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与程普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妄想一举消灭江南一带孙权的势力。孙权听从鲁肃、周瑜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并任命周瑜为正都督,老将程普为副都督,共同指挥战斗。
孙权这样任命有他的道理。周瑜不但年轻,而且多谋善断,在几次大的战役中屡建奇功,众望所归;尤其是对水师,指挥起来得心应手,而这次与曹操作战,主要就依靠水军。程普呢?这是一员难得的老将,曾跟随父亲孙坚出生入死,战功累累,尤其是指挥步骑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是有名的“常胜将军”。虽然如今年过半百,双鬓花白,但仍像年轻时一样,威武不减当年。他若与周瑜搭配起来,水陆兼顾,协同作战,那真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可惜的是,这个任命却让周瑜有些担心,让程普心里不太痛快。
原来,老将程普有个不足之处,那就是脾气倔得不得了,平时非常好交朋友,慷慨豪爽,但只要他对一个人有了成见,那就永远不会放过他,以至当时有一句关于他的顺口溜这样说:“惹恼程普,疤痕难除。”
程普与周瑜的关系,偏偏就有这种难除的疤痕,多年来程普常常给周瑜一点难堪。周瑜倒是与人为善,尽管多次遭到攻击与误解,但还是尽量忍让,不和这位老将军计较,有时还得特意躲开他。但这次怎么躲得过去呢?万一程普再和周瑜闹别扭,那可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了,到时候如何向江东的千百万黎民百姓交代呢?周瑜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这可真难倒了足智多谋的周瑜了。
再说程普呢,他现在也是非常不痛快,他对周瑜的军事才能还是很佩服的,可是一听说任命自己当他的副手,却不由得有些恼怒,心想:在武将当中,自己资格最老,活了这么一大把岁数,却要在一个年轻后生下面听候调遣,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
周瑜和程普就这样心事重重地领了任命,回到各自的家中,还都琢磨着这件事,不由得都想起过去的种种摩擦……
周瑜与程普的摩擦,弄到人人皆知地步的有两次。一次还是在孙策在位的时候,那次孙策领兵出征,大战前夕忽然想上山参拜神庙,周瑜劝阻无效,便声称身体不适留在军营中。程普也不同意孙策上山,但觉得既然孙策一定要去,那么将校们也应该跟随,所以对周瑜的做法很不满。况且,他早上还见到周瑜练武,生龙活虎,一点也没有身体不适的样子,现在借故不去,一定是避危求安,不是大丈夫所为。结果,孙策一行人一上山,就被敌军发现了,将他们层层围住,他们拼力突围,就是突不出去。正在这危急时刻,周瑜率援军赶到,杀入重围,救出了一行人。回营后,孙策认为周瑜援救及时,特地给他记了一次大功。程普心里非常不满,讥讽说:“言语不真诚,避危求安,这总不是好事,这样取得功劳,即使再大些,我程普也是不敢领教的!”周瑜听到这些话,当然不乐意,但还是忍耐着,没有去找程普理论。
另一次摩擦发生在攻打江夏的时候,敌将黄祖连吃了两次败仗,退守在江夏城中,周瑜、程普率兵围在城外。程普估计到敌人会从城西门逃走,因此要领兵围击,不让黄祖逃跑。但周瑜不同意。周瑜处事历来格外谨慎,他担心黄祖孤注一掷,如果程普分兵前去西门,吴军的力量就不足以抵挡黄祖的冲击了,那就会影响到战争大局。两人争吵了一番,周瑜坚持不让,程普也只好放弃行动,但心中怏怏不乐。到了下午,探马来报:“城中黄祖正准备出逃”,程普又要求出兵,这次周瑜同意了,可程普率兵赶到西门时,黄祖已先一步逃出城去了,程普快马追赶还是没追到。最后是吴军先锋甘宁遇到黄祖,一箭射死,取下首级回营领了头功。程普极为懊恼,心想:“若不是周瑜阻拦,这头功本来是自己的,现在自己却落了个劳而无功。”过后和别人说起这件事,他还是嘀咕个没完:“兵贵神速,可有人却等鸟兽都跑光了,才叫猎手出去打猎,我真不知道这个人是太笨了,还是另有居心。”周瑜听说了这些话,十分气愤,但想到自己确实有一点责任,而且程普也不会听自己耐心地解释当时的考虑,弄不好隔阂会更深,所以这次又只好苦在心里,不同这位怪脾气的老将军计较。
如今,两人又一次成了正副都督,必须天天见面,事事商量,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冤家路窄”了。难怪持事稳健,很有雅量的周瑜这次也有些忧虑与烦闷了。不过,他还是像往常挂帅出征一样,提前准备好了一切,并于前一日发出号令;“明晨升帐点兵出发,不得有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周瑜已全副戎装来到大营。不一会儿,各营将领也已齐集在中军大帐外,一片肃静,等待都督升帐召见。不一会儿,听到传令升帐,鲁肃、黄盖、甘宁等二十多名将校,依次进入大帐,秩序井然。参见礼毕,周瑜环顾众人,却发现单单少了副都督程普,正要发问,程普的儿子小将程咨出来禀告:“父亲得病卧床,嘱小将代为请假。”周瑜一听,不由得心头火起: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能有什么大病?作为副都督,居然不来参加升帐仪式,这不是分明要给我难堪吗?按当时的军法,若不是无法走动,必须参加升帐点卯,然后才可请假。周瑜刚刚责打了一名没来参加点卯的都尉,现在真想发出号令,将程普军法从事。可又一想,正副都督大战之前先闹个势不两立,这究竟对谁有好处?自己还是多作忍让,再想办法挽回吧!想到这儿,周瑜的怒气消了大半,十分平静地对程咨说;“知道了。”挥手让程咨退入行列。
点卯完毕,周瑜肃然起座,说道:“当今曹操一手遮天,这回又贪得无厌,想灭掉东吴。现在我奉命率军讨伐曹操,希望全体将士上下一心,奋力杀敌,忠于各自职守。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众位切切牢记!”说完,当即点将发兵。顷刻之间,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率部奔赴岗位。
周瑜这才缓了一口气,坐在案前不禁又想开了程普的事,不住地自问:“怎么办好呢?是不理他,自己率部出发呢?还是……”猛然间,周瑜心头一亮,想起了刚刚读过的史书上的故事:《将相和》。他又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这段历史故事,不禁开始自责起来:程普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军,总是和自己过不去,怎么能全怪他呢?自己有时确实不对,也是有责任啊!现在老将军心中不高兴,身体不适,我却不闻不问,独自领兵而去,这不是大错特错了吗?想到这里,周瑜赶紧起身,吩咐备马,决定亲自到程普的家里探望老将军。
程普这时正躺在家里,他倒没什么大病,只是心情不好,浑身便有些不适的感觉。躺在床上,心里对发兵的事也是放心不下,等儿子程咨回来,他赶紧叫来询问。儿子一五一十地讲完,经验丰富的程普,心中不禁暗自佩服,见周瑜把军队安排得井井有条,极为妥帖,他也就放了一半儿的心。然后接着问儿子:“周都督没有怪我吗?”程咨回答说:“都督在这之前,曾责打了一名没有亲自告假的都尉,全军震惊,得知父亲有病后,也愣了片刻,但没说什么,仍旧照常发布命令。”程普听后,又放下了另一半儿心,可转念一想,自己是副都督,大敌当前,竟和都督耍起脾气来,这不是太不应该了吗?全军将士会怎么看我?想着想着,他有点躺不住了,可又不好意思去大营,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门官来报告:“周都督来访。”
程普一听,又惊又喜,忙让儿子出迎,此时周瑜已来到门外,见到程咨,悄声说道:“不必行礼,切勿惊扰了老将军,老将军好吗?”边说边走进屋来,快步走到程普床前,拱手问候。程普一把抓住周瑜双手,紧紧握住,激动地说:“周都督海量,老夫鲁莽无知,您不要见怪!”说完,热泪纵横。周瑜也非常感动,连声说道:“过去的好多不是,都在我的身上,希望老将军宽心,快快把病养好。”两人你谅我让,多年的摩擦,居然三言两语就在床头化为乌有了。
程普心情一好,身体也不再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马上答应与周瑜共同出征抗敌。中午,程普请周瑜一同用过午餐,然后就披挂整齐,一老一少并辔启程,直赴前线。众将士得知此事,群情激奋,斗志倍增,在二位都督的指挥下,英勇杀敌,终于叫几十万曹兵大败而回,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后来,周瑜、程普二人再也没闹过别扭,两人肝胆相照,互相体谅,成了忘年交。程普多次对人说:“和周公瑾(周瑜字公瑾)交朋友,就像是喝了存放多年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觉就被醉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