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让贤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其中称霸最早的要算是齐桓公。在齐桓公完成霸业的艰难过程中,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起了很大作用。

说起齐桓公与管仲,还有一段有趣儿的故事。很难想象,管仲与齐桓公曾是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要是没有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的保护与推荐,管仲也许早就成了齐桓公的刀下之鬼,根本没机会施展他的治国本领了。

管仲与鲍叔牙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从年轻时起就在一起做事了,彼此很了解。管仲才高,但经常不注意小节,常遭到别人误解,鲍叔牙敬重他的才能,理解他的难处,并多次替他解围,管仲非常感激。比方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做买卖,管仲出的本钱少,鲍叔牙出的本钱多,可到了分红的时候,管仲拿的利钱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手下的人都指责管仲太贪婪无耻,鲍叔牙却替他辩解说:“他不是贪婪,只是太穷了。”这种理解与谦让,让管仲感动得热泪盈眶,感叹道:“父母亲生了我,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两人都不再做买卖。而被当时的齐僖公看中,选为两个儿子的师傅。管仲当上了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当上了公子小白的师傅。齐僖公死后,齐襄公即位,齐襄公荒淫凶残,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公子纠带着管仲等人到鲁国避难,公子小白也带着鲍叔牙等人到莒国避难。

不久齐国政局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齐襄公被杀死,大臣们希望两位公子能回到齐国主持政事,而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可以继承君位。因此,两位公子听到消息后,都快马加鞭赶奔齐国。

从地理位置看,莒国离齐国较近,因此公子小白有可能先回到齐国。管仲和公子纠也想到了这一点,担心公子小白真的抢先回到齐国,于是在公子纠出发后,管仲就带着一队人马日夜兼程,赶去拦截公子小白。两支人马碰上的时候,管仲向公子小白说:“你哥哥公子纠已动身回国,马上就到了,你就不必再回去了。”鲍叔牙知道管仲在骗他们,没理他的话,继续带领人马赶路。管仲看劝说没有效果,就想武力阻拦,趁公子小白不注意,张弓搭箭,突然向公子小白射去。只听一声惨叫,公子小白口吐鲜血,倒在车厢内,手下人乱作一团。管仲认为这一箭即使射不死公子小白,也一定把他射成重伤,再也不能急急赶路了。于是追赶上公子纠,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走去。

哪知到了齐国边境,却发现公子小白早已回到齐国,做了国君。原来,管仲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公子小白的要害,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惨叫一声,口吐鲜血倒了下去,结果真把管仲骗了。虽然这一箭没射死公子小白,但公子小白对管仲却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亲手杀了他。

没做成国君的公子纠火冒三丈,请求鲁庄公派兵帮助他攻打齐国。鲁庄公派来了大批的精兵,结果还是被齐国的军队打得大败而回。公子小白率领军队乘胜追击,追到鲁国,命令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就灭掉鲁国。鲁庄公打了败仗,只好答应了条件,杀了公子纠,把管仲装进囚车,押往齐国。

鲍叔牙在齐国很快得到了管仲被押来的消息,他赶紧来到齐国的边界。囚车到边界的时候,鲍叔牙已等待多时了。一见到囚车里的管仲,鲍叔牙三步两步奔上前去,抓住管仲的手不放。两人重新见面,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鲍叔牙赶紧让人打开囚车,放出管仲,将他扶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回到了临淄。

到了临淄以后,鲍叔牙让管仲在自己的家中休息,自己马上去见齐桓公,要把管仲推荐给他,请他重用。哪知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后一口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且咬牙切齿地说:“管仲差一点射死了我,我恨不得亲手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你怎么还想让我重用他呢?”

鲍叔牙不慌不忙地解释说:“那时是打仗,各为其主嘛!管仲射你,他是为了公子纠,并不是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现在公子纠失败了,但管仲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忠臣,现在您刚刚即位,正是用人之际,要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没有一批贤明能干的人才怎么能行呢?如果您还想为国家前途着想,想成就霸业,您就应该考虑重用管仲这个难得的人才;如果您只想到报私仇,那就不仅会失去一个人才,对国家的前途和您的威望都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您应该冷静地考虑考虑呀!”

鲍叔牙让贤 - 图1

齐桓公本来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不太计较个人的恩怨,只是这次正在气头上,所以要杀管仲。现在听鲍叔牙一说,觉得师傅说得有理,就同意了鲍叔牙的请求,准备重用管仲。于是说:“我准备任命您为相国,管理百官,现在再让管仲做您的助手,一同帮助我富国强兵,成就霸业吧!”

鲍叔牙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我的才干与管仲的才干相比,相差太大。我不过是个能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的人罢了,而管仲却是个出类拔萃、治国强国的相才呀!”

齐桓公也说:“我敬佩师傅您谦让的风度,可您跟随我多年,立下了大功,现在我继承了君位,您理应作为相国。管仲虽然很有才能,可他毕竟对国家一点功劳没有,怎么能和您相提并论,甚至比您的职位还高呢?”

鲍叔牙笑笑说:“您不忘我的辛劳,我很感激,可现在选用官员应该根据才能品德,不应只看功劳。我认为管仲一定会干得比我好。您就放心大胆地提拔吧,我不会嫉妒他,而且一定好好辅助他。”

齐桓公一向尊重自己的师傅,现在见鲍叔牙说得有理,而且态度坚决,就只好说:“那您明天就带他来见见我吧。”鲍叔牙又赶忙说:“凡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不肯俯就的。现在管仲是囚徒身份,对您有些敌意,您要想得到管仲的真心拥戴,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地召他来呢?”

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特地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去迎接管仲,并请管仲和自己坐在同一辆车上,一起进宫。一路上,齐桓公向管仲表示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慕之情,并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共图霸业。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告诉他自己决不会计较个人私怨,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然后虚心地向管仲请教治国大计。管仲见齐桓公宽恕了自己,而且确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就开始从齐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入手,详细讲述了齐国称霸诸侯的可能性和方法、步骤。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三天三夜,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齐桓公到这个时候才完全相信了鲍叔牙的话,于是任命管仲为相国,鲍叔牙为副相国。

管仲当上相国后,尽心竭力地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利用齐国独特的有利条件,发展煮盐业和渔业,使齐国迅速变得富强起来。又通过其他的策略,使齐国终于成为诸侯国的霸主,并长达四十年之久。

后代的人们都对管仲的勇敢、谋略推崇备至,但同时也知道,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慧眼与风度,并谦让出相位给管仲,那么管仲也早成刀下之鬼了,齐国也难成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