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爱情佳话
梁启超在17岁时参加广州乡试,考中第八名举人。此后不久,便与主持会试的主座李端的妹妹李惠仙订了婚。
李惠仙是大家闺秀,她是京兆公李朝仪的女儿。梁启超次年在京师会试落第,随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学习。李惠仙追随梁启超在北京完婚,几个月后又同梁启超回到了熊子乡。这位出身高贵的新夫人毫无怨言,操持家务,敬养老人,与梁启超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1898年6月,光绪下诏变法,由于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本次变法还不到百日就失败了。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梁启超和康有为逃往日本。李惠仙扶老携幼避居澳门。梁启超在日本,读书写作十分繁忙,但一封封家书不断,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李惠仙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
1899年年末,梁启超把家人接到日本。没过多久,他便应康有为之召赴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当时他才二十八岁,却已是驰名世界的维新人物和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
赴美后,他在檀香山受到热烈的欢迎。
在一位何姓华侨举行的宴会上,梁启超即席演讲,因邀请了美国不少知名人士,便由这位华侨的女儿何惠珍担任翻译。讲演者慷慨激昂,翻译者流利准确,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何小姐正当妙龄,才貌双全,她非常钦佩梁启超的才华,席散后便表示了纯真的爱慕之情:“我万分敬爱先生,但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等到来生。但望先生赐以小像,即遂心愿了。”
梁启超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弄得不知所措,于是就到外部讲演去了。但由于缺少翻译,常给活动带来很大困难,不由得便想起何惠珍来。
这时清政府以十万两银子捉拿梁启超,当地一家英文报纸也对他进行攻击。梁启超虽然长于论战,但不会英文有话难言。正在这时,忽有数篇同一署名文章起而驳之,梁启超不知作者何人。待回到檀岛后才知是何小姐所为,心里不由得暗暗敬佩。几位要好的朋友,都希望他与何小姐结合,认为这样梁既有了翻译,还有了英文老师。
梁启超说我对何小姐为人非常钦佩,有机会要面致谢意。但我与谭嗣同在中国创立了第一个一夫一妻世界会,违背这个道义对不起死去的先烈。
梁启超是一个心地坦诚的人。他把与何小姐相识的经历写在纸上寄给了远在日本的妻子。
梁夫人收到信后,便想禀告公公成就此事。但梁启超以自己的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将小像赠与何小姐。何惠珍回赠一把亲手织成的小扇,作为深情的留念。梁启超舍不得用,寄回家去请夫人代为珍藏。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李惠仙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样梁启超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学著述上,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1924年9月李惠仙因病逝世,他悲痛万分,涕泪纵横。后来他在《苦痛中的小玩意》一文中,表达了夫人逝世后的心情:“风雪蔽天,生人道尽,块然独坐,几不知人间何世。哎,哀乐之感,凡在有情,其谁能免?平日意态兴会淋漓的我,这也嗒然气尽了。”
梁启超还做了一篇饱含悲痛之情的《祭梁夫人文》:“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将扶之;我有疑事,君摧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喑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双影彷徨。”表达了对夫人去世的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