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唐朝的两员名将,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头等功臣。

可是,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前,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关系却很僵,彼此积怨很深,几乎到了见面不打招呼的地步。本来,他们两人都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部下,关系虽僵,却能相互避开。谁知后来安思顺调离朔方,郭子仪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朔方节度使。这样一来,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下。

自从郭子仪升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的心情一直非常灰暗。他是军人,最知道军令如山倒,下级要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可他与上司有隔阂,如果上司公报私仇,陷害自己,那么他就是死了,只怕还要落个坏名声,让世人骂上千百年。李光弼的心里老在翻腾这些念头,只怕郭子仪给自己小鞋穿,每天都胆战心惊的,总想偷偷地离职逃走,哪怕沦落天涯,也比在这里受罪强。

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了。一天,郭子仪宣李光弼进大帐商议军情。李光弼心里“咯噔”一沉,暗暗说道:“来了!终于逃不过这场灾难,只好像菜板上的鱼儿一样,任人家宰割吧!”他是个硬铮铮的英雄汉,虽然预感到不幸,但还是神态安祥、沉着冷静地进入大帐。见了郭子仪,他什么也没问,也不等对方开口,便抢先说道:

“在下深知过去对将军多有冒犯,现在也只能听凭将军处置。不过,一人做事一人当,请将军答应我,不要杀我的妻子儿女吧……”

“李将军,这是从何谈起!”郭子仪慌忙上前,拉住李光弼的手,深情地说:“李将军,你我都是为了保卫国家才从军出征的,又同在安将军帐下共事多时,虽然有些不和,但并没有怨仇。如今大敌当前,叛军气势汹汹,国家正急需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你我更应同心协力。同室操戈,岂是大丈夫的行为!”

李光弼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茫然不解地望着郭子仪,说:“那,将军找我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噢,是这样的。”郭子仪说:“今天请将军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前几天,朝廷让我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将军,出任河东节度使兼云中太守。我思前想后,觉得只有将军最合适,所以便奏报上去。今天,皇上的诏书已下,请李将军来受旨!”

郭子仪说着捧过诏书。李光弼眼含热泪跪下来,双手接过诏书,说道:

“郭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对部下宽厚仁慈,不记私仇,一心为公。将心比心,我可真是无地自容,惭愧至极!光弼决不辜负将军的推荐和朝廷的信任,今后一定听从将军的指挥,与将军同心合力,共扫叛贼!”

郭子仪与李光弼 - 图1

郭子仪急忙扶起李光弼,真诚地说:“今后你我同为一方守将,不再是上下级了,因此也就不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不过,配合作战还是必要的。鉴于你初任节度使之职,手下兵马不多,除了你原来统领的兵马外,我再拨给你一万精兵,三千名弓弩手。请将军速作准备,尽快上任去吧!”

“谢谢,谢谢!”李光弼拉着郭子仪的手,一个劲地摇,却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

李光弼走马上任了。他心里十分感激郭子仪,很想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想来想去,总觉得郭将军大公无私,只有奋力杀敌,为国尽忠,才是对郭将军的最好报答。李光弼本是智勇双全的将才,如今心中的顾虑又冰消雪化了,他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

果然,在平定安禄山、史思明长达八年的叛乱斗争中,郭子仪和李光弼同心合力,共迎强敌,虽然也有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终于顽强地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