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征字趣闻
故宫的文华殿上悬挂着一块“天子重英豪”坚匾,字迹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传说,这字是一个落榜的举人写的。
有一年,乾隆皇帝欲制一块“天子重英豪”的竖匾悬挂在文华殿,竖匾的字则通过发皇榜向社会征集。
众朝臣都知道乾隆善写字爱题匾,皆奉承乾隆说,只有皇上的书法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何必舍近求远?但乾隆心意已决大臣也不敢再多言,只能照旨发榜征字。
这样一来震动了整个北京城,上至朝官,下至平民百姓,每天呈送字样者达千人之多,但乾隆看了都不中意。
当然也有一、二个较好的,但经制匾试挂后,远远看去,字体上小下大,布局极不匀称。
一天,乾隆皇帝到西郊香山卧佛寺念经。寺院长老将一卷抄写的金刚经呈上,乾隆掀开首页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连连称赞字写的好,他问这字是谁写的。寺院长老忙回答,是一位名叫方观承的落榜举人写的。
皇上赶忙命长老把此人找来。方观承见到皇上难免有些紧张,皇上问了他几个问题。
方观承将自己京试落榜,无颜回乡,流落街头,卖字为生的经过说了一遍。乾隆听后点了点头,便将召他为文华殿竖匾题字之意告诉了他。方观承连连叩头说,不敢在皇上面前舞文弄墨。皇帝让他尽管大胆地写。
方观承来到紫禁城后,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将文华殿前后左右、上下高低尺量一遍,又把宫殿建筑风格、气势观察良久,再把文臣武将所写之字细细品评一番,然后才挥毫拨墨,一气呵成。
乾隆一见大喜,随即召集几名大臣品评。众臣看后,有的笑而不语,有的偷偷摇头吐舌,只有一位大臣说他写字功夫不浅,只是既不学欧体,又不仿柳书,更不像颜字,字里行间,大小不匀,很不工整,自然无法与皇上的字相比。
乾隆听罢笑道:“欧体瘦峭,柳体纤弱,颜字刻板,朕看方观承书法雍容华贵,端方大雅,别具一格,不妨挂起来看看?”当即派工匠搭梯挂匾。
悬挂停当,众臣抬头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大为惊异。只见“天子重英豪”用五个大字,苍劲有力,浑然一体,金光闪闪,观看角度不一样,气势就完全不同。
乾隆此时又问众臣这字写得怎么样,众人均愧而不答,乾隆说:“殿高匾竖,如字写一般大小,从下而望,则会出现上端字小,下端字大的毛病。方观承不但能写好字,更精审时度势,他把‘天’字写得很大,依次缩小,挂起来,从远而望,正好得体。可见他是个有用之才。”
皇帝问众大臣该封他什么官职,众臣有的说封个知县,乾隆摇头,有的说封个知府,乾隆不语。
吏部大臣奏说各州城府县均无缺位,只直隶缺一总督。
乾隆点头说就封他为直隶总督,众臣都说皇上圣明。只有吏部大臣认为方观承科举落榜,功名微小,封这么大的官职,不合大清国的律典。
乾隆听罢,哈哈大笑:“律典要遵,破格录用奇才,更为兴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