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北京现存清代王府遗址

西城现存的铁帽王府

礼亲王府: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的府邸。礼亲王传9代14位王爵,受过三种封号。礼亲王府位于西安门外,东斜街酱房胡同口(今西皇城根南街路西)。民国时期这里曾为华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内政部,现为国务院办公机关。

郑亲王府: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是第一代郑亲王。传11代26位王爵。郑王府地址在大木仓。王府花园内有叠石假山、清池瀑布,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现在是高教部、教育部、联合国科教学会办公地点。

顺承郡王府:第一代郡王勒克得浑是颖毅亲王萨哈璘之次子。顺承郡王传了9代15位王爵,位于西城区赵登禹路(今太平桥大街)西。现在是全国政协所在处。

克勤郡王府:第一代克勤郡王岳讬,是礼亲王代善之长子。传13代18位王爵。王府街西城区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现在的新文化街第二小学内。

东城现存的铁帽王府

睿亲王府:第一代睿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王府地址街位于南池子(明代南内洪庆宫)。多尔衮被削爵后,府邸改为玛噶喇庙(今普度寺)。乾隆时期恢复爵位,新王府位于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大同中学(今124中学)。

豫亲王府:第一代豫亲王是多铎,多尔衮的同母弟弟。豫亲王传9代13位王爵。府址在东单三条,现在是协和医院。

肃亲王府:第一代肃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传9代10位王爵。府址原在“南玉河桥东”,后迁往北新桥南的船板胡同(东四十四条西头路北袜厂处)。

东城目前殿宇外观尚好的王府

安亲王府:第一代安亲王是饶余亲王阿巴泰第四子岳乐。府址位于台基厂南,后来改称为庆公府,现在东交民巷15号院内。

淳亲王府:第一代淳亲王是康熙第七子允皊。府址在“玉河桥西”,今正义路5号院内(后为梁公第)。

怡亲王府:康熙第十三子被封为怡王的允祥,是除铁帽王之外“世袭罔替”的亲王。王府最初位于煤渣胡同,后迁到朝阳门内大街。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道光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现在是科学出版社。

諴亲王府:康熙第二十四子諴亲王允秘。府址位于“大佛寺北路西”。后为荣寿公主府。今美术馆后街,现为中医院。

雍亲王府:即今雍和宫。

循郡王府:乾隆第三子永璋的府址,在“方家胡同”13号院内,现在的外交部宿舍。

东城尚有部分遗址的王府

恒亲王府:康熙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府址,位于朝内烧酒胡同路北。嘉庆朝之后,改淳亲王府,俗称五爷府(道光第五子奕誴)。

履亲王府:康熙第十一子履亲王允衶的府址,在东角楼宽街,西线胡同因乾隆第四子永成过继后承袭爵位,所以称四爷府,在今东直门内,前苏联使馆以西。

和亲王府: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府址,在铁狮子胡同,即今东四十条,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西城尚有一定规模的王府

愉郡王府和钟郡王府: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允偶(世袭递降辅国公)和道光第八子钟郡王奕言合的府址,前后二王同一府址。位于三转桥西,龙头井。现在的柳荫街,北京十三中处。

新旧醇王府: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的府址,原在西城太平湖。光绪登基之后,按例上缴。另赐新府位于后海北岸。现在是卫生部和宋庆龄故居。

两处恭王府:顺治皇帝第五子恭王常宁的府址,位于铁狮子胡同。后称为承公府,即现在的东四十条。

另一位恭王府是道光第六子奕的府邸,原为庆王府,咸丰三年(1852年)转赐给奕。府址在现在的前海西街,是目前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王府。经过修缮,花园部分已对外开放。

西城尚有部分遗址的王府

诚亲王府:康熙第三子诚亲王允祉的府址,《啸亭杂录》中记载说:“诚亲王旧府在官园,今为质亲王府。”质亲王永熔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晋封为慎郡王允禧的嗣子,其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门89年)晋封为质亲王,如此看来允祉在诚亲王府居住时间并不长,该王府便更名为质亲王府了。确实,诚亲王九祉自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晋封为诚郡王,第二年就被降为贝勒,十年后晋封为诚亲王,而到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又被降为郡王,两年后虽然重新恢复亲王爵位,但不久就因“党附世宗(雍正皇帝)政敌”而被革除爵位,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直到两年后薨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允祉薨逝后,诚亲王府被雍正皇帝赐予慎郡王允禧,是为慎郡王府。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乾隆皇帝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允禧为嗣子后已经改封为质亲王,于是慎郡王府又更名为质亲王府。

诚亲王府的遗址现在是新街口东街,积水潭医院。

恂郡王府:康熙第十四子恂郡王允禵的府址,位于半壁街,后门在西直门大街。

庆王府:末代庆亲王奕劻的底邸,位于定阜大街西头路北。光绪十年(1884)原琦善宅改而成的。

【链接】鳌拜住宅的变迁

清代权臣鳌拜为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初开国功臣,费英东九北卫齐第三子。

天聪、崇德年间(公元1627~1644年),鳌拜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被赐号马图鲁。他曾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败李闯王。又追随肃亲王豪格征四川,战场上杀死张献忠。

顺治八年(1652年),鳌拜被授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八年(1662年)与索尼、遏必隆、苏克回萨哈受顾命辅政。因权倾朝廷,鳌拜遂盛气日隆,凡事独断专行。而且结党营私,屡兴大狱,滥杀无辜,以致天怒人怨。

康熙八年(1670年),年轻的康熙帝以结党专权等罪用计将鳌拜逮治。开列大罪30条,赐鳌拜死于禁所。其子纳穆福曾封二等公,一同被关押,鳌拜死后才被释放出来。

据记载:“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说的是清雍正帝为鳌拜全面恢复名誉后的一等公府址。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四月,圣祖仁皇帝特谕,在众多大臣中,最有功劳的是鳌拜巴图鲁,遂赐一等阿恩哈尼哈番,由他弟弟的孙子苏黑(苏赫)承袭。

“雍正四年(1727年)四月,赐鳌拜祭葬。五年(1728年)(十一月),复一等公爵,由他的孙子达福承袭。九年(1732年)(三月),加其封号为超武公”。

一等超武公的称号在乾隆四十五年(1781年)发生变化,“再论鳌拜功罪,命出缺停袭公爵,以一等男世袭”。嘉庆十二年(1808年)其四世孙庆玉降袭一等男。至于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的具体位置未见记载。

嘉庆十二年(1808年),鳌拜四世孙庆玉降袭一等男爵之后,他们不在东堂子胡同居住,而是搬到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和北锣鼓巷之间东西走向的扁担厂胡同。此宅在扁担厂胡同东口路北,由几进院落组成。东墙外是北锣鼓巷,西邻一条小巷。据统计,这个院落有正规房屋大约六七十间。

民国初年(1912年),同治四年袭爵的鳌拜八世孙锡惠及其长子崇某因事受到刺激,在日伪统治时期先后病故。锡惠第二子崇谦等搬出扁担厂一胡同老宅,在旧鼓楼大街路西的小石桥胡同路南购房三个院落,共有房屋27间。后来,又搬出小石桥胡同,在大石桥胡同租房住。到鳌拜十世孙苏国良这一辈人,又在大黑虎胡同购买11号院居住。鳌拜的后裔不论在扁担厂胡同,还是在小石桥、大石桥、大黑虎胡同居住,始终是在钟鼓楼附近居住。

如今,宝钞胡同与北锣鼓巷之间的扁担厂胡同已经被空军后勤部宿舍楼群所代替,小石桥附近已盖了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