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京牌楼简介
街道牌楼
在老北京的街道上,一座座牌楼随处可见,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已所剩无几,但其地名是可以查寻的。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宫苑庙宇牌楼
京城内宫苑庙宇牌楼有很多,列举如下:北海公园门外的金鳌玉蝀牌楼,门内的堆云积翠牌楼;永安寺内的龙光紫照牌楼;陟山桥西的如意拱斗式牌楼;天王殿前的琉璃牌楼;景山前街的大高玄殿牌楼;颐和园东宫门的涵虚罨秀牌楼;排云殿门前的云辉玉宇牌楼;五方阁的石牌楼;后山须弥灵境牌楼等;景山寿皇殿前的三座牌楼;碧云寺内石、木、砖三座牌楼;卧佛寺牌楼中有同参密藏琉璃牌楼;八大处山上有宝珠洞牌楼;潭柘寺山门外有香林净土牌楼;东岳庙神路上有永延帝祚琉璃砖石牌楼;福佑寺前有东西二座牌楼;雍和宫门有三座牌楼;其他还有白云观、南顶等庙宇牌楼。
官属、陵寝、专事牌楼
官属牌楼如国子监内有琉璃坊一座;陵寝如明陵前有大石坊一座。
在专事牌楼中,有两座水泥牌楼,各在原公安部街和原司法部街北端。这原是袁世凯为登基而建造的,新中国成立时已拆除。
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是最有典型意义的专事牌楼。该坊原建在东城区西总布胡同西口外,南北向,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属战胜国行列,所以把这座牌楼给拆掉了。1919年,这座意味着民族耻辱的牌坊被迁往中山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坊”。后来又改名为“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亲笔为牌坊题字。
【链接】塔和牌楼一瞥
北京的塔始建于唐代,以辽、元、明、清建造数目居多。它们造型优美,多为密檐式的,也有楼阁式的,还有“钟鼓楼”式的等等。
北海公园的中心岛上因有高耸的塔,被称之为“白塔山”;阜成门内的寺因有座白塔,而叫“白塔寺”;西四有条胡同因有座砖塔,叫“砖塔胡同”;西直门外有座寺因有座巧夺天工的五塔叫“五塔寺”。
在皇家园林中,如颐和园、香山、西山八大处、玉泉山等,都有名塔。而京城郊县和乡村的塔,也都是享誉全国的,如通县的塔,良乡的塔,西八里庄的塔等。
房山云居寺的北塔,是全国独有的造型:上端,像扣一座钟,中间如平放一面鼓,下端又似一栋楼,因此被称为“钟鼓楼”式的塔。
塔身一般都高耸入天,层层挑檐,排排窗户。有的塔,翘角上还悬挂铜铃。有些塔,还能拾阶而上。还有的塔,基座的石头上有名家雕刻,每层都刻有佛像,堪称艺术珍宝。
除了塔之外,牌楼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品。
牌楼也叫牌坊,古代还曾叫“绰楔”。北京的牌楼始建于元代,又经明、清建造,古牌楼达57座。
如今,朝阳门外神路街口的琉璃牌楼,国子监的四座牌楼,颐和园东门外的三间四柱牌楼,一些陵园和园林,还有石牌楼和木牌楼等都是北京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古迹。
古老的塔和牌楼保存下来的很少,但建筑师们在设计上继承了塔和牌楼的传统,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如北京车站的钟塔,复兴门里长话大楼的塔形顶楼,北京图书馆两栋高耸的塔形顶,新建的琉璃厂文化街的冲天牌楼和大观园的牌楼,以及有牌楼神韵的西单购物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