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旧时著名的牌楼

东四牌楼、西四牌楼

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一样,是由东西南北四座牌楼组成,围立在十字路口形成一个“口”字。东四牌楼与皇城以西的西四牌楼相对称,是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现在的东四就是“东四牌楼”的简称。

牌楼是城市的装饰物,多建于陵墓、庙宇、祠堂、路口和园林中。尤其是古代园林的建设讲究格局和气势,牌楼自是不可少的。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年代建设北京城时,就在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西长安街等处建有牌楼。这使得京城更加壮观,也成为京城的一大特色。遍布京城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牌楼成为老百姓出门辨别方向的重要标志。

西四牌楼处是东、西、南、北相同的十字路,每个路口各建一座三间四柱冲天柱式带戗杆的木牌楼。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南、北路口的牌楼上匾额为“大市街”,东路口牌楼匾额“行仁”,西路口牌楼匾额“履义”。

西四牌楼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那时是处决死囚用的刑场。据有关史料记载,“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直到明朝灭亡以前,西四牌楼一直是处决罪犯的地方。清代的刑场,由西四牌楼转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城市交通,东四、西四及一大批牌楼都一并拆除。

东单牌楼、西单牌楼

明永乐年间,西单和东单地区街中心各建了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木牌楼,因为只有单独一座牌楼,所以起名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它们都是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带木戗的木牌楼。西单牌楼匾额上书“瞻云”两字,与东单牌楼的“就日”相对,意为东边看日出,西边望彩云。

20世纪50年代,因道路扩建需要,牌楼被拆除。

前门大街五牌楼

前门五牌楼是一座“五间、六柱、五楼”的五间六柱冲天式大牌楼,而并非是五座牌楼。始建于明,位于正阳门桥南,其址在今前门大街北端地下通道处。老北京人曾因此把前门大街称为“五牌楼大街”。1958年,前门大街五牌楼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

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楼

东长安街牌楼和西长安街牌楼都是清朝晚期修建的形式相同的两座牌楼,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一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西侧,另一在西长安街新华门以西的地方。坊额均为“长安街”三字。

1954年,这两座牌楼迁建于陶然亭公园,现已不存在,只剩下了石基。

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明、清两朝这里是官署衙门之地,宗人府、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太医院等皆位于此。清乾隆、嘉庆年为了方便外国使臣临时居住,在这里设立迎宾馆。鸦片战争以后,英、俄、法、德等十多个国家的使馆修建于此,成了北京早期的使馆区。

庚子(1900年)以后,东交民巷成了外国人争先强占的地盘,当时政府为了阻止其不再向正阳门内扩展,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双方同意以巷口为界,并建一座牌楼,起名为“敷文”。

敷文牌楼是一座三间四柱夹三楼的冲天柱式牌楼,因建于巷子口,道路狭窄,牌楼的开间尺度比其他大街上的牌楼小一些。为了对称,在西边的西交民巷东口也建了一座同样的牌楼,名为“衍武”。20世纪50年代,北京建设局为了城市建设拆除了东、西交民巷牌楼。

帝王庙牌楼、景山前街大高玄殿牌楼

北京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部分杰出功臣名将的庙宇,也是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性建筑。

经明清代的保护和修缮,这里形成了以景德崇圣殿为中心的宏伟建筑群。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其建筑格局恢弘壮观,融合艺术和技术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建筑绚丽多彩的篇章。

北京帝王庙景德门前东西两侧,横跨在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两座牌楼,因匾额书“景德街”,所以人们一般称之为“景德牌楼”或“景德坊”。作为皇家坛庙建筑整体格局的一部分,无论在建筑规制或艺术造型上,它们都充分体现了京城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格。1954年因交通问题被“拆卸”。所幸的是牌楼在拆除时予以了较为细致的整体分解和小心拆除,花板、斗栱等建筑构件得以保存。

景山前街西头路北有座皇家庙宇大高殿,又称大高玄殿,修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坐北朝南,殿前原有三座牌楼,成“品”字形围在习礼亭的前面,左右两座为过街牌楼,康熙、亁隆重修时增建了南面的正牌楼。

三座牌楼均为三间四柱九楼庑殿顶式,中间的牌楼在民国六年(1917)因倾斜而拆除。东西两牌楼在1954年12月扩建马路时拆除。1955年将两座牌楼的材料凑到一起,移至中央党校,又重新修建了一座牌楼。

【链接】老北京牌楼题额大观

民国以后,北京城区街道牌楼有二十八座被保存下来:

西单牌楼——“瞻云”(民国初改“庆云”)

东单牌楼——“就日”(民国初改“景星”)

西四牌楼——南北两座均题“大市街”,东西两座题“行仁”、“履义”

东四牌楼——南北两座均题“大市街”,东西两座题:“履仁”、“行义”

前门五牌楼——“正阳桥”

司法部街北口牌楼——“蹈和”

东公安街北口牌楼——“履中”

东交民巷西口牌楼——“敷文”

西交民巷东口牌楼——“振武”

东长安街牌楼——“东长安街”

西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

北海御河桥牌楼——西:“金鳌”,东:“玉虫东”。

大高玄殿牌楼——东里:“先天明镜”;东外:“孔绥皇祚”;西里:“太极仙林”;西外:“弘佑天民”;南里:“大德曰生”;南外:“乾元资始”。

历代帝王庙前牌楼——东西均题“景德街”

成贤街四座牌楼——东西两座均题“成贤街”,街中两座均题“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