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题金匾的考证

北京颐和园东宫门的牌匾是清代皇帝光绪题写的,这块九龙金匾上的“颐和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挥洒自如。据说,光绪题金匾还有一段典故呢!

相传,颐和园修复完毕后,需要在东宫门上挂一块题有“颐和园”三字的金匾,工部大臣思索大半天,不知让谁题写为好。最后,他想到颐和园是皇家林园,还是请皇帝题写较好。

于是,工部大臣参见了光绪,并说明了来意,光绪十分愿意,二话没说,提起御笔在龙案上铺着的一张宣纸一挥而就。

工部大臣接过来一看,有些失望,因为“颐和园”三个字没有一丝生气,这样的字怎么能做成牌匾挂起来呢,可工部大臣不敢说不好,只能按光绪题的字做了一块大匾,挂在了颐和园的东宫门。

挂上大匾的第三天,慈禧太后就来到颐和园游湖。当她看见东宫门挂着的牌匾,气就不打一处来,她质问工部大臣,这匾上的字是谁写的,工部大臣只好如实禀报。慈禧太后一听,瞪着他说:“这字也敢悬挂在宫门上,快给摘下来。”

几天后,光绪皇帝来到颐和园看见宫门上的大匾没了,便问怎么回事,听了下人的禀报,他顿时无语。

当天晚上,光绪皇帝住在了颐和园的玉澜堂。他想重新为大匾题字。可一连写了几张,都不满意。

这时工部大臣来访,看到光绪在练字,便说:“万岁爷,以臣之见,您不如找个师傅学习学习。”

光绪急切地问道:“以你之见,何人可求呀?”

“在建园时,有一木匠叫王永福,写的字刚劲有力,住在园东的小村庄,以臣之见,万岁不如向他学习。”

光绪听了,有些踌躇,万一被人知道堂堂万岁爷竟拜草民为师,多没面子。工部大臣看出了光绪的心思,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并向光绪耳语了几句,光绪听了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光绪皇帝一副平民打扮,来到园子东面的小村子里王永福的家。

“先生到此,有何相求呀?”老木匠问。

“我是慕名而来,向老先生学习书法的。”光绪谦虚地说。

“不敢当,不敢当!”王木匠说着,将光绪皇帝让到里屋,指着墙上挂着的字画滔滔不绝给他讲了起来,光绪皇帝听得都入了神。

接着,王木匠又手把手地教他写起字来。光绪认真地写了好多张,直到中午,才回了颐和园。

光绪一连向王师傅学了十几天书法,后来,老人这才知道这位“小徒弟”原来是堂堂的万岁爷。此后,光绪皇帝写字的水平突飞猛进。

这一天,正是重阳节,光绪皇帝将满朝文武大臣召到玉澜堂。然后命人将一张如匾大的宣纸放在龙案上,接着拿起足尺湖笔,蘸饱松烟徽墨,在纸上写了“颐和园”这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众大臣看罢,连声称好。慈禧看后也十分满意,便叫人照此字迹重新做了一块九龙金匾,挂在了颐和园的东宫门中间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