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蕴藏的故事
从乐寿堂西边出来,进邀月门,就是一条长廊。这条长廊共有二百七十三间,如一条“长龙”横卧在昆明湖边的树丛里,是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据说这条长廊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了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的,后来曾一度被英法联军烧了,又于光绪年间重建的。说起重建长廊,与慈禧太后有关。
原来重修颐和园时,并没打算重建长廊。一天几位大臣陪着慈禧登上佛香间观赏风景。她觉得昆明湖边像缺点什么,于是就问身旁主持建园的大臣为什么湖里湖边都没有龙,因为龙象征着皇上,西太后故意难为建园的大臣。
建园的大臣连忙说,佛香阁上只有“凤尾廊”,湖里湖边都没有龙。
慈禧一听就变脸了,龙凤呈祥,有凤无龙怎能吉祥呢?于是她命大臣安排在湖边舞几天龙灯,不许停歇。
西太后的意思是她站在高处,看那龙舞龙跃,她要“以凤压龙”。她自比那“凤”,而那“龙”是指皇上,她是想压制着光绪。
建园的大臣不敢怠慢,连忙命人到中坞村把耍龙灯的召来,要他们不停地舞动龙灯。这下可苦了那些舞龙灯的庄户人,他们拼出全力,从早上舞到天黑,又从天黑舞到早上,耍龙灯的人有些招架不住,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慈禧还是不让耍龙灯的人停歇。
建园的大臣冥思苦想忽然有了主意,那西太后看耍龙灯是假,意在“以凤压龙”,佛香阁上有“凤尾廊”,那这湖边要是有一座“龙亭”就行了,正好应了“以凤压龙”。可转念一想,如果“龙亭”太小了,那慈禧一定不高兴,如果按照原来长廊的样子重新建起来,再挂上几千的灯笼,远处看就像一条舞动的长龙了。
他连忙起身写了一张重建长廊的奏折,送到慈禧太后那里,并把自己的意思婉转地说了一遍。慈禧一听,马上恩准了。
建园大臣接旨后,赶往“样式房”,让人立即画出长廊的小样,接着命人采购木料、石料,五天之后就开工了。
慈禧太后这才放了舞龙灯的庄户人,但是,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还是要到这园子里来舞龙灯。
三个月后,长廊完工了。建园大臣又从江浙一带找来一百多位制作灯笼的能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糊了一千九百九十九个灯笼,挂在长廊上。傍晚时分,他命人将所有的灯笼点亮,远远向湖边望去,像一条长龙在舞动。慈禧这才满意了。
第二天慈禧又到长廊前查看,见长廊上刷的都是黄漆,不太雅观,于是命建园大臣按照长廊原来的样子绘上苏式彩画,绘的越多越好,还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
建园大臣接旨赶紧又去苏州请来了八十多位画师,忙了三个月,终于画出了一万多幅彩绘画,有花鸟鱼虫的、有人物故事的、有山水风景的色彩斑澜,蔚为壮观。慈禧看了这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