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清明
清明节始于周代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余百年的历史。清明节,是我们民族的扫墓节,早在战国时期,扫墓就很盛行,到秦汉时代,墓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活动,唐玄宗时期,正式将清明定为“五礼”之一。
清明时节,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时间大体在四月五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24节气,以这种历法来安排播种、收成。清明便是24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15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知,清明本为农历节气名称,后来因为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后来的清明节。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105天,约在清明前后,在唐朝时,才将两节合二为一。
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最后太子被逼自杀身亡。
申生死后,他的弟弟重耳受尽屈辱,四处流亡。原来跟着他一起逃命的臣子,都已各奔出路,追随他的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介子推是其中之一。
一次重耳饿昏了,重耳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给他吃。十九年之后,重耳做了君主,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君主之后,封赏了跟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直到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才猛然忆起,于是派人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介子推已不愿为官,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这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派人搜遍了绵山,也没找到,不得已只好放火烧山,希望能将介子推逼下山来,结果大火熄灭之后,晋文公派人上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母子俩已经抱树而死,他们在烧焦的树洞里发现了写着血诗的一片衣襟。上面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珍藏起来,下令将介子推母子厚葬在烧焦的柳树下,并在山上建了祠堂。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还规定在这一天要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上山祭奠介子推,到坟前发现柳树复活,于是赐名为“清明柳”,这一天也被称为清明节。
从此以后,寒食,清明得到了百姓的重视。寒食这一天,家家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北方主要以枣饼、麦糕为主,南方则多吃糯米糖藕。每逢清明人们都喜好把柳条插在房前屋后,并到陵园祭祀亡故的先人。
慎终追远,祭奠祖先
北京人祭扫的仪式一般不在清明当天,而选择在清明前的“单”日举行。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等拜。
清明节“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种主要形式。“包袱”,是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以前的南纸店有卖“包袱”的,其实就是白纸糊的大口袋。包袱里装的冥钱有很多种,有大烧纸、冥钞、假洋钱、往生钱,还有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等等。
烧包袱的活动在以前很盛行,不论贫户富户都很重视。当天,家家户户在祠堂或正屋设香案,将包袱放在正中间,摆放糕点、水果等供口,并烧香点蜡烛。
全家行礼完毕后,就可以焚化,然后去坟地祭扫。祭祀完以后,全家围坐着聚餐饮酒,妇女和儿童还要折些杨柳枝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此后才相伴回家。
踏青春游,强身健体
清明节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也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这一天除了进行扫墓祭祀活动之外,人们还增加了各种野外活动。例如古代就有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
冬尽春来,人们走出房门,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这样既使清明这个节日有了追远哀思的伤感,又增添了些欢快明丽的气氛。
【链接】清明扫墓的内涵和外延
清明节的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墓祭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历史非常悠久。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日益强烈和稳固,再加上朝廷的推崇,后来的墓祭活动越来越盛行,以致也被纳入了“五礼”之中。
清明时节,正值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先人的坟茔在经过了冬天之后,难免会被冬眠的动物打洞穿穴,加之雨季即将来临,为使坟地不致于塌陷,人们总要亲自察看一番。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再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按照各地风俗的不同,祭扫的具体日期也有所差异。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是“前三后三”;有的则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持续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除纪念自己的祖先外,那些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的人,人们也会在清明时前去拜祭。
清明,本意形容天气清彻澄净,透明度高。其引申意为政治有法度,社会有条理,社会公正,赏罚分明,用人唯才唯德,不唯亲,官员不腐败,不受贿,不买官卖官,不收受红包等等。
此外,清明还有思维清晰,推理严密的含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4月5日左右。因为此时草木萌动,大地回春,空气洁净,古语有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时农民开始耕种,在这前后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因为此时种树,成活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