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历史点滴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因战功煊赫,深受皇上信任,但他却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所以,人们对他大多敬而远之。以至于想找个教书先生,都无人肯来。后来他的盟兄弟胡期恒,费了很大劲才以顺天府大兴县青云店请来一位姓刘的先生任教。
刘先生以教书为生,学识渊博,忠实厚道,淡泊名利。这一天,刘先生听说年府的一家奴喝醉了酒,在街头闹事,撞到咸阳知县的官轿上。
家奴仗着年家的权势地位,竟然辱骂县太爷,慑于年府的淫威,县太爷只能忍气吞生。
刘先生听说了很是生气,正好年府小公子来找先生讨作文题,刘先生有感而发脱口说道:“满招损,谦受益。”
晚上年羹尧照例到书房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当他看到小儿子的作文题目“满招损,谦受益”后,脸边显现出不悦的表情,而且未及细看孩子的文章扭头就走了。
刘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第二天,他借口回家探望老母亲,要辞职回家。年羹尧百般挽留,可刘先生执意要走,年羹尧只得答应。
他对先生说:“先生在年府多年,如有照顾不周,还望见谅。先生既然执意要走,我也无法再挽留,不过中秋节快到了,等过完节再走,也容我有功夫再请个先生。”刘先生见状,只得同意了。
转眼中秋节到了。这一天,年羹尧就在书房设宴招待刘先生,席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美酒佳肴一应俱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借着酒兴,年羹尧说道:“我这里有个上联,思索了好几日,始终没有想出个好的下联。今天借此机会正好向先生请教。”刘先生点头应允。
年羹尧说道:“上联是玉帝兴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为阵。”
刘先生听罢,沉思了片刻。上联以天化气象作比喻,气势宏大,要对下联确实不易,可不曾想,年家小公子却抢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就对一个以地理风物为喻的下联。下联是龙王设宴,珠灯贝碟,螺觥岛桌,海为厅。”刘先生听着自己的学生对出这样的好对,很是高兴。
这时,年羹尧却拍案而起,两眼瞪着小公子,高声喝道:“在老师面前,哪容你就怠慢。先生不过谦虚而已,你却如此放肆。大人之间谈话,岂有你插嘴之理。”说罢,年羹尧已是怒容满面。刘先生劝道:“今日是家宴,大人不必动怒,小公子对的确实不错。”
年羹尧根本不理会先生的劝说,执意要惩罚小公子,并说道:“我倘若不能治家,又怎么治天下?”于是呵斥道:“小奴才,伸出手来。”刘先生见状,知道准是要打手板了。不等先生解劝,年羹尧弯腰,照着孩子手指就是一口,只听一声惨叫,孩子的中指已分为两段,鲜血直流。
刘先生搂着昏倒的孩子,心疼不已,气愤至极。年羹尧却对先生说道:“怠慢老师,本该碎尸万段,今日看先生的面子,先饶了这个小子。”先生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只得愤然离去。
刘先生自年府离开,连夜奔走,好不容易才到了顺天府大兴县青云店,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家,自己家原来的破旧房屋现在已变成了一座四合院,青堂瓦舍,门楼高大,而且是用花砖垒砌而成的。
先生心中纳闷,经过打听才知道这就是自己家。原来,一个月前年羹尧派人翻修了刘先生的旧房子。
刘先生觉得受人恩惠,心中过意不去。于是第二天又起程回年府道谢。可年羹尧却拒而不见,刘先生只得打道回府。
从年府回来之后,刘先生一直在家早耕晚读,赡养父母,教育子女,日子倒也过得清闲自在。一晃就过了十几年。
一年腊月的一天,刘先生独自在家酌酒吟诗,突然有一个年轻人前来投奔他。一见刘先生,年轻人就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刘先生纳闷不已,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直到这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伸出自己断指的手,先生这才知道是年家的小公子。
原来,年家已被满门抄斩,只有小公子侥幸逃了出来。
这一年是雍正三年(1726年),当时天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祥瑞景象,“二月庚午,月日合壁,五星联珠”。文武百官上书庆贺,年羹尧自然也不例外。称颂词中写道:“我皇陛下,日理万机,朝乾夕惕,感动上天,成此瑞兆”。
写好了之后,他看都没看,就送了上去。结果,因为他一时大意,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引得雍正皇帝龙颜大怒,责难他有意颠倒乾坤。
许多在朝大臣也纷纷弹劾年羹尧,最后皇帝下旨将年家满门抄斩。年羹尧知道自己已引来灭门之祸,于是悄悄嘱咐小儿子,要他去投奔刘先生,以保年家一息根脉。
刘先生也恨年羹尧平时作恶多端,但见小公子着实可怜,而且年羹尧也对刘先生不薄,于是就冒险收留了年家小公子,并让他改名换姓,冒充自己的儿子。皇帝下旨通辑逃跑的年家小儿子,却一直没有抓到。
过了几年,西北边疆动乱,国家不得安宁。皇上又念起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功劳,于是下令赦免年羹尧的小儿子。这小公子才得以祭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