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让位平民
唐朝长安年间,有一个深受武则天信任的监察御史张循宪,他为人正直,敬重人才,曾主动将自己御史的官职让给一位平民出身的有才干的人。
一次,张循宪受命到河东一带视察,遇到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他苦思冥想了好些天也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心里很犯愁。于是召集当地的官员,让他们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可大家坐到一起面面相觑,谁也没什么好主意。张循宪无奈,只好又向官员们打听:“本地可有一些善于出谋划策的人士吗?”官员们一听这个问题,马上不约而同地回答:“这里有个叫张嘉贞的人,多谋善断,远近闻名。”张循宪听了又高兴又奇怪,心想:“这么有才能的人怎么没被朝廷选用呢?咳!不管怎么样,先把他请来谈谈吧,也许真的能帮我解决问题呢!”
于是,官员们马上派人把张嘉贞从家里请了来。张循宪亲自出衙迎接,恭恭敬敬地把他让进府内。叙谈片刻,张循宪就一五一十地把请他来的原因告诉了他,接着就讲出了自己遇到的难题,恳切地向他请教解决的办法。
张循宪深知事情不好办,所以告诉张嘉贞不必着急,什么时候有了主意,就什么时候告诉他。哪知张嘉贞略一思索,就给他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张循宪大受启发,两人交谈了不大一会儿,就把这一困扰张循宪好些天的难题解决了。
张循宪又惊又喜,知道官员们的话果然不错,张嘉贞真的多谋善断。为了进一步测试张嘉贞的才学,张循宪又特地请他替自己给朝廷起草一份奏章。奏章很快写完了,张循宪看后又是一惊,这份奏章写得文笔犀利,说理透辟,其中高超的见解和精当的建议,都是自己平时连想也不曾想到的。张循宪高兴极了,握住张嘉贞的手说:“像您这样的人才是难得的,应当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出力。请您跟我一道回京吧,我一定竭力向朝廷保荐您,让您好好发挥自己的才干。”
就在张循宪高高兴兴准备带张嘉贞回京的时候,当地的一些官员却纷纷来劝阻他这样做。原来,张嘉贞祖籍范阳,他的先辈在这里做隋朝的地方官时落了户。他本人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平乡县尉,因犯有过失,被贬官为民。虽然很有才干,但终因犯过错误,始终没被地方官府启用。如今这些地方官员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劝阻张循宪带张嘉贞进京。
张循宪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对这些官员们说;“犯点过失有什么可嫌弃的?只要以后不再犯,并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做事,我们就不能让他的才能埋没掉。”各位官员听御史大人这样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张循宪带着张嘉贞回到长安以后,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家里住着,然后抓紧时间把张嘉贞代写的那份奏章呈了上去。武则天接过大致浏览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对,于是就半信半疑地问张循宪:“这份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你平时好像没有这么好的笔法和这么高的见解嘛!”
张循宪早就料到武则天会这样问他,于是笑着说:“我这次到河东巡察,最大的收获倒不是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发现了一个叫张嘉贞的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说着,就把张嘉贞如何帮助他解决难题,自己又如何让张嘉贞代拟奏章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向武则天讲了一遍。然后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我今天见您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荐张嘉贞。我和他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我觉得他做御史会比我更合适,请您把我的官衔让给他吧。”
武则天听他这么一说,笑了,说道:“爱卿辛苦了!你时时刻刻记着为国家发现人才、推荐人才,这种精神真是可嘉,尤其还能让位荐贤,更是难得!你和他都是贤才,我都要重用,怎么能因为用他就不用你了呢?你位居御史多年,经验一定比他丰富,做事我也放心,这恐怕都是张嘉贞比不了的。”张循宪觉得武则天对张嘉贞还不是十分欣赏,生怕因此而不重用他,就赶紧又说:“张嘉贞虽位居平民,但胸中韬略足可以助您治理国家,会比我好得多。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贤能的人,也算是我对国家做了一件好事,让出官位给他也是心甘情愿的。否则,贪恋官位而不让贤,那不是太缺少谦让的风度了吗?世人会指责我不仁不义的,您还是接受我的建议吧!”武则天见他如此执著,就说:“你有空儿把他带来,让我见见,然后再做决定吧!”
张循宪马上回到家中,替张嘉贞装扮整齐,带着他又匆匆地来到宫中见武则天。
武则天在内殿召见了张嘉贞,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难题,其中有故意使他为难的,也有真的是她自己正在考虑的疑难问题。心想:“这人虽然聪明,但对这些治理国家的方略恐怕说不出什么来。”没想到张嘉贞博闻强记、才思敏捷,既可以信手拈来前代的史实作为佐证,又不断有自己的见解,在一国之君面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武则天越听越高兴,也禁不住暗暗称奇。
武则天召见臣下时,常坐在帘子的后面,这次召见也一样,君臣二人谈到高兴处,张嘉贞提出要见见龙颜的愿望,武则天立即命侍者撤去珠帘,对张嘉贞的堂堂仪表与英武之气看得更清楚了。通过这次召见,武则天相信了张循宪推荐时说的话,也认为张嘉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立即任命他接替张循宪,任监察御史。同时,为了表彰张循宪荐贤的功劳和无私让贤的风格,又给张循宪加封晋爵,提升他为司勋郎中。
张嘉贞上任后,果然办事认真,雷厉风行,效率极高,深得武则天及后来的唐玄宗的赏识与器重,成为朝中重臣。
张循宪虽然没能像张嘉贞那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但他谦让官位的风格,却受到历代人们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