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买酒

东晋时期,庐山西麓有座驰名中外的古庙,名叫东林寺。著名的和尚慧远禅师就住在这里。寺的大门南面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名叫虎溪。慧远与虎溪,在历史上还留有一段佳话。

慧远禅师除了主持寺内的一些事务外,主要精力用在了《华严经》的翻译上。三十余年来潜心于此,身不出山,足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崖上的老虎就要吼叫起来。于是,虎溪就成了慧远送客不能越过的禁区。

慧远心性淡泊,不理俗务,但他却喜欢与有节操的名人雅士交游,尤其是对栗里的陶渊明、南山的陆修静倾慕不已。他很想和他们交个朋友,但又感到自己是一个和尚,有些不方便。陶渊明、陆修静对慧远禅师也深为敬仰,总想登门拜访,无奈僧家的戒律森严,禁区多,自己又都是无拘无束的闲散之人,所以也只有在心里向往罢了。

一天,慧远正伏在案上翻译《华严经》,一个小和尚送来了一封信。慧远打开一看,禁不住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起来。

寺内的僧徒从没见师父这么高兴过,都觉得奇怪,便问慧远:“师父,多年不见您这么高兴过了,今天是谁的来信,让您这样开怀呢?”

慧远边笑边答:“是陶渊明先生,当今节操最高尚的人!这真是难得呀!难得!”

众僧徒又问;“陶先生来信干什么?他与我们寺没什么关系啊!”

慧远笑眯眯地说:“他决定邀南山的陆修静先生一同来看我。陆先生也是当今名士,隐居南山,品性高洁。”

众僧徒也知道师父平日对这二人十分仰慕,今天二人居然要一同上山看望师父,也都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一件突如其来的大好事。

原来,陶渊明和陆修静二人对慧远禅师仰慕已久,却始终无缘相见,每次交谈起来,总觉得这是一大憾事。于是二人决定试一试,由陶渊明给慧远写一封信,表达见面的愿望。

慧远见了自然高兴,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一桩心愿。不过,让慧远禅师哈哈大笑,那还另有一个原因。

正当众僧徒纷纷向师父祝贺时,慧远却话头一转:“不过,陶先生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

“提出了什么要求?”众僧徒忙问。

慧远说:“陶先生在信中间我;佛殿上能否让他喝酒?”

众僧徒听了这话,都吓了一跳,七嘴八舌地劝开了师父:“师父呀!这可不能答应他们,庙堂乃是清静之地,怎能让这些世俗之人饮酒作乐呢?再说,师父的人望、学问、佛法,在华夏和西域都是备受敬仰的,不能因此而让人说些闲话,损坏师父的名誉呀!还望师父三思。”

慧远禅师哈哈大笑,说道:“陶渊明、陆修静是当代名人,相约来见我,便是我的客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况且,这二位品行高尚,也是与佛门有缘,饮酒只是个人的爱好,我们不必过于苛求,不在庙堂饮酒的人未必就慈悲为怀,在庙堂饮酒的陶渊明也未必就与佛无缘呀!”

众僧徒觉得师父说得在理,但还是放心不下:“师父,您说的很对,可这样做是不是破坏了佛门戒律呢?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呀!您是不是再与二位商量商量呢?”

慧远耐心地解释说:“僧家戒律只适用于我们出家人,助我们清修。陶、陆二位乃尘世高人,虽未入佛门,但品性超拔,气质绝俗,这也可见出佛缘的广大。既然有了佛性佛心,我们又何必要违背人家的意愿,把僧家的戒律强加于他们呢?”见众弟子不再反对,慧远又语重心长地开导说:“有容有让,才是我佛慈悲呀!”

为了表示对陶渊明、陆修静二人的尊敬与欢迎,慧远越过多年不曾越过的虎溪,亲自到山下的村镇上去打酒。慧远虽多年不下山,但很多人在东林寺中见过他,都知道他是个令人敬佩的高僧,如今见他下山打酒,都觉得非常奇怪,远远近近地打量、议论,猜不透其中的原因。众僧徒虽然已被师父说服,但见到师父肩头扛着禅杖,禅杖头上挂着个酒葫芦,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的时候,都觉得有点不伦不类,只好站在山上摇头叹气。

酒打来没几天,陶、陆二人如约而来。慧远亲自到庙门外迎接,他与二人是初次见面,但一见如故,一手拉着陶渊明,一手拉着陆修静,开怀大笑,不住声地说:“欢迎!欢迎!”

陶渊明对慧远说:“禅师,我多年来一直想来拜望您,就是不敢,怕佛门不容我这个闲散俗人。”

陆修静也不客气地摸着慧远挂在脖子上的念珠,高兴地说:“长老,今天终于见到了您,真是一件快事!”

慧远呵呵笑道:“我与二位神交多年,也一直有心去看望你们,劳你们今日先来了。”说完,邀请二位游寺看山,边走边谈。

慧远买酒 - 图1

陶渊明讲了他不做县官,过隐居生活的乐趣,并把一些诗作读给慧远听。慧远很欣赏陶诗的意趣,开玩笑地夸奖:“你悠然所见的南山,怕也是贫僧一心向往的,你已见到,贫僧却还在五里云中呢!”

陆修静喜爱游历山川,他也畅述了饱览山河秀色的情景,慧远也向二人讲述了三十余年潜心清修、翻译《华严经》的甘苦滋味。

游完山、寺,慧远设斋饭招待陶、陆二人,二人见到慧远早已备下了好酒,都不禁佩服慧远的宽宏雅量。慧远不喝酒,真诚地举空杯向客人祝酒,陶渊明、陆修静开怀畅饮,喝得非常痛快、尽兴。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陶渊明、陆修静向慧远告辞下山。慧远送了一程又一程,话总也说不完、说不尽,走着走着,就听到背后有人喊:“过虎溪了!过虎溪了!师父,快停下!”三人一愣,才知道是慧远送客越过了禁区,僧徒们着急了。三人互相望望,又是一阵开怀大笑。然后互道“珍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现在东林寺的大殿内还留有两副对联:“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就是当时情景的写照。

这段小故事流传至今,慧远禅师不违背别人意愿,不把僧规戒律强加于人,表现出了这位高僧的宽大胸怀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