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不吃“嗟来食”

这件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特大灾荒。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地,没有一点收成。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不是被官府强行夺走,就是早被吃光了。没有吃的,又要活命,人们只好到处挖野菜填肚子。后来,野菜也被挖完,就吃草根、树皮。

齐国土地上,到处是饿得走不动的人。他们个个瘦得不成人样儿。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很多人被饿死了,尸体没人埋,引来很多乌鸦和野狗。

有个叫黔(qián)敖的富人,平时非常小气、刻薄,这时候,想乘机做点“善事”,得个好名声。他就假仁假义地在大道旁摆了个粥摊,把他的家里存放了好几年的陈年谷子拿出来熬成清水照人影儿的稀粥,等饥饿的人来乞讨时,就给盛上那么一点点。

黔敖的摊子摆了几天,也有人向他讨要稀粥。黔敖自己穿戴得里外崭新,吃得白白胖胖,很讨厌衣衫破烂勉强遮羞的穷人。他离开摊子一点站着,看着他雇的人给穷人们施舍,脸上显出轻蔑的神情,那意思是说:哼,你们这些穷鬼,要不是喝我的粥,还不早就成饿鬼了!

这天,黔敖仍旧站在那里,时不时吆喝几声。远远地看见有个人东倒西歪地走过来。那个人拖着破鞋,用袖子遮着脸。显然,这是因为他好几天没有吃东西,饿得昏沉沉了,却又不愿意让人看出他的饿相。

黔敖暗暗高兴,心想,看你饿的那个样子,我给你粥喝,你得给我磕头谢恩!没等那人走近,他就左手拿着点食物,右手端着粥碗,傲慢地高声吆喝着:“喂!过来,吃!保你吃个饱!”

黔敖满以为那个饿得跌跌撞撞的人一定会喜出望外地走过来,狼吞虎咽地把这点食物吃个精光,而且会对他千恩万谢地说上一通。

哪知道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那个饿极了的人甩下袖子,扬起眉毛,狠狠地朝他瞪了一眼,冷冷地回答说:“装什么神气!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到这种地步的。哼,别给我来这一套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把戏!”黔敖看清楚这个人原来是个年轻人,虽然饿得面黄肌瘦,两眼却非常有神。刚才年轻人圆睁着眼,那目光似乎把黔敖的五脏六腑都看穿了。

年轻人说着,瞧都不瞧一下冒着热气的粥锅,照直往前走去。

黔敖在众人面前,拿着食物,有点下不了台。他望着年轻人远去的背影愣了一会儿,才忙着紧走几步追上去,向年轻人连声道歉,说自己刚才确实有点无礼,请求年轻人把那碗粥喝掉。

那年轻人头也不抬,话也不说,只是摆摆手,让黔敖走开。看来,他是个有骨气的人,坚决不吃像打发一条狗似的要穷人吃的食物,宁愿饿死。

最后,那个年轻人真的饿死了。

饿死不吃“嗟来食” - 图1

这个故事流传了下来。富人黔敖当时对年轻人说的原话是:嗟!来食!“嗟”是呼喊的声音,相当于“喂”,“来食”就是“来吃”。由这句话产生了“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或者给予。

但是,那个无名的饥民,宁愿饿死,也不吃富人不怀好意递过来的食物,这种行为更是永远被人们牢记,千古传扬。