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
唐代大居守(高级武官)李相,是一位爱读书的武将。他博览群书、勤学好问,每次读书,总是认真细读,日久天长,学识大进,受到当朝和后世的赞扬。
李相虽然博览群书,但也有一本最爱读的,那就是《春秋》。不管公务多么繁忙,回到家时多么劳累,他每天都要读一卷,边读边思考,终年坚持不懈,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已经读了多少遍了。俗话说书是越读越厚,李相对《春秋》真是越读越爱读。
李相有个小书童,每次李相读书,他都站在一旁侍读。李相读书一定要读出声来,所以小书童也可以听到李相读的内容,他每次都听得很认真,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可是,只要李相一读到“鲁国大夫叔孙婼(chuò)”时,小书童的脸上就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鲁田大夫叔孙婼”的名字在《春秋》中反复出现多次,因此李相也常读到它,小书童的脸上也常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这种情形次数一多,李相就察觉到了,他猜不透其中的原因,但断定其中一定有些问题。于是,有一次读完《春秋》,他就和书童闲聊了几句,然后问他:“你读过《春秋》吗?”
书童恭恭敬敬地回答;“读过”。
李相接着严肃地问:“每次我读到鲁国的叔孙婼时,就发现你脸上的表情有点不对,很不自然的样子,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小书童一听,立即跪在地上向李相请罪。他从来没见过李相这么严肃,所以吓了一跳,以为长官是在责怪自己。李相看到他吓成这个样子,就放缓语气对他说:“你不必担心,我只是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你老老实实地把实情告诉我就行了。”小书童这才小心翼翼地回答说:“小人过去曾跟随老师读过《春秋》,今日听大人把叔孙婼的‘婼’读成‘若’,方才明白过去照老师所说,把‘婼’读成‘绰’是读错了。”
李相这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让书童起来,赶快准备休息。可就在他刚刚合书以后,却忽然心生怀疑;小书童说是他的老师教错了读音,这可能吗?是不是我自己读错了呢?于是他又叫住小书童,对他说:“恐怕不一定是你的老师读错了,我小时候没拜过老师读《春秋》,我是照着本朝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注音来读那个“婼”的,也许是我读错了,而不是你读错了,我们再来查对一下吧。”说完,转身从书架上取出《经典释文》,翻到注音的地方,就递给小书童了。
小书童万万没想到,李相不是责怪他而是做了自我批评,而且当时拿书来查对。见李相递过书来,他赶紧双手接了过来,仔细一看,才知道李相把用来注音的字的字形看错了,于是他委婉地对李相说:“‘婼’的正确读音应该是‘绰’,而不是‘若’,这本书印刷得不太好,刚好两个注音的字形有些模糊,使相公看不太清楚,把注音读错了。”李相听了,顿时脸色通红,很不好意思,虽然小书童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台阶,把责任推到了书的印刷质量上,但一想到自己身为朝廷大官,以好读书自诩,每日读《春秋》,居然多次读错字而不自知,真是惭愧呀!
想着想着,李相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心里一阵激动,赶快走下座位,自己动手把那把又大又沉的太师椅搬到了北墙边,小书童要过来帮忙,他竟不许,一个人忙得高高兴兴。这却让小书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心里不停地打鼓:“是不是刚才多嘴让大人生气了?可生气就生气,惩罚我也就是了,干嘛连搬椅子这样的活都要亲自动手,而且坚决不让我来搬呢?难道大人也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不理我了?”
小书童正在胡思乱想,李相在那边招呼他过来,请他坐在自己的那把太师椅上。书童哪里敢坐,连忙不住地摆手:“这是大人的宝座,小人岂敢越礼僭坐!您要是生气,就干脆地惩罚我吧!”
李相把小书童按在了座椅上,书童屁股一沾椅子又火烫似地站了起来。李相又把他按下去,非要他坐,并且对他说:“你不许动,不然,我要生气了!”
小书童再不敢违抗李相的话,只好坐下,可此时坐着的滋味并不好受,他红着脸,局促不安,两只平时自由自在、灵活自如的手,现在放在哪儿都觉着别扭、多余,真是尴尬极了。他想,自己是大人的一个小书童,怎么可以坐在大人的太师椅上呢?可他又不敢再站起来,怕李相马上大发脾气,只好两眼疑惑而担心地望着李相,不知这位大人要干什么。
原来,这位大居守李相听说了书童小时候跟着老师学《春秋》以后,生出了一个好主意,想要拜这个小书童为师。他觉得自己喜好读书,但一直没有老师,恐怕今后也难免出现像今天那样的错误。小书童虽然只给自己改正了一个字,但只要拜他为师,虚心请教,那今后肯定对他增进学识大有帮助。所以他才做出了搬椅、让位等让书童迷惑不解的事来。
只见李相安排好了小书童后,站在屋子南面,先整理好衣服和帽子,然后转过身,脸朝北,向着坐在太师椅上的小书童躬身下拜。这一举动让小书童大惊失色,连忙蹦起要逃离座位,却被李相喊住:“不许动!”小书童心里一抖又赶紧坐回了座椅,心惊胆战地接受李相的大礼。
行过了拜师大礼,李相这才诚恳地对小书童说:“我身为朝廷命官,居于高位,却常读错字,实在惭愧!这大概是由于没有老师指导的缘故,从今后你就是我的‘一字师’了,如果我再有错,就请你不客气地指出来,我会非常感激。”
书童还要推辞,李相哪里肯依,说道:“你已接受了我的拜师大礼,就不要再推辞了。”
小书童觉得李相身为大官,还这样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很是难得,他深受感动,就答应做李相的“一字师”了。
从此以后,两人经常在一起读书,小书童为李相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倾囊相授,使李相改正了好多自学时留下的错误的地方,同时又有了新的长进。慢慢地,“一字师”的故事传开了,人们对大居守李相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做法十分赞赏,并纷纷效仿,一时间,谦虚、好学、敬师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