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历史之花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受其影响,他在20岁时就中选吉州贡土。后来在殿试中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十余年后,忽必烈发兵20万,直取临安。南宋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度宗惊吓致死,年仅4岁的赵隰即位,是为恭帝。其母谢太后临朝,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时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随即开赴抗元前线。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和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让他增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其军最终败北。
次年正月,谢太后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
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由于文在祥宁死不屈,元军就把他押解北方,后在镇江他巧妙脱险。之后历经艰难险阻,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瑞宗任命为右丞相。
1277年,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发,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后又以大军进攻赣州,以偏军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后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退往循州。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在狱中,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其中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张弘范受到感动,此后就不再威逼文天祥投降了。
张弘范久劝不下,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大都。他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屋里摆有佳肴美酒。在这里,元军又派曾与他同为南宋状元,官至丞相的留梦炎前来劝其降,文天祥见到留梦炎还没容他说话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
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不再说话。
后来,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大声问道:“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岂有南朝宰相跪拜北朝宰相之理!”
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
为了让文天祥降服,元朝统治者软硬兼使,但始终不能让文天祥动摇。于是便将他打入恶牢,在狱中被折磨达三年之久,并让他读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文天祥深知其用意,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但却不愿因此而丧失气节。
最后,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诺只要文天祥顺了元朝,便让他继续做丞相。当时文天祥已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但仍能泰然处之,昂首挺立,回答道:“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忽必烈愤愤而走。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都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