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京胡同的旅游开发
追循老北京脚步
作为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形成了北京的特色。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都在这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胡同都是许许多多北京人生息与共的场所。胡同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串联起来,可以组成一座绵延万里的长城,它是新旧北京在交错、重叠过程中的历史写照。
追循老北京的脚步,体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走街串巷,零距离感受胡同里的过去和现在的变迁。
行程的第一站——鼓楼。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后门)西侧100米左右的胡同游览出发点乘老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三轮车出发(每辆可乘两人),即可到达。
鼓楼建于1272年,高约50米,是旧京城的报时中心,游客可以登鼓楼俯看中轴线两边东西两城的胡同,听导游讲解北京的历史、城市格局及胡同的形成,并参观四合院模型。
离开鼓楼,游人乘三轮车穿过胡同,沿着什刹海走一段,在银锭桥下车,由导游陪同,到洋溢着浓郁京城民风的胡同里漫步,听导游讲解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胡同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并走进普通居民住宅四合院参观,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
然后,继续乘三轮车前往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花园。恭王府花园是清代的贵族人家的大宅院。它始建于1779年,占地3公顷,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导游陪同游客穿过秀色迷人的王府花园萃锦园,参观为昔日贵族家庭开展社交活动而举办京剧堂会的大戏楼,对比贵族人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游客可以在恭王府花园小憩,品茶,吃小吃。
游览结束后,三轮车将客人送回出发点,全程游览时间约两个半小时。
夏夜胡同逍遥游
如果是在酷暑难耐的夏夜,特别推荐日落以前傍晚时分到胡同去游览,因为这时的什刹海沿岸,民间活动特别丰富,场面热闹,气氛活跃,百姓生活多种多样。这时乘人力摇橹的木船纳凉喝茶的感觉,与其他时候游览观光的感觉会迥然不同。
夏夜胡同游,浓缩了胡同游览的精华。既可以享受夏季傍晚乘三轮车纳凉兜风的逍遥,又体验了水上橹船游的惬意,可谓是一举双得。置身于普通百姓热闹的生活环境当中,有一番别具风格的体验。
线路:首先乘三轮车至什刹海、银锭桥、烟袋斜街、参观胡同、四合院(居民家),在居民家用餐(家常菜、饺子、饮料);然后乘三轮车一边兜风,一边参观各种民间自发的活动(打牌、下棋、扭秧歌等);最后进行什刹海水上游(乘人力橹船、听小姐演奏丝竹乐马灯、放河灯)。
夏夜胡同逍遥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4月~10月的傍晚17:00~20:30时。
老北京胡同自助游
胡同游是了解北京传统文化和风俗人情的好形式,但由于线路各景点收费昂贵,游览形式套路化、仪式化、呆板化等原因,先后开辟的“胡同游”线路游人稀少。下面提议几个颇具游览价值的去处,以丰富胡同游的形式。
第一站:西砖胡同法源寺。乘102路电车教子胡同站下,南行约800米。胡同内的建筑和法源寺厚蕴的历史文化使其颇具游览参观价值。特别是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使得原本备受世人冷落的书和寺顿成热点。书中虽多有虚构,但基本史实还是有据可依的,这对了解法源寺的价值很有帮助。另外,法源寺的丁香很有名,号称香雪海,曾与崇右牡丹、恭王府海棠并称京畿三大花事。爱花的朋友,可以大饱眼福。
第二站:平安大道段祺瑞执政府。乘102路至西四换乘13路至十条站下车马路对面即是。此处原为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时的官邸,中西风格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的主楼砖雕都值得一览。与此处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的那次屠杀,就在这儿的门前发生。
第三站:成贤街辟雍大殿。乘13路至国子监站下车,路西有牌楼的胡同即为成贤街,全国第二大孔庙即位于胡同东侧。孔庙已是一大景观,加上具有古建筑价值的国子监辟雍大殿更具参观价值。辟雍为元明清三朝皇帝讲学的课堂,建于彝伦堂前,琉璃牌坊后,水绕四门,有汉白玉的四桥可通。大殿巍峨壮观,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鲁迅先生曾在殿中以整理前朝宫室简牍为业。
第四站:戏楼胡同柏林寺。出成贤街东口,马路对面即是戏楼胡同。柏林寺的古树很有名,其中一株婆罗树曾于民国年间被列为京城奇树之一,可惜现在已无人知晓其踪影。寺名柏林,树中自然不乏古柏,但是,千年银杏、700年白皮松和300年龙爪槐似乎更有价值。怪不得先人有树木崇拜,那阅尽沧桑的古树蓦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会使人自然流露出一种顶礼膜拜的欲望。
除法源寺外,以上各景点皆可免费参观。这些景点现在被一些文化单位(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首都图书馆、中国文物)占用了。而他们大都明白自己身居之处为祖宗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怀揣着一种对文化沉淀的景仰,对来访者都是礼貌有加。所以,全程游览下来,门票车资10元左右,真可谓惠而不贵。
或许是太久不被人重视,住在上述几条街巷中的寻常百姓,往往会以异乎寻常的热情与前来寻“宝”者开侃。于是,你会顿然感受到历史的深度和人情的温度,而这种感觉正是“北京”和“北京人”这两个词的生动诠释。
什刹海水上游
什刹海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三海水面占53.6公顷,绿地面积10公顷,道路用地10公顷。
什刹海风景区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25个历史街区之一,什刹海风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据初步统计,什刹海及其周边地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其中3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都是较为著名的景点。另外老北京中轴线的定点后门桥,在北京的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大量典型的四合院、胡同汇集于此,有关历史名人的传说典故也可以觅见踪影。远至郭守敬、纳兰性德、张之洞,近至鲁迅、宋庆龄、郭沫若、汪精卫等都在此留有足迹。
什刹海是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34公顷水面碧波荡漾,两岸依依垂柳掩映着王府、寺庙、钟鼓楼和名人故居。活跃在两岸的“胡同游”成为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水上游”采用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打造的长7米、宽1.7米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到达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夕阳西照,船行什刹海,点燃的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流动,忽明忽暗连成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
做一天北京人
活动完毕之后,游客可以在导游的陪同下到达胡同中的一所小学,体验小朋友们的学习生活,与教师和小朋友们交谈,了解北京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
之后,走进居民家中做客,与好客的主人一起包饺子、吃家常菜、聊天。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给普通居民带来观念上和物质上的变化。
此路线全程导游、三轮车服务。全程游览时间约四个半小时。
经典行程推荐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在这众多的胡同中,堪称经典的有哪些呢?
三庙街是众多的胡同中辈份最大的。从宣武门往西,过国华商场,这位不起眼的“胡同祖宗”就会闯入我们的视线,这条胡同900多年前称之为“檀州街”,几经变迁,街巷已经易位,而它终始是一条胡同,荣誉过后趋于平淡。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明清时期被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因其时皇城的围墙占据了东西通道,普通百姓要从东到西交民巷才能到达。其次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
北京最短的胡同原来叫“一尺大街”,位于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不过十来米长,东西走向,据说胡同里原有几家门店,路北是刻字店,路南的店铺已记不清为何了,名为一尺大街,其实是条胡同,现已划入杨梅竹斜街,成了小街的西段。目前这儿附近发现一条更短的胡同,叫贯通巷,只有20多米长,可以称得上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了。
要说胡同的精华,非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莫属。胡同东进口宽80多厘米,中间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中途如果两人相遇,得有一人退入胡同的门洞里才能相错通行,胖子朋友最好绕道而行,无论侧身还是正行,要想顺利通过,实在是件难事。
直来直去的胡同,北京多的是,但您万一走进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准要迷路,小小的胡同一分为五却绕了十九道弯,不迷路才怪。西城区一条名为九道湾的胡同,实际要拐十三个弯,现已改名为百代胡同。
以上各胡同的具体行程路线如下:
三庙街
宣武门往西,国华商场南侧。地铁长椿街站,44路、48路、5路长椿街或四新路下车即可步入胡同。
东西交民巷
东起崇文门内,西至北新华街,两侧建筑多为西洋风格,是过去的使馆区和租界地,遗留了各国的使馆、银行、医院和教堂。
东西打磨厂街
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可步行而入。虽名“街”,其实是条民风古朴的胡同。地铁前门站,22路、44路、48路等公共汽车前门站。
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
可从前门煤市街往西,也可自琉璃厂东街东行。地铁和平门站,14路琉璃厂站,105、23、50路珠市口站。
百代胡同
105、107、111路电车新街口站,22路公共汽车新街口站。
九道湾胡同
北新桥附近,现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巷,呈分布状弯曲形状。13路、113路、104路、108路、107路、106路北新桥站。
【链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丁字路口的西南侧,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砖塔胡同的东口,有一座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青灰色砖塔。从山门的石额上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元万松老人塔”六个字。
万松老人塔修建于元代,因它是由青砖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砖塔”。紧靠砖塔北侧的街巷也随之得名“砖塔胡同”。
据史料记载,在元、明、清三朝,砖塔胡同一带有长期的戏曲活动,即所谓“勾阑”、“瓦舍”地带。勾柬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和看台。大的勾阑可容纳数千人。
元代是杂剧艺术的繁荣时期,元大都城是北方杂剧的中心,城内有众多的大小勾阑,演出杂剧,砖塔胡同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砖塔胡同曾经作为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的营地。但是不久,砖塔胡同又恢复了元代“歌吹之林”的面貌,成为曲家聚集的地方。这里既有演唱京剧的坤班,也有戏班乐户。
后来,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戏班乐户纷纷逃走,砖塔胡同成为居民区。
但是,此时,砖塔胡同却在它平凡的史册上却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戏班乐户仓皇逃跑时,反帝爱国的义和团却进驻到这个窄小的胡同,他们在这里发布告示,指挥义和团勇士们猛烈打击侵华的帝国主义分子,为这个古老的胡同添加了靓丽的色彩。
此后,砖塔胡同又留下过两位伟人的足迹。一位是鲁迅先生,他和周作人分道扬镳后,便搬到砖塔胡同61号(现为84号),并撰写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及其《中国小说史略》等许多作品。
1927年2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随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平。住在砖塔胡同四眼井十号林枫(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和郭明秋(刘少奇同志的译电员)同志的家里。短短几天里,他写下了《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这一重要文件。
如今,万松老人塔仍然矗立在西四丁字街头。旧日简陋破落的砖塔胡同现在已经变成美丽、整洁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