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的孩子
1950年夏天,安庆乡农会送雷锋去清水塘小学免费读书。开学第一天,雷锋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课堂,要知道读书是雷锋做梦都幻想的事情,现在竟然成真了。
老师发给雷锋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雷锋看其他小朋友都交书费、学费,他便也把春节时乡长彭大叔给他的压岁钱拿出来,交给老师。
老师笑着对雷锋说:“你是孤儿,学校不收你的钱,免费让你读书。”
雷锋听了感动极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想,这是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啊!是他们让我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是他们让我有了崭新的生活。如果母亲能够知道这一切,她一定会开心极了。雷锋翻开了课本的第一页,看到了毛主席慈祥的面容,心里充满了感激。他久久地凝视着毛主席的画像,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报答毛主席的恩情。他刚刚学会写字,就在笔记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他看着自己写的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雷锋在学校里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非常刻苦。他从不迟到早退,尽管每天上学都要走十六七里路。就算遇上了大雪天,他没有胶鞋,也会穿着草鞋踩着雪地赶来上学。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来,雷锋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在劳动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被学校评为劳动小模范。不仅如此,雷锋将自己的生活也管理得井井有条。衣服脏了自己洗,衣服破了自己缝。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还要砍一捆柴背回家去。但是雷锋不怕苦也不怕累,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充实又美好。他整日笑容满面,见到谁都会笑脸相迎。即使有人开玩笑说他是个孤儿,他也会笑着说:“你们不要说我是孤儿,我有爹娘,党就是我的亲爹娘!”
不久,清水塘小学建立了少先队,雷锋积极加入了。他抚摸着红领巾说:“我会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
1955年,雷锋从清水塘小学转学到离家较近的荷叶坝小学读书。这个小学只有4个少先队员,正在筹备建队,雷锋一来便积极地投身于建队的任务中。他给同学们讲队章,讲怎样做一名少先队员,他热情地鼓励着同学们,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做一名少先队员的使命。
雷锋在学校里同样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大家都说,谁有困难找雷锋准没错。
有一次,有个同学生病了躺在家里不能上学,雷锋组织了少先队员一起去看望生病的同学,并到她的家里为她补习功课。
班里还有个姓朱的同学,这位同学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上课的时候总东张西望,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作业本上写的字也很马虎,经常七扭八歪。雷锋看在眼里,非常着急。于是,放学后雷锋经常会找这位同学聊天儿,跟他讲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朱同学根本不理会。雷锋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悄悄地拿走了朱同学的作业本,将作业本中写得不好的字一个一个描下来。第二天,他拿出这些字让朱同学认,朱同学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字啊!写得太不规范了。”
雷锋说:“这些就是你在作业本里写的字啊。”
朱同学听了不由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朱同学开始认真听老师讲课了,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不仅在学习上雷锋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生活中他也一样是个热心的孩子。
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上的一座小桥,这可难坏了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个子矮,不敢过桥,雷锋见了就把他们一个个背过桥,陪他们走到学校。
还有一次,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山上摸索着砍柴,不小心摔倒在地上。碰巧雷锋也到山上砍柴,他见了急忙扶起老人,并询问老人为何一人来砍柴。当他得知老人没有儿女照顾的时候,便主动照顾起这位老人的生活。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老人砍柴、挑水,大家看了都感动极了。
1955年夏天,雷锋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这个时候正赶上农业社开展扫盲运动,社里打算把那些没读过书的青年组织起来,通过夜校的形式让他们进行学习。青年们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踊跃前来报名,但夜校的老师却成了一个大问题。雷锋得知了这件事,不禁想起老师曾说过的话,建设社会主义是需要文化知识的,扫盲运动必须顺利地进行。于是他找来了好朋友小芳,对她说:“不如我们晚上去社里当老师,教夜校的学生识字,好不好?”
小芳听了不禁一愣,她怕夜校的那些青年会不听他们的,毕竟他们的年纪还小。但是,她看着雷锋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答应了下来。
雷锋的提议得到了党支部的鼓励和帮助,夜校很快就成立了。雷锋负责教语文,小芳负责教算术和珠算。在一次珠算课上,有个学生因为分配算盘的事和小芳争吵起来,小芳气得边哭边说再也不教了。雷锋在一旁安慰她,耐心地劝她,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很快,他们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那些不认字的青年开始认字了,那些不会算术的青年渐渐懂得怎样算了。雷锋在心里告诉自己,尽管这个工作虽小,但却是为建设新中国出了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