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卖宫门的王爷旧事
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北京城出了件怪事:有一个人在午朝门前拉了根绳子,专拦文武大臣。绳子上挂了个木牌,上写着“此路不通”,此人还贴了张告示出卖午门,有愿买者,当面议价。
敢拍卖大清皇上宫门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他乃是双亲王顺二太爷。他是当朝道光皇帝的亲叔父,曾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道光皇帝曾经想把半壁江山让给他,可他什么官也不要,只为图个清闲自在,皇上于是发给他两个王爷的俸禄,所以人称为“双亲王”。
说起顺二太爷卖宫门,那还得从下面这事说起。顺二太爷爱管闲事,他最看不惯一些王公子弟仗势欺人,贪赃枉法。平时只要他一听说这类事,轻则当面训斥,重则告诉皇上,严加惩处。
顺二太爷早听说守街的官吏不守本分,经常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这天,他一大早就到宣武门大街溜达。碰巧看到一个乡下老头用皮鞭狠狠地打驴屁股,边打、边发牢骚,顺二太爷上前劝他,说道:“这不会说话的牲口,即使打死了,也出不了气。”可这老头不知遇到了什么事,根本不听劝,反倒怪顺二太爷多管闲事。顺二太爷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这老头肯定是遇到什么事,经反复追问,老头才告诉他实情。
原来,老头子是河北河间府人,经常赶着这辆破驴车进城卖青菜水果。今天一大早就卖完青菜,正好肚子饿了,老头就将随手带着的窝窝头掏来了啃了几口,可窝头太干了,难以下咽,老头就把驴车停在路沟里,去旁边铺子里买了碗老豆腐。
待他吃完豆腐,他的驴却自己跑到官道上去了,被当差的抓了个正着。
那时的北京城,大街上的马路两边高中间洼,高低相差足有三尺。两边高出的道儿是专供官家的车、马、人走的,要是皇上出门,还得清水泼街,黄土垫道。中间洼下去的是甬道,坑洼不平,常有积水,而百姓只能走甬道。如果哪个不识趣的上了官道,就会挨打、受罚。今天老头的驴上了官道,那还了得?
老头赶忙上前赔不是,可那当差的不会因为你态度好就不罚款。老头不得已只好将一车菜钱全充公,才算是保住了自己的驴车。你说他能不拿驴出气吗?
顺二太爷明白了怎么回事,就对那老头儿说道:“今天你就驾驴车,我们从永定门到四牌楼来回转悠,一直到天黑,而且得走官道。看准敢拦车!”老头儿一听这话,吓得直哆嗦,刚刚挨了打,罚了钱,现在哪还敢哪?
顺二太爷亮明自己的身份,并说道:“如果你挨鞭子,一鞭子十吊钱。”老头儿这才答应了。于是顺二太爷坐上了驴车,将草帘子挂了起来。老头赶着驴车在宽敞平坦的官道上跑了起来。
正走着,一个手持黑蟒鞭子的当差的一把抓住了驴笼头,厉声呵斥,一看又是那老头儿,手里的鞭子毫不留情地抡了下来,打得老头儿嗷嗷直起叫。可他并不躲闪,而是咬着牙关,数着挨鞭子的数。
抡鞭子的心里纳闷,这老头儿挨打还数数,老头儿说道:“你打我一鞭子,就是十吊钱。双亲王定的价。”
这家伙一听是双亲王,有点害怕了。这时车上的草帘子掀开了,顺二太爷从车上下来,呵斥那家伙住手。
当差的一看果真是王爷在车上坐着,忙着道歉。顺二太爷说道:“你们这些当差的狗仗人势,欺压百姓,今天不罚罚你们,这京城的王法都让你们糟蹋完了。”
于是顺二太爷罚了那当差的三百吊钱,全给了那赶驴车的老头。
这件事不久便传遍了京城。许多穷苦老百姓有事都来找双亲王做主,但顺二太爷倾其家财,也只是帮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于是他想出了卖城门的招数。这天,他就在午门外,扯起了绳子,硬是把九门提督陶志廉给拦了下来。陶志廉正赶着上早朝,这可如何是好,只得给双亲王爷说好话。
双亲王根本不理会他,执意要卖这城门。不得已,陶志廉只得出三千两银子将这城门象征性地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