办公的朝署。
园子修好后,雍正坐着轿子进园观看,他看到园子里河流纵横,山峰林立,亭台楼阁,曲径回廊,非常满意。
更让他高兴的是一组题名为“九洲清宴”的景致,这组景致由环列后湖的九个小岛组成,每个岛子上都有精美建筑点缀着。这九个岛象征着全国的疆域。
视察完了圆明园后,他仔细一琢磨,又觉得园子里还少点什么。光有山河,气魄好像还不够大,难道我身为帝王,仅仅只能统治山河吗?
雍正又下一道圣旨,要在圆明园里开凿海。
负责扩建圆明园的大臣接到圣旨为难了。圆明园占地五千亩,要是再增开几个湖泊不难,可要在这里开凿海就不容易了,就是把整个园子都灌满了水,也没有海的气魄呀!
但圣旨如山,不能违抗,这位大臣只好找到几个有造园经验的老师傅请教。
老师傅们虽然造了大半辈子园子,可从来没碰见过这种事。他们商量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主意:在园子里开一个四面见方的大湖,起名叫福海,这样也许能交差。
没过多久,福海挖好了,放满了水,站在岸边一看,海面开阔,如果赶上有风的天气,水面上翻起波浪,一层层向岸边涌去,还真有点海的气势。
没想到雍正看完了福海后,龙颜大怒,这哪里是海,分明是一个湖而已。于是,他下旨把造园大臣和几名工匠押出福缘门斩首。
这时忽然听有人大喊:“刀下留人”。监斩官闻声而去见一位少年风尘仆仆地跑来,跑到一个老师傅面前叫了一声“爹”。
监斩官见此情景深为感动,他明白,这些工匠们已经使出浑身绝技尽力而为了。于是监斩官容这个少年给他的父亲说最后几句话。
老师傅把被皇上杀头的原委向儿子诉说了一遍,这少年从小跟父亲学习营造园林,早已是江南造园的后起之秀。
他听父亲说完,沉思片刻,说这事好办,他先请监斩官刀下留人,然后他去见了皇上。
雍正听说有一个少年在刑场上揽下了这造海的活,觉得很新鲜,马上召见了他,并给他三个月的时间造海。
那少年说三个月时间太长,只要一个月就够了,但他让皇上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放了那些造海的人;二是从此不再为难那些造园的工匠。雍正答应了少年的请求,并说如果一个月造不成海,就连他一起斩了。
一个月之内,那少年带着三千工匠按期完工了,雍正带文武官员准时来验收。
雍正到福海边上一看,水还是那片水,但是气氛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他又说不出不一样在哪儿,雍正问少年是怎么回事。
少年不慌不忙地回答:“皇上,园子里造海,只能取其神似,不能取其形似。因为即使能把真正的海搬到园子里来,那也只是天然的海,算不得艺术。”说着少年抬手一指,说:“万岁您看,那像个什么?”
雍正顺着少年的手向福海西岸看去,水边有一座新造的石山,乍看像座半岛,仔细一看,很像一个大海龟。
少年又往福海北岸一指,雍正看了一会说:“像只海狮。”
接着,少年依次指着福海边上的一些小山小岛让雍正看,问他像什么。
雍正一个个都答了出来:有的像海象,有的像海豹,有的像海狗……而且这些东西越琢磨越像活的,有的像在岸上懒洋洋地晒太阳,有的像在从水里往岸上爬,有的像正准备下水游泳,真是活灵活现。
少年告诉雍正这八种东西都是海里的动物,俗称海八怪,把它们布置在福海沿岸,既点缀了风景,又增添了海的气氛。看到它们,就象看见了真正的海。
雍正这时候完全沉醉到海的意境里,听了少年的话,不住地点头。少年见雍正认可了,就请雍正放了他父亲和那些工匠,雍正只好当众宣布原来造福海的工匠们无罪。
事后,雍正要封少年为圆明园造办处总管,可少年委婉地拒绝了皇上的好意。雍正后来在福海边的观海亭备下筵席,要为少年饯行。少年也谢绝了,他只求皇上能记住他们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