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童年巧对

纪晓岚儿时就有“神童”的称号。一日,他和几个同伴玩球,不小心把球扔进了太守的官轿。

别的孩子早就四处逃散,他却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聪明伶俐,于是就说:“让我把球还你可以,但要对上我出的上联。”纪晓岚点了点头。

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

纪晓岚赶紧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为何不说出最后一个字。纪晓岚回答道:“太守若将球还我,最后一个字就是‘廉’;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把球还了他。

一天中午,父亲让六岁的纪晓岚去学堂叫哥哥回来吃饭,纪晓岚到了学堂却见哥哥正被老师罚站。原来,哥哥没能对上老师的上联。

纪晓岚问老师能不能替哥哥对对联,老师觉得他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对得上来,便允许他对对联。

老师出上联说:“苇草编席席盖苇”。

这时,天色已晚。田地里耕作的农民纷纷回家。一个农夫扬着鞭子赶着牛从门前经过。纪晓岚立即对上了一句:“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连连点头称赞纪晓岚。

纪晓岚到了7岁,两位叔叔拉着他到县城里去应童子试,考场是一个宽敞而清雅的院落。纪晓岚早早来到,跟一群考生童子在院中追逐戏耍。忽然,教员进了书院大门。纪晓岚来不及把手里的树枝扔掉,便悄悄塞进袖筒里。

教员觉得纪晓岚聪明,便走过来对他说:“看你挺机灵,不知书念得怎么样?”

纪晓岚毫不怯场:“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您就知道了。”

教员见纪晓岚如此自信,便在入考场之前考他,教员出上联:“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笑了笑,知道教员的意思,马上便对出了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教员听罢,大为惊奇。

过了一会儿,进入考场就座。主考官是一名登科刚三年的青年秀士,正是踌躇满志之年,不由得有些锋芒外露,行为张狂。

纪晓岚被带进考场,主考官听说这个孩童有“神童”的绰号,便有意要考考这位“神童”,他信口说出一个上联:“七岁儿童,岂有登科大志?”

纪晓岚马上回敬了一个下联:“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主考官一听,不由得心里暗暗称奇:“七岁顽童,竟然出口不凡。”但他不很服气,又出了一个上联:“宝塔六七层,四面东西南北。”

纪晓岚未加思索,便应答如流:“宪书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

主考官听罢,不得不赞叹这孩子思维敏捷,才华出众。

这时,他一抬头,猛然见门上绘着两位门神,就再出了一对句:“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纪晓岚听罢,对出了下联:“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主考官听后,对其称赞不已。

一次,一位书客听说纪晓岚才六七岁就有“神童”的称号,于是想看看到底有何本领。学堂先生带纪晓岚去书房见那位书客。纪晓岚有礼貌地上前施礼。

书客抬眼扫了他一下,觉得这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恐怕是由于出身名门,才被人吹捧得神乎其神吧,这么一想,他便毫不谦逊地说道:“你是真神童,还是假神童,姑且不论。我现在出一句联语,你能对么?”

纪晓岚马上回答:“愿听先生指教。”

书客说出了上联:“二猿伐弯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下句)。”

纪晓岚知道这是一语双关,带有轻蔑和讥讽的意思。不过,他很快便吟出了下联:“一马犁泥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出题)。”他也来了一个双关语的对联,辛辣地回敬了书客的讥讽和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