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被盗奇事

在紫禁城保和殿后面,靠近皇帝居住的养心殿的内右门外,有几间普通的平房。房子虽普通,但它却是当年威名赫赫、权势熏天的军机处所在地。

辅佐皇帝、总揽军国大计的军机处,平时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

但事有蹊跷,在禁宫中的禁地——军机处,竟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盗窃案,一颗来历颇不寻常的金印不翼而飞。

那是在同治三年(1864年)的六月十六日,两江总督曾国藩指挥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政权首都天京(今南京)后,搜查天京天王府时发现的一方金印和两方玉印,金印上镌刻着“太平天国万岁”,重约100余两。曾国藩得到金印后,便立即送往京城,呈现给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

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过目后,将这三方印玺送往军机处,他们认为,放在这里是绝对安全的。

在当时,军机处有满屋和汉屋之分。汉屋负责军机处的对外联系,所以这三方印玺,自然由汉屋收管。之后,在军机处任职的满汉官员都知道了此事。也就在此时,刑部郎中萨隆阿产生了偷那颗金印的念头。

盗窃那颗金印,如果东窗事发,那将是死罪。作为刑部郎中,萨隆阿对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但他抵挡不住百余两黄金的巨大诱惑。

萨隆阿一直在等待机会,他决定挺而走险,把金印拿到手。

一年之后,机会真地来了。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十七日清晨,萨隆阿来到军机处值班。这时他发现,汉屋里的人均已上堂办事,室内空无一人,且存放金印的柜子又打开着,这不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吗?

他跑进屋内,将柜内的金印捧了出来,装入腰包后,又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满屋。下班后,他将金印带回到他东单牌楼东观音寺胡同的家中。

大功告成之后,为了保险,萨隆阿决定改变它的模样,也就是毁掉重新铸造。

几天后,萨隆阿将金印拿到东四牌楼万盛长首饰铺,找到熟识的店伙计,谎称这方金印是他在外省做道员的父亲带回北京的,想请他们将此印打铸成金条。他预付工钱40吊。这件珍贵的太平天国历史文物随即在熊熊炉火的吞噬下变成每根重11两的10根金条。

事隔不久,汉屋的官员们就发现金印被盗了。于是报恭亲王。同时,在军机处供职的满汉官员都有一种不祥的征兆,仿佛灭顶之灾随时都可能降临。

军机大臣领班恭亲王奕得知此事,暴跳如雷,冷静之后,他想:军机处日夜有卫兵把守,其他人等是不可能进入此地的,想必一定是内贼所为。于是他命令内务府慎刑司出动,将那些平素与军机处有些来往的人统统抓起来,一一拷问。

但没有发现一点线索,奕沂无奈,只好将这些人放了。随后奕指令内务府番役处出动,到宫外去寻找有关线索。

番役处的番役全部出动,微服私访,查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虽然京城店铺众多,人员芜杂,但经过番役们经过苦苦寻找,终于有了眉目。

十一月中旬,番役查找到东四牌楼万盛长首饰铺,得知他们曾熔化过一方金印。于是,番役对首饰铺所有的伙计逐一询查。那个与萨隆阿相熟的伙计在严厉的追问之下,只好说出了萨隆阿曾在这里熔化金印的经过。这个伙计作为人证被带到宫中。

恭亲王奕得知此事,随即下令拿问萨隆阿。萨隆阿看到站立一旁的那个伙计,早已全身发抖,承认了那颗金印是他所盗的事实,并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并交待那10根金条,有8根埋在萨隆阿家中炉炕里,另2根已拿到恒和钱铺兑换了银钱。

案件查毕,军机处便奏明两宫太后和皇上,免去萨隆阿军机处职务,革去刑部郎中之职,交刑部按大清律定刑。

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刑部萨隆阿盗窃金印一案做出最后判决:按盗内府财物的本例,定拟绞,监候秋后处决。

长达四个月之久的盗窃金印案终于查明,窃贼也受到了严惩。但那颗镌刻有“太平天国万岁”的金印却永远地消失了。而今,只有太平天国的两方玉印陈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