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之光来之不易
虽然,玛丽有着极大的耐心,但是,她和皮埃尔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就连维持日常生活用的钱都不够,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就更紧张。为了生活,皮埃尔不得不教大量的课,以谋取每年相当2400卢布的工资。教课挤掉了研究镭的时间,而且教课所得也还不够日常开销和支付女儿绮瑞娜的保育费。于是皮埃尔想在大学里谋一个职位,以便工作条件更好些,报酬多一点,也许还可以在大学里搞到一个真正的实验室,里面有试验用的电学仪器设备。大学生每天没有这么多的课,晚上也不用改那么多的作业。但是,遗憾的是,最优秀的人才常常得不到职位,得到有优厚待遇职业的人常常是较长的朋友和那些徒有虚名的人。有一次可能申请得到一个职位,好心人告诉他,根据惯例,他得去拜访任命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他讨厌这种办法,他硬着头皮去按人家的门铃,请求晋见委员会的委员,他被请进,就坐。但当要员来到他面前时,他又难于启齿,结果他为他的竞争对手说尽了话而全然不提自己。自然,临到确定人选的那一天,获胜者是他的竞争对手。不得已,皮埃尔又在综合工艺学术谋得了一个待遇不高的导师职位,年薪1000卢布,总算增加一笔收入。
正在这个时候,日内瓦大学发出了请皮埃尔去任教的聘书,并答应提供一个高档的实验室,以及他们需要的一切实验设备。这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便接受聘请,和玛丽一起前往日内瓦。但是,到达那里以后,他们很快就认识到他们不能离开巴黎,不能丢下镭。因此,皮埃尔只好表示歉意,坚决放弃了日内瓦的这个肥缺,夫妻双双返回巴黎,仍旧过着贫困的生活,为的是继续镭的研究工作。
不久,皮埃尔转到理化自然科学学校工作,而玛丽也在赛弗尔女子师范学校执教。这些年轻的姑娘,有玛丽这位老师,真是太幸运了。玛丽初次登台讲课,备课极其认真,她的课程最吸引人,深受学生欢迎,经常受到学校表扬。但是,学校离家很远,每周有好几次课,她都得坐电车去,既劳累又浪费时间。此外,还得备课,批改作业。皮埃尔和玛丽两个人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他们还能提炼镭吗?
后来,玛丽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然而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安排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作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大的铁棒子,搅动一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他们全身心地投到科学实验中去了,根本说不上什么改善生活。玛丽要在婚后改善一下饮食的决心完全抛开了。居里夫妇的医生在给皮埃尔的信中写道:“我在物理学会看见居里夫人,她样子的改变使我很吃惊。我清楚地知道她是因为博士论文而工作过度……但是这给我机会说她的抵抗力量不够,不能过你们两个人过的那种纯粹智力的生活;而我说到她的,你也可以认为是在说你。
“有一个例子应该特别提出:你们差不多不吃东西,你和她都是一样。我看见过好几次,居里夫人只嚼两根腊肠,然后喝一杯茶。你想这样营养不足,即使是很健壮的体格也要被损害吧!若是居里夫人失去健康,你可怎么办呢?
“她的不在意或顽固地不听你的话,不能就让你推卸责任。我知道你会说:‘她不饿,她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她不懂!她这样做就像小孩子。我出于我对你们的真挚友谊才这样说。
“你们不留充裕时间进餐,不按一定时间进餐,你们晚上吃得太晚,以致你们的胃因为等待太久,到后来索性不起作用。无疑地,偶尔因为手里的活儿放不下需要一气呵成,你们不妨晚吃一点;但是,你们没有权利把晚吃养成习惯……你们应该让你们的身体休息,你们应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吃顿饭,慢慢吞咽,避免谈到忧愁的事,或使精神疲倦的事。人在进餐时,不应该看书,也不应该说物理学……”
然而,无论是皮埃尔或者是玛丽,对于医生的忠告都毫不在意。该怎样使小棚屋里的镭早日诞生才是他们俩真正牵肠挂肚的事,其他都是微不足道的。
当玛丽和皮埃尔在长期试验过程中,迟迟不见显著结果的时候,皮埃尔的脑海里曾经闪过一丝这样的念头:我们选择的工作太苦了,是不是改做别的工作?在这关键的时刻,她不仅自身坚强不屈,坚定不移,而且还鼓励丈夫同自己一道做下去,使皮埃尔更加看清了自己一生的目标:“科学家皮埃尔离不开科学。”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她与皮埃尔商定了科学研究的选题——铀的放射性以来,就一直抓住这个总题目不放,不管多么艰巨繁难,从来没有离开或放松过。从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取放射性元素镭,真比大海里捞针、沙滩上淘金还难!镭在沥青铀矿渣中的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提取1克镭的化合物,要用掉400吨矿物,800吨水,1000吨的化学药品(其中固态药物900吨,液态药物100吨)。玛丽在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铁锅,自己烧火,自己搅拌,自己倾倒溶液,自己收药,自己运送……她一个人就是一座工作。她炼制每一锅溶液,一次最多只能炼20千克矿渣。就这样,一锅一锅地,一年一年地,坚持不懈地工作了4年,1920年,她终于征服了这个未解的放射性物质,在废渣中看到了镭,她提炼出了1/10克镭。它具有重量,原子量为226。国际上的化学家也为之叹服,承认它正式存在了。
一天晚上,玛丽从实验室归来,把女儿绮瑞娜拍睡后,做着针线活儿。
不知为什么,她老是安不下心来。终于,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对皮埃尔说:
“皮埃尔,到那里去看一下好吗?”
“嗯!”皮埃尔点头答应了。
皮埃尔是最能了解妻子的心情的。玛丽刚离开实验室不到两个小时,现在忍不住,还想去看一看。其实,皮埃尔也是同样的心情。“熟睡”在那里的镭,他们两人是怎么看也看不够的。居里夫妇那天已十分劳累,理应早些休息了,可是,他们经常是不按常规行事的。于是,他们穿上外套,告诉绮瑞娜的爷爷他们要出去一下。于是,他们手挽手地走向热闹的街道,走过老城区的一些工厂,穿过一片空地,回到棚屋实验室。皮埃尔掏出钥匙,挤进锁眼,门嘎嘎作响地被推开了,他们走进他们的天地,他们的梦境。玛丽突然扯住丈夫的手腕低声耳语着:
“不要点灯啊,皮埃尔!”
在漆黑的实验里,放在桌上和木架上的玻璃器皿中的镭,正在那里闪耀着美丽的荧光。那真像是夏天的夜空中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啊,多么奇妙而神秘的美景!
“皮埃尔,还记得你对我说过:‘镭一定有极其美丽的颜色。’看,镭的颜色,果然是这样美丽……”
玛丽轻声惊叫道,一面摸索着坐到一张椅子上,黑暗的房间里有光点在闪烁,犹如蓝白色的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桌上、板架上闪射出奇异的光辉。在盛装它的小容器里,镭终于出现在眼前了!
在黑暗里,静寂中,两人的眼光都投向那闪光的神秘物质,投向他们含辛茹苦炼得的镭!玛丽俯身前倾,热切地望着,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此时此刻,她的喜悦心情是任何言词所难以表达的。
皮埃尔用手轻柔地抚弄着玛丽的头发。
他们永远记得来之不易的这闪光的夜晚,永远记得这仙境般的奇景!
后来,玛丽在信中写道:“就在这间破棚子里,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